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性壮志凌云的飞行梦想
比天空更高的是什么?几位勇敢的女性告诉我:是梦想。她们是外表柔美的女子,却共同拥有着壮志凌云的飞行梦想。她们用勇气和锲而不舍的行动挑战了人生的高度,驾驶着飞机在蓝天白云之间翱翔。她们如何让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现实?她们又是如何成为了掌握天空的女神?芭莎为你一一揭晓。

在蒲公英漫飞的时节,天空刚刚飘过一场太阳雨,一个女孩儿骑着笨重的单车,赶往城外的郊区。她刚刚上小学四年级,消瘦的身躯奋力地骑车,身后泥土飞溅在白色裙角上,她不管不顾,车子在泥泞的小路上摇晃着,几次连人带车翻下去,她又倔强地一次次爬回到车上。
后来,小女孩骑车路过一个飞机场,她将车扔在草丛中,欢愉地奔向铁栅栏,翘首以盼。这时,一架飞机较低地掠过头顶,巨大的影子飞过的刹那,她闭上眼睛,张开手臂,与轰鸣的发动机一起叫喊。飞机渐行渐远,旷野中只留下她小小的身影,裙角飞扬,阳光暖暖地照在脸上……冲上云霄的飞机为苗圃的童年留下迷人的记忆,于是,个性倔强的她有了一个飞行员的梦想。
当年的女孩,经历一路打拼,从古城西安来到人潮涌动的大都会北京。喜欢体验速度的她,曾在戏里开越野吉普穿越绿洲,驾驶摩托艇在海上急速冲浪。但在寂静中自我洞察的时刻,她还是会无数次忆起童年那个飞行梦。
谁会对一个儿时的梦想难以释怀?谁会在记忆的旷野中搜索曾经的自己?当人们长大后,童年的小小梦想都已不再清晰,苗圃却依然拥有一颗充满幻想的心。在她的飞天梦还停留在筹划的阶段,苗圃总是小心翼翼地将蓝图描述给周围朋友,每每提及,总是神采飞扬。
虽然人们认为那不过是个浪漫主义的童话故事,行动主义者苗圃却已开始决定将它付诸实施。
国内因为去学私人飞机驾驶的人不多,女性更是少之又少,苗圃凭借倔强的个性进行了她的尝试。报名、体检一路绿灯,直到她看到两大捆理论书籍,才一下子愣住了。九门理论课,从原理、机械,到气象及仪表等门类,学文艺出身的苗圃没想到还要重新当回学生,学习这么多自己并不擅长的理工类课程。
与“单飞”零距离接触的时光

上学的第一堂课是参观飞机,教练打开机舱盖,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仪表又让苗圃吃了一惊,然而,要记住这些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的仪表数据和专业参数,仅仅是飞机驾驶这门严谨学科的第一步。考北影时,苗圃曾经一度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如今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每天密集的拍戏已让她的体能严重透支,晚上拍戏回来躺在床上累得几乎不想动,但一旦拿起厚厚的飞行理论书籍,苗圃立刻看得津津有味,经常时间一晃就到了凌晨两三点钟,为了第二天的工作她才不得不放下。那段时间,她随身携带纸和笔,将教材做成电子书存入手机,拍戏的间歇、去片场的车上,随时随地忙里偷闲地进行温习。
因为职业的关系,苗圃没办法跟其他学员一起上大课,在学习飞机驾驶的同时,她参演的戏也在紧张的拍摄之中。苗圃只好在工作之余,跟私人教练一对一地学习各门功课。因为每次都是趁着没戏时请假去上课,苗圃格外珍惜上课的机会,每堂课都要求教官尽量多教一点儿。教练是个外国人,也是因为热爱飞行而入行,因此格外赞赏苗圃对梦想的执著。对苗圃来说,飞机既不是她的工具,也不是坐骑,甚至不算她的“搭档”,而是跟梦想连在一起的鲜活生命,那种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感觉对她而言是如此美妙的享受。
2007年那个漫长的夏天,苗圃忘了自己是银幕里的大明星,跟学校里的其他学生毫无区别,背书包、吃食堂,每天骑自行车或者跑步上学。经过近半年枯燥的理论学习后,苗圃终于可以开始实际飞行了。

