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判到探索—设计师陈颖的心灵再出发
陈颖是一线设计师中不仅精于设计实践的“设计者”,而且还是勤于思考的“思想者”。
他的作品曾获国际国内诸多专业奖项,其中“深圳风临洲售楼中心”曾获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大奖赛商业展示类大奖;
他还是业界率先提出“跨界”、“室内建筑师”等概念的设计师,有时候,人们会用“理想主义”这个词来形容他,因为他对现实的很多思考往往带有一针见血的批判性。
此次的采访中,陈颖与我们分享了近两年来的内心感悟和心态变化,他说,“09年之前,我看城市设计的眼光都是有点灰色的”,但是,从09年开始,他看到的不仅仅是糟糕的城市和设计本身,而是对研究“它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子”产生了更大兴趣。在现在的他看来,这个探索的过程,是开心的,也是更能体现设计师价值的。
新闻背景:2008年12月7日,深圳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2009年12月7日,深圳迎来首个法定“创意设计日”,并出台《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设计业将登上一个政府、媒体、社会三方关注的大平台。“设计之都”深圳,正在吸引全球视线,未来的深圳设计业将更加风起云涌。“设计之都”的荣誉属于深圳这座城市,也属于所有的设计师;这是一个光环,更是一份责任。在深圳成为“设计之都”的这一年里,深圳的室内设计界有何收获?为集中彰显“深圳室内设计”的品牌力量,中华室内设计网于2009岁末推出“设计之都·2009深圳室内设计品牌力量年度盘点”特别人物采访及专题,邀请深圳著名室内设计师,共同盘点过去的这一年。
本期出场人物:深圳市秀城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设计总监陈颖
采访时间:2010年1月22日16:00
设计师档案:陈颖,深圳市秀城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设计总监。毕业于深圳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及室内设计十余年来,获得国际国内诸多专业大奖及荣誉。1998年创立深圳秀城设计团队,曾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设计师”。2006年,作品获“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大奖赛”商业展示类大奖,2008年初,个人获“中国2007年度十大样板房设计师”称号;此外,他亦致力于设计价值在社会公众认识中的提升,通过文字著述以及一系列的展览等活动来发挥设计师的社会影响力,代表行动之一是作为主力策动的2005年“深圳.设计师.我们十人十年联展”。2009年出版个人设计作品集《跨界》。
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相互渗透
【记者】目前您正在做哪些类型的设计项目?
【陈颖】有地产项目,办公楼项目,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项目。
【记者】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正在做的项目吧。
【陈颖】好几个项目都在做。正在施工的是龙岗最高的两栋姊妹塔,是办公楼,叫做正中时代广场,还有几个地产项目,正在给TCL集团做他们在深圳的高新科技园,有办公、公寓、会所,他们也蛮开心的,省很多事,因为我们也是从建筑开始参与。
【记者】09年有没有去旅行?
【陈颖】有,九月去了加拿大,十二月一家人还去了巴厘岛度假。
【记者】去加拿大是参加活动吗?
【陈颖】对,参加由加拿大政府举办的,北美地区一个以“低碳”为主题的活动。加拿大多伦多设计协会邀请我们过去。
【记者】这样的交流活动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
【陈颖】当然,看到他们的设计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不一样。那边很多室内设计师都是女性,但是也有一些建筑师出身的,会做一些由外到内的设计。不过他们活儿都不多,公司规模也不大,不像我们中国,动不动就几十人。国外也没有说室内与室外,大多数建筑都连室内一起做了,现在我们国内的一些客户也意识到了,精品的出现需要更多的跨界行为,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起委托给值得信任的设计团队来做。
【记者】您前面谈到的几个自己在做的项目,也有建筑与室内设计一起做的,是别墅项目吗?
【陈颖】别墅、研发中心,还有办公楼。现在正准备接手一个广东惠州的企业总部办公楼,还有TCL集团的高新科技园,这些项目基本上是从建筑设计开始参与。
【记者】现阶段而言,您最关注的一个行业问题是什么?
【陈颖】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可持续性发展吧,可再生,低碳。以前别人说,陈颖,你的设计看起来好像没怎么设计,我说其实我很不喜欢仅仅为了美观设计很多东西。
【记者】可能学建筑出身的设计师更注重空间的感觉,不喜欢过多的装饰。
【陈颖】你说的可能对,最近我帮一个开发商进行空间户型调整,非常好。已经有好几个开发商了,他们说太好了,你帮我们出的这些主意,足以令它们增值百分之二十三十都不止。我觉得设计师如果能在空间上、结构上给到他们很好的建议,这是很有价值的。
最难的往往是对自我的认知
【记者】您最喜欢的城市是哪里?
【陈颖】不是大城市,对深圳慢慢越来越喜欢,它有活力,让人有上升的感觉,年轻的感觉。
【记者】您是一线设计师中除了出作品,还会保持出一些思考性文章的设计师,像您提出来的“室内设计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空间设计”,率先提出“室内建筑师”的概念,我在网络上看到印象都比较深,现在还经常写一些东西吗?这些思考通常源于什么?
