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龙守护神
龙之保护神普贤菩萨: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遍吉等名。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是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在娑婆世界,他与文殊菩萨并为释迦牟尼的两大胁侍。在我国,则是四大菩萨(观音、文殊、地藏、普贤)之一。
依据大乘佛教美术的排列法,文殊菩萨驾狮子侍在释尊的左侧,普贤菩萨则乘白象侍在右侧。文殊象征智、慧、证三德,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在修行上,文殊重在一切般若,而普贤则重在一切三昧。两位菩萨德行的配合,象征着大乘精神最究竟的完成。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之行愿的象征。他曾经在过去无量劫中,行菩萨行、求一切智,修集了菩萨救护众生的无边行愿。因此,他也是大乘佛教徒在实践菩萨道时的行为典范。
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劝人广修十大行愿,此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十项。普贤菩萨以此十愿为众生成就如来功德的主要法门。
传说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有一位叫蒲公的老者看见一神鹿,即跟踪到金顶,神鹿失去踪影。蒲公回头询问当时在峨嵋山结庐修行的宝掌和尚,宝掌告之是普贤菩萨现身。从此,蒲公出家为僧,供奉普贤菩萨,峨嵋山就成了普贤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