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具 浓妆淡抹总相宜

中式傢俱长久以来总是与古老呀、歷史呀,这些发了霉的论调脱不了关係,神情、眉宇之间总让人觉得沾了灰尘,神采有些失色。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託了时下许多室内设计名师,纷纷改走混搭路线的福,这些凝聚了前人智慧与后人再製工艺的陈品新作,一时之间跃上舞台,重新成为空间中闪耀的炽炽明星!

一般我们常说的中式傢俱,多半以中国明、清两代为主,前后约500多年的时光,是我国古代傢俱製作最重要的鼎盛时期。换句话说: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到明、清前期,刚好达到顶峰的黄金时代。明清时期的家具,虽然在风格、形式上迥然不同,但多数採用了性坚质细的硬木作材料,传世的明清傢俱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鷄鶒木、铁刀木等製作,不过很可惜的是这四种木材在清代中期之后日渐匮乏,成为罕见珍材。明清傢俱的製作特色
明代傢俱在製作上榫卯严密精巧,线条简洁俐落,体型大小适中,造型上曼妙典雅,风格独特,公认是一个重要的家具流派,泛称为「明式家具」,特徵是向内或向外兜转的马蹄,轮廓优美且俐落。而清代的傢俱线条很明显趋于繁复,后靠多成长方或正方形,并常有回文的雕饰,一方面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一方面也反应当时清代初期到中期的盛世景象,不过一般印象都认为清代傢俱较为刻板。然而明清两代优秀製品不仅被视为艺苑奇珍,而且对现代家具的影响也相当显着。明清傢俱的品种往往与年代有密切的关係,如圆靠背交椅;基本上都是明代傢俱,而像茶几这一类傢俱,就是因应清代厅堂佈置方式而产生的品项;它是由明代长方形香案演变而来,传世的大量实物中,多为红木、新花梨等製品。
中式古典傢俱的种类

中国古典家具主要有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他用途各异的配件等等。
桌案类:
桌案类花样繁多:炕桌、炕几、炕案;香几;酒桌、半桌;方桌;条几、条案;书桌、书案、画桌、画案;其他桌案等多不胜数。像炕桌很明确就是放在炕或床的中间;而符炕几、炕案由于较窄通常放在炕或床的两侧端。香几因承置香炉而得名,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香几多居中放置,应面面都可欣赏较佳。这些桌案类傢俱不仅可以倚靠凭伏,而且可以承托各种器物,依其结构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桌或案。

椅凳类:
椅凳类包括:杌凳;坐墩;交杌;长凳;椅;宝座等等。
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杌凳往往被作为无靠背坐具的名称。明式椅子大致分为圈椅、宝座、交椅、扶手椅和靠背椅五种。圈椅是明式傢俱中最具有文化品位的坐具,它暗含中国古典哲学天圆地方;亦称罗圈椅,是指椅子后背搭脑与扶手由一整条圆润流畅的曲线组成,到明朝圈椅渐成风尚,甚至于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是融合度最高的品项。靠背椅指的是只有靠背,不带两侧扶手的椅子,大致分为灯挂式和一统碑式,灯挂式的靠背搭脑向两侧挑出;一统碑式的椅背和南官帽的靠背相似,搭脑两端不突出。而扶手椅指的是兼具靠背与两侧扶手的款式,其一是南官帽椅,北方地区称为玫瑰椅,南方地区称为文椅。其二是四出头官帽椅,官帽椅是以其造型类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坐墩:又名肃墩,由于其上多覆一方丝织物而得名。在明代及前清时期的坐墩上还保留着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迹。
交杌:俗称马扎,和胡床类似,自东汉从西域传至中土,百年来流传甚广,基本制式是由8根直木构成,长期无变化。
长凳:明清时期,长凳式样繁多。小条凳是民间日用品,二人凳宜两人并坐,至今江南地区仍在使用。
床榻类则包括榻、罗汉床、架子床等。

柜架类:
柜架类包括架格;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等。
书格即书柜、架格、书架,不是专门用来放置书籍,它的基本特徵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空间分隔为若干层。亮格柜是亮格和柜子相结合的傢俱,明式的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摆饰与收藏两种功能。圆角柜又名面条柜,圆角柜柜顶的前、左、右叁面有小檐凸出,称为柜帽,柜帽转角处多削方棱成为圆角,所以叫做圆角柜。方角柜当然就是四角见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无侧脚。
屏风类:
屏风是屏具的总称,包括由多扇组成,可以折叠或向前兜转的「围屏」和下有底座的「座屏风」。 古代屏风还可细分为地屏、床屏、梳头屏、灯屏、挂屏。地屏主要分为座屏和落地屏。地屏形体大,多设在厅堂,一般不会移动;座屏即插屏式屏风,是把把单独屏风插在一个特製的底座上。座屏有独扇、叁扇、五扇等奇数规格,独扇座屏与底座可连可卸,可卸的称为「插屏式座屏风」。床屏形体较小,多与床榻结合使用;梳头屏是用于梳粧用的小型屏镜;灯屏多为灯遮风的小屏风;挂屏为明末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挂在墻上作装饰用的屏牌,大多成双成对,四扇为四条屏等,到清朝后此种挂屏十分流行,至今仍为人们喜爱。

综合来说,明代的匠师们能把造型和结构做到尽善尽美,在选料及装饰线脚、雕刻、镶嵌上创造出完美的风格,为清代傢俱和以后的现代傢俱建立了完美的表现形式。因此说:明式傢俱乃是收藏家们的首选珍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