第一次试飞的那一天,由教官坐在一旁指导飞行,看着周围渐渐缩小的房屋,渐渐变多的云缕,与飞天梦想的零距离接触令苗圃不禁想在高空放声歌唱。但同时高度紧张的心情也让她汗如雨下,眼镜不断下滑,有时甚至“头脑竟然一片空白”。过了第一关后,苗圃渐渐地在每次训练中体会到了飞行的乐趣和梦想一步步实现带来的自豪感。终于,苗圃到了迎接自己飞行史上最重要的仪式—单飞。

“单飞”的记忆是难忘的,在云里雾里穿梭的驾驭感和自由感令她激动,而飞机在地上投射出的小小影子,似乎就是她梦想的踏实着陆。飞机着陆后,苗圃久久不想离开机舱,多年的执着终成现实之后,百感交集的瞬间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教练和学员们按照惯例一起举办了“泼冷水”的仪式 —寓意未来飞行的日子风调雨顺,而苗圃自己的理解则更深入一层,她觉得这冷水也代表了每一次飞行都要保持冷静、理智,这恰恰丰富了她从前性格中缺失的一部分。
那一天,苗圃从头到脚都湿透了,但内心却充满了温暖和感动的力量,直到晚上,她还没回过神来。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梦,就这样做到了。
飞行是可以做一辈子的梦

刚开始学开飞机时,每个学员都领到了一个小飞鹰的标志,如今苗圃自豪地将它戴在胸前。那不是一个普通的装饰品,它代表了荣誉与飞天的许可,意味着佩戴它的人从此可以独自驾机飞翔。但在苗圃看来,它更多的意义在于一次梦想的见证。
真正实现了儿时的梦想,除了战胜自己的无比快乐,苗圃感到她收获的比付出的更多。她觉得开飞机使她重塑了自己的性格。如果说从前的她有时会犹豫、急躁、感性大于理性、在意他人的否定,那么现在的她则学会了严谨、不毛躁,也更勇于承担责任。
现在,苗圃已经具备了一名职业飞行员的专业素质,可以独立承担一次飞行任务。每次飞行前,她都要亲自检测设备并关注各种与飞行相关的多种因素在。一次飞行考核中,由于天气原因,等了很久才云开雾散,但飞机在滑行的时候,苗圃却敏锐地听到了右侧发动机的异常声响,便果断放弃了飞行。最后检查的结果证实了苗圃的判断是正确的。苗圃说:“安全是飞行的头等大事。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教官、对周围的人负责。 ”

对苗圃来说,开飞机并不是职业的选择,而是一种体味快乐的生活方式。如今,苗圃已经拿到了学生的私照,可以在晴好的天气驾驭私人小型飞机。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升级私照,尝试更多机型,挑战更为复杂的天气。
采访的最后,苗圃说起了一次意味深长的飞行。一次,她开着飞机经过一所小学校的操场上空,那些看见飞机飞过的孩子异常兴奋,齐齐向她的方向招手。苗圃忽然就热泪盈眶,她仿佛在那一刻看到童年的自己。她想告诉那群孩子,也想在心底对那个曾经站在风中的小女孩儿说—“相信梦想,你便可以飞翔!”陈燕:第一位民间女飞行员

当晴朗的蓝天被女性的柔美做上记号,阳光是否也会变得更加灿烂?
女飞行员是掌握天空的女神,是飞翔在平流层里的美丽天使。不同于那些总是微笑着在机舱里提供服务的空乘小姐,驾驶室里复杂的电子仪器设备与潇洒帅气的飞行服,才是点缀这些女飞行员美丽容颜的“珠宝”。
2007年,一部叫做《女机长的圣诞节》的法国影片,成为当年女权主义的代名词。而在现实当中,同样也有美丽的女飞行员驾驶直升机飞上蓝天。作为第一个考取私人飞机执照的中国女性,陈燕的身上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那是一种女性的坚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
“开飞机比开汽车还安全呢,一点都不危险。”当这句话从一个身材娇小、装扮时髦的女人嘴里说出来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住了。陈燕看着大家震惊的表情,俏皮地笑了笑,拿起手里的安全帽,走向一架白色的直升机。
珠海的天空一片碧蓝,有种清澈的透明,特别适合郊游、户外运动,当然,也十分适合飞行。一到这样的天气,陈燕就按捺不住心里的冲动,渴望飞上蓝天翱翔一番。
“隔段时间不摸一下飞机就心里痒痒。”8年来,从学开飞机起,飞行便成了她业余生活里的重中之重。而这一切,却开始于一个偶然的意外。
飞行梦源于一次意外的飞行