【陈颖】对,偶尔有写,有感而发吧。其实大多数都是媒体约我写稿,像写样板房的那些。近来关于个人心灵成长方面的感悟多一点,专业上面反而兴趣不是很大。包括我儿子的幼儿园园长还请我和我太太去给家长和老师讲了一堂课。
【记者】是讲什么内容?
【陈颖】讲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主要是建立亲子关系,如何沟通。跟孩子的沟通,与跟恋人,夫妻,父母,搭档之间的沟通是一样的。
【记者】您09年出版了自己的新书《跨界》,您平时喜欢看哪方面的书?
【陈颖】最近看关于灵修啊,儒道释方面的书会多一点,心理学,内观,接纳自己接纳他人,这方面更多一点。
【记者】具体能否推荐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可以让大家分享的?
【陈颖】《少有人走的路》,是一个美国的心理医生写的,还有南怀谨一系列的书我也在看,还有教练技术方面的,也是从美国传过来的,叫Coaching technology,关于通过一系列有策略性的方式,朝向目标走得更好,更容易达到目标的一种沟通技术,跟我们的禅宗有一点接近,跟我们佛家的因果轮回都有关系,跟亲子沟通,夫妻沟通,自己沟通都有关系,可以让自己,让自己的认知不断往上升,最后上升到信仰的层面。
【记者】与认知别人相比,对自己的认知可能更难,在这方面您有没有一些什么感悟可以分享?
【陈颖】对自己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回溯到儿童时代,跟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甚至会追溯到自己的祖先,他们有哪些印记会在我们的当下发生作用。实际上你现在用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儿童时代形成的模式,包括思维模式、情绪模式、行为模式等等。
【记者】而且人的性格形成之后,看待事物、处理事情都会用一种固定的模式。
【陈颖】这跟“因”有关,因果循环,很多人只看到行为层面上,比如我这样跟他说话,我这样跟他发脾气,出来的结果会是这样的,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我为什么会去这样做,我为什么会这样去认为这件事情。有时候是预先设定了一个好和坏,然后再去判断,选择。这是内因在起作用,比如你心目中认定了这一类型的人你是喜欢的,就可能投射到你父母——你感觉他像父亲,他是可信、可亲的,就会忽略很多,认定他符合我的要求,不是立在当下去看他,而是基于你的历史和经验去判断他。但是真相是不是就是这样呢?不一定的。
【记者】人要是能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应该就比较智慧了。
【陈颖】你觉察到了就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像我们做设计也一样,很多人做来做去就那三板斧,觉得没有新的招了,很多设计师都有这种困惑,实际上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有你退回到起点去,就有很多的可能性。如果你回到小时候的话,其实会发现还有很多职业适合你做。
2009心灵再出发
【记者】回望2009,您感受最深的收获或者感悟是什么?比如说08年还没有想到的事情,09年突然意识到了。
【陈颖】09年之前我看世界的眼光都是有点灰色的,觉得城市很糟糕,看到的设计都很糟糕,生活中有太多的不满,处于一种不满的情绪中多一点。09年我就调整过来了,现实就是这样子,如果你想更满意的话,你应该怎么做?我这样问自己,之后我感觉自己可以做很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以前我会觉得为什么这样的设计,这样的建造能出来,这太糟糕了,现在我不抱怨了,很开心地投入到设计工作当中去。
我现在不太愿意用好和坏去评判一个设计,所谓好和坏,其实用不同的眼光去看是不一样的,我现在会更多地研究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影响它的因素有什么,如果要改变它的话要触动哪些,这个探索的过程现在对我来说很有兴趣。
【记者】您现在会研究这个“因”,而且去想怎么样改变它。
【陈颖】对,而且我发现这个“因”并不是所谓的建造,政策等等,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人,内因是最重要的,所以有时候觉得做设计师还不如做一个社会工作者更有成就感,当然我只是说“有时候”。比如说让一对父母知道,这样跟孩子沟通是对孩子有伤害的,然后教会他们新的一些沟通方式,从信念上改变过来,那他会更加懂得关心他的孩子,关心他身边的人,其实这一点点的变化对于他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这个过程中其实会感觉自己很有价值。
【记者】2009年让您觉得最有价值感,成就感的作品或者一件事情是什么?
【陈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去年出了一本我的作品集《跨界》,终于总结成一个册子,这件事情可以放到一边去了(笑)。
【记者】2010年对于公司、对于自己有什么计划吗?
【陈颖】再上个台阶,让员工更加开心,多接触一些负责任的客户,做一些负责任的设计,做有人性化的空间。
【记者】请您对中华室内设计网的网友送上一些新年的寄语吧。
【陈颖】08年是“5·12地震”,对很多人都有影响,09年很多人都有一些调整,我就是,09年在心态上有一些调整后,变得更加的容易迁善,2010年祝福大家走得更加地顺,更加地平衡,不要走太快,走慢一点,走稳一点。
【记者】这也是您自己的一个切身感悟吧,09年对您来说可能也是心灵的一个转折点。
【陈颖】对,希望自己更平衡一点,平衡生活和工作,平衡家庭和个人,跟父母,伴侣,小孩,同事等等之间的关系。往往人们觉得不能平衡,为此而苦恼和困惑是因为你认为它们是对立的,认为自己做不到平衡,有个固有的信念在里面,实际上是可以的,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记者】您的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也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