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配套辅导(第2版)(高效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辅导丛书)

分类: 图书,政治,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组织建设,
品牌: 律政文化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页码:22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801079596
·条形码:9787801079596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效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辅导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法理学配套辅导(第2版)》的本次修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和谐理念”、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和从2005年以来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和“建设发展与和谐世界”的科学阐述,《法理学配套辅导(第2版)》重点阐释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并精心设计了配套测试题。
二、根据第三版教材对“法的实施”内容的调整,对第一版配套辅导中第二十章守法、第二十一章执法和第二十二章司法进行了调整,修订为“法的实施”一章,并对配套测试题进行全面的修改与设计。
三、根据第三版教材的变化,将第三编“法的起源和发展”调整为“法的历史”和“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两章,并删除了“法制现代化”一章。
四、根据第三版教材的变化,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章,删除了“法制现代化”、“法的运行概论”、“法律监督”、“法的价值概述”、“法与利益”、“法与科学技术”“法与生态文明”等章的内容,由原来的四十章调整为三十章。
编辑推荐《法理学配套辅导(第2版)》:
知识结构图
紧扣法学核心课程逐章编著,采用图表方式,清晰、直观,迅速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阐释
与知识结构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的放矢地学习
配套测试
题型全面、由浅入深,通过做高质量习题,显著提高应试能力
考研真题
含北大、人大、中政大等12所法学院校2000-2006年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目录
第一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 法学的研究方法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
发展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四章 法理学概述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五章 法的概念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六章 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七章 法的要素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八章 法律体系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九章 权利和义务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章 法律行为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四章 法的历史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五章 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二十章 法的价值概述
引言
知识结构图
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二十一章 法与秩序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配套测试与解析
第二十二章 法与自由
引言
知识结构图
蘑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二十三章 法与效率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二十四章 法与正义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二十五章 法与人权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二十六章 法与经济
引言
知识结构图
重点阐释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二十七章 法与政治
引言
……
第二十八章 法与文化
第二十九章 法治与法治国家
第三十章 法与和谐社会
……[看更多目录]
序言关于我们的书
时光荏苒,《全国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辅导丛书——法理学配套辅导》自2006年9月面世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认可和激励。律政文化时刻不忘所承担的法律传播和对法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坚信通过我们的真诚和努力,我们肯定会坚定读者朋友对法治的信仰,激发读者朋友渴求法律知识与智慧的情感。为了对得起广大读者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们秉承.着发展的理念,但是我们的发展并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空中楼阁。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不断给法学理论研究领域提出新的课题,同时也给我们律政文化的图书修订再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2004年9月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从此,“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中国这一代领导的“治世”主张。
法理学能够并必须迅速、准确地反应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最新动态。
2007年2月高教社和北大社联合出版的、张文显主编的《法理学(第三版)》教材增加了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法律职业”、“法与和谐社会”等章的内容,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最新成果对法律和法规的制定、修改、清理、废止的新进展,执法和司法改革的成果,对法的运行进行大幅的修改。
律政文化时刻不忘身上所肩负的传播法治、服务法学教育的责任,立即邀请京城知名法理学教授、学者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成果和该教材的变动对《法理学配套辅导》一书进行全面、细致、精确的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和谐理念”、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和从2005年以来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和“建设发展与和谐世界”的科学阐述,本书重点阐释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并精心设计了配套测试题。
二、根据第三版教材对“法的实施”内容的调整,对第一版配套辅导中第二十章守法、第二十一章执法和第二十二章司法进行了调整,修订为“法的实施”一章,并对配套测试题进行全面的修改与设计。
三、根据第三版教材的变化,将第三编“法的起源和发展”调整为“法的历史”和“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两章,并删除了“法制现代化”一章。
四、根据第三版教材的变化,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章,删除了“法制现代化”、“法的运行概论”、“法律监督”、“法的价值概述”、“法与利益”、“法与科学技术”“法与生态文明”等章的内容,由原来的四十章调整为三十章。
文摘插图:

【重点阐释】
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在法学方法的体系中,法学方法论原则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方法论原则既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思路,也是关于如何开发和运用具体方法的一种具有重大
理论意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式表达,是规定思维的根本出发点和总方向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法作为社会的一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我们要在深人考察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基本条件和方式的基础上,来说朋法的产生、发展和更替,说明法的本质、内容和作用。
第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我们在法学的研究中不仅强调阶级因素的作用还要考虑社会现象问的普遍联系。第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一种法律制度只有在准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基本趋势的条件下才能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并且在自身的运动与发展过程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配套测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法学方法论原则的是( )
A.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法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法学,就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C.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法学,就必须坚持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D.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法学,就必须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
2.下列属于实证分析方法的有( )
A.逻辑分析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社会调查的方法
D.语义分析方法
3.法学方法论的两个层次足( )
A.社会调查
B.语义分析方法
C.法学方法论的原则
D.法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4.对研究法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方法是( )
A.历史考察的方法
B.社会调查的方法
C.词义分析的方法
D.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5.下列关于法的价值分析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
A.法学是价值中立之学
B.法学要成为科学就必须只研究事实,而不涉及价值
C.法的价值分析就是运用一定的价值准则去评判、衡量某种法律
D.法学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完全排除价值因素是不可能的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