多年前,出生于上海的陈燕爱上了珠海的碧海蓝天,便和丈夫一起来到珠海,在这里,她创下了自己的事业—蓝天使咖啡馆。因为陈燕的丈夫出生于空军世家,他自己也在机场工作,陈燕便把自己的咖啡馆做成了航空主题的咖啡馆。“咖啡馆里有很多很好玩的飞机模型和一些飞机内的仪器,都是我们四处搜集的,服务员全是空姐打扮,餐厅还安装了超薄的放映屏幕,连续不断地放映各国飞行表演队的飞行片段,很多人因为喜欢飞机而来到这里。”陈燕夫妇通过这个咖啡馆也交到了很多热爱航空的好朋友。
咖啡店生意越来越好,忙于开分店、扩大店面的陈燕也从未想象过自己去开飞机。“当时我觉得自己身体挺不好的,感觉自己绝对是亚健康,开飞机?连想都没想过。 ”这时,珠海有了私人飞机驾驶培训学校,陈燕的老公和陈燕商量,想去学开飞机。“我当然同意了。他从小便有飞行梦,他也在空军里当了十多年的兵,工作后却分配到地面做机械师,不能开飞机是他最大的遗憾,有梦,就让他去追。”就这样,陈燕的老公开始学起了飞机驾驶。
“我老公每次学完回来,总会非常兴奋地和我说好多学开飞机的事儿,当时我觉得这是属于男人的事情,一点都没兴趣。”生活里的陈燕,是个典型的南方女子,除了事业里女强人的一面,生活中的她非常小女人:我儿子对我说:“突然有一天,‘妈妈,开飞机可刺激啦。’当时我才吃惊地发现,原来我先生已经带着儿子去开过很多次飞机了。”震惊之余,陈燕考虑到儿子和丈夫的安全问题,决定和丈夫一起来到机场,准备看看开飞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飞机稳稳地起飞、翱翔,陈燕第一次坐在自己老公开的飞机里,“当时全程并没有觉得紧张和害怕,只是有点闷,感觉铁皮的飞机比较简陋。”稳稳落地后,老公突然让出驾驶位,激将法地对陈燕说:“你来试试?”陈燕是个率性的人,从来就是不服输的性格,花了十几分钟听教官讲述飞行的基本要领之后,陈燕就在教官的陪伴下飞了起来。“当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就上了飞机,还没来得及紧张呢,就已经起飞了。”
飞机一点一点爬升,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陈燕面前打开,她坐在副驾的位置上,飞上了自己仰望过无数次的碧蓝天空。飞到空中后,陈燕向下望去:“天啊,珠海的海居然是这么的美丽。”陈燕十分热爱珠海,生活在这里多年的她唯一的遗憾就是觉得珠海的海不是很漂亮,等她开着直升机飞到低空清晰地从空中俯视这片海域时,她觉得大海漂亮得让她意外。
就这样,一次意外的飞行,使她发现了珠海的另一面,也让她爱上了一片全新的天地与美丽的飞行梦。
考下飞机私照,只因好玩

