中国式秘书(中国式秘书)

分类: 图书,小说,中国,当代小说,中长篇小说,官场小说,
品牌: 丁邦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23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201064142/9787201064147
·条形码:97872010641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式秘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式秘书》内容简介:千万不要小看每一个细节,它决定你到底能爬多高。有些人在秘书岗位上工作了大半辈子,直到头发掉光、牙齿全松、胡须皆白,也还是没能领悟十之一二,而黄一平仅仅在秘书岗位上做了十年,就已经将其中的潜规划烂熟于心了……
作者简介丁邦文,1961年9月生于江苏如皋。做过农民,穿过军装,当过警察,最终选择记者为职业,现为南通日报社编委。以新闻谋衣食之余,喜欢操弄杂文、散文、小说等,有作品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在内的若干全国奖项,出版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等两部。近年有中篇小说多部分别在《清明》《青年作家》等发表,其中《造节》被《作品与争鸣》等多种选刊选用,并入选《2007年中国争鸣小说精选》。
编辑推荐《中国式秘书》一经发表即被百万人传看,奉为官场教科书,丁邦文超越王晓方《中国式秘书》PK《市长秘书》,新浪原创、搜狐原创强力推荐!中国首部官场生存小说。
有些事,不能不知。有些人,不可不防
目录
第一章
千万不要小看秘书黄一平上述貌似细微的举止,这恰恰显示出他是一个谙熟本行业潜规则的高手。有些人在秘书岗位上工作了大半辈子,直到头发掉光、牙齿全松、胡须皆白,也还是没能领悟十之一二,而黄一平仅仅在秘书岗位上做了十年,就已经烂熟于心乃至臻于化境了。
第二章
不管有多了不起,服务的机关多大、领导级别多高,秘书也还只是个秘书,这个职业终究只宜过渡。做得再出色也只能作为通向仕途的一块眺板。黄一平联想到不久之后,自己将脱离做了十年的秘书岗位,进人到某个期待中的权力核心,也像身边的冯市长这样权柄在手、指点江山,心中充满着一股豪迈之情。
第三章
那么,这个郑小光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他和冯市长又是什么关系呢?跟随冯市长快五年了,这是黄一平一直无法猜透的一个谜。然而,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素养的“不俗”秘书,他又时刻牢记着那句秘书行业人所共知的格言:不要好奇心太重,不该知道的不要打听!
第四章
“我想,凭这篇文章的水平和影响,应该可以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召开一个专题研讨会。同时,还可以利用报纸、电视这些新闻传媒炒一炒嘛。市长改选,社会舆论也很重要,在群众中知名度高了,代表们才会投你们冯市长的票呀。要知道,我可是省人大常委,这方面并不外行哟。”从方教授的侃侃而谈中,黄一平看到十几年来,政治与时世是如何改变着一个大学老师,使之远离了象牙之塔。彻底落人了滚滚红尘。
第五章
“对我们来说,形势有些严峻!”
面对纸上那一百六十多个熟悉的名字,冯开岭陷人了沉思,黄一平更是有些迷茫——在市长换届的关键时刻,这些人,谁是不容置疑的朋友、同盟者,谁是铁定的对立面,谁又将是可能两面倒的墙头草呢?
第六章
其实,黄一平早就猜到。冯市长在省城有个情人,可是现在面对市长夫人朱洁,他还是不知所措。
不知什么时候,朱洁已经敞开上衣,将黄一平紧紧抱住。火热的唇也迎了上来。黄一平原本僵硬的身体,在女人充满激情的摆布之下,渐渐活泛、生动起来,眼神与气息也主动迎合上去。
第七章
真是说什么见什么,怕什么来什么。就在冯开岭说眼皮跳得厉害的第二天,还真是跳来了一颗灾星——凤凰小区出事了。
黄一平坐在出租车里。想起那个凤凰小区的事。竟然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别的地方出事还好说,独独凤凰小区不能出事,否则受到牵连的会是好几个,从省委组织部的年处长到冯市长,最终肯定也会殃及到他本人的命运。
第八章
副书记张大龙和副市长秦众很可能结成某种同盟!这就意味着,两个原本利益冲突的竞争对手,将可能联起手来共同对付冯开岭,原先的某种平街会被打破,冯开岭面临的形势便由优势在握变为急转直下,乃至命悬一线。
第九章
随着换届进人倒计时,阳城市长人选之争渐人白热化状态,眼见张大龙、秦众有结成同盟的可能,冯开岭决定借重阳节之名,有选择地送礼攻关,意在随机应变、神兵奇袭。当然,在这个敏感时期,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候任官员,都会尽量避免出现在上级领导机关,更加避免出现在现任领导们的官邸。因此,冯开岭这才特派黄一平急赴省城,重点却放在了一批老干部身上。
第十章
一封突如其来的举报信,使黄一平忽然慌了手脚。
这时,他想起老家阳北县城那个瞎子,在给冯市长算命时曾经说过的一段话:“祛此小人暗算,无外乎上依贵人,下赖死党。恐怕还要用些舍车保帅的办法。”原来,这死党就是指他黄一平,所谓舍车保帅也只是让他做个替罪羊。
第十一章
黄一平读着这份由冯市长亲笔撰写的短信,上边的每一个文字乃至标点都非常熟悉,语境更是具有强烈的冯氏特色。他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反复咀嚼着其中那些话。真是万般滋味一齐涌上心头。他在内心里一再检讨、追问自己:难道我真的做过什么,差点毁掉冯市长的大事?我需要正视什么错误、吸取什么教训呢?我怨天尤人了吗?我是在哪里跌倒、又应当从哪里再爬起来呢?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
1
时针早已转过七点,副市长冯开岭的电话打了将近一个小时,还没有结束的意思。
黄一平这边,手机和座机轮番响起。明达集团老总邝明达已是第三次电话催促,语气显得有点儿不耐烦。女儿小萌更是短信加电话,一个连着一个,声音里明显带了哭腔,甚至历数起爸爸往常不守承诺的斑斑劣迹。电话那头,妻子汪若虹也在边儿上推波助澜,埋怨丈夫不该在女儿过生日的时候如此拖拖拉拉。
既像个疲于应付的消防队员,又似逆来顺受惯了“夹棍气”的小媳妇,黄一平一边低声下气地应付邝明达,一边变着花样哄小萌。
其实,冯市长的办公室就在黄一平斜对门,中间只隔一道宽大的走廊。在阳城市的委、府机关,几乎所有书记、市长与秘书的办公室,都是这样的布局。如此设置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坐在黄一平的位置上,凡是从电梯上来进市长办公室者,必先经过秘书室,方便秘书为客人引路,或向领导请示、报告、预约,也可直接为领导挡驾;另一方面,两边门都开着的时候,黄一平稍一探头,就可以纵览对面市长办公室,领导有事招呼秘书,只要轻呼一声或一点头、一招手即可。眼下,冯市长那边门虽然紧闭,却依稀听得见里面嗡嗡嘤嘤的讲话声,只是不能敲门进去催罢了,即便邝明达在电话里叽叽歪歪也不行。
对于冯市长这个电话的重要性,黄一平当然心知肚明,或者说,也只有他才能洞察。电话响时,冯市长正好去了卫生间,黄一平照例代接。“您好,我是秘书小黄,请问您是——”,一串礼貌用语送过去,显示出黄一平的个人修养,也衬托出冯开岭乃至整个阳城市府机关的整体素质。对方回应却很淡然,并没有按照正常逻辑出牌通报姓名、身份,开口只道请开岭同志说话,而且声音明显压得很低。凭借多年秘书生涯历练出的超人听觉,黄一平一下便听出是省委组织部年处长的声音,但既然对方没通报,他就绝不会主动招呼。这样的应对,与礼貌之类毫无关系,也不关乎个人自尊,而是一个优秀秘书的必备素养。在黄一平看来,倘若秘书职业也可独立成一个行当的话,那么这个行当里除了有许多众所周知的显规则,肯定还会有若干鲜为人知的潜规则。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懂的不懂,何时该走在领导前边,何处当落在领导后头,诸如此类常识性的东西,大抵属于秘书应知应会的范围,是为显规则。而像年处长这样的特殊身份者,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打来这样一个语气明显神秘的电话,偏偏市长不在由他代接了,到底是否应当积极地显示自己的热情,主动介绍自己、称呼对方,却不是所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