第一次飞行之后,教练直夸陈燕有天分,教练说:“你不开飞机就可惜了,有的男人40小时训练完了,都没有你第一次飞行飞得好,你很有天赋。”回到家后,丈夫和儿子又天天在耳边“怂恿”她去学飞机,陈燕经不起大家的“撺掇”,便开始正式学习飞机驾驶。
“第一次上机时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一点都不紧张,等到后来真正开始学了,才紧张得不行。”陈燕第一次坐上飞机真正学习飞行时,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后来,紧张的情绪很快便被飞上天的刺激所取代了。“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特别不可思议,第一次换到驾驶座上时,刚开始还紧张,后来开始专注于执行教练的指令,其他的便都忘掉了。”在飞行的过程中,陈燕再次展现了极高的天分,教练和丈夫都鼓励她去考飞机驾驶执照。
面对技术考核、理论考试的重重难关,陈燕重温了“苦读”的时光,除了要经常去学习和练习飞行技术之外,每天晚上在家里学习空气动力学和机械等理论。“飞行技术考核我不怕,我一直飞得挺好的,只是理论课考试太难了,上万道题要背,还要学那么多机械知识,很多人都是因为理论考不过才拿不了执照的。”为了考下执照,陈燕乖乖地当起了学生,在机械师老公的指点下,认真啃起来这些昔日被她视为“天书”的课本。
“第一次考理论居然就过了。”回忆起当时的考试,陈燕还是兴奋不已:“等我准备技术考核的时候,忽然有人告诉我,如果我拿了驾照,就是中国第一个拿到私人飞机驾照的女性。”闻知这个消息的媒体蜂拥而至,陈燕几乎是在媒体的见证下拿到了自己的飞机驾照—民航总局颁发的固定翼飞行私用驾照。
真正让陈燕走进公众视野的,是2006年的珠海航展。航展的第一天,陈燕驾驶美国西锐设计公司“SR22-G2”飞机完成了侧飞、8字形和S形等基本飞行动作,然后最高爬升到1800米高度,进行五边形飞行,之后做了三次低空通场,从400-600米的空中俯冲,再以100余米的低空飞行快速通过航展现场。飞行结束后,人们看到走出飞机的竟然是个娇小的女人,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惊讶。
“我没想到开飞机能这么引人关注,其实也没那么神秘,我就是个爱玩的人,开飞机只是我的不安分之一。”面对众人好奇的目光,陈燕回想自己学飞机的过程,笑呵呵地告诉大家。
第一飞行家庭

似乎一切在冥冥之中有着割舍不断的缘分。从开飞机主题餐厅,到陈燕和老公先后考下飞机驾照,这个家庭和飞机的缘分一直在持续,儿子的加入使得这缘分更加奇妙了。
陈燕的儿子于跃,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不可能不热爱飞机。很多年前,小小的他便跟着爸爸飞上了蓝天,在一次飞行中,好奇的他四处张望,还发现了从海中一跃而出的白海豚。“珠海发现白海豚的新闻,就是我儿子爆的料。”提起自己的儿子,陈燕便一脸骄傲,比自己考下驾照还要得意许多。
当别的父母送孩子游戏机的时候,陈燕夫妇送给儿子一套模拟飞行器。“其实就是一个遥感器和一套电脑软件。”陈燕说。为了使模拟飞行效果逼真,家人还特意配了大屏幕电脑。就这样,依靠一套拟飞行器和机场里的模拟驾驶室学习,于跃像玩游戏一样学会了飞行。
2008年1月,于跃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第一跃” —独立完成飞行。为了安全起见,一名教练员坐在副驾驶位置,一旦有意外他将接管飞机的控制权,但飞行异常顺利。于跃轻松地飞上蓝天,绕机场飞了四圈,其间还做了三次起落,几乎完成了私用飞行员驾照考试的大部分科目。一个 12岁的孩子驾着小型私人飞机镇定地翱翔蓝天,成了中国年纪最小的“飞行员”。
“有人笑称我们是‘飞行家庭’,其实一个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是很幸福的事情,开飞机让我老公圆了自己的人生梦,让任性的我学会了和别人合作,让我的孩子学到了什么是自信和勇敢,这真的挺好的。”看着陈燕操作飞机时的飒爽英姿,你会衷心地觉得,飞行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和家人一起飞上蓝天,更是人生中难得的幸福。

从对飞机安全性的担忧,到成为民间第一位女飞行员;从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变成中国第一飞行家庭,飞行给陈燕和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美国开飞机。”陈燕兴奋地回忆起自己的美国之行:“在美国,私人飞行是不受限制的,我的朋友带我痛痛快快地开了几天飞机,那是我梦想中的生活。”从美国回来后,陈燕已经开始和家人一起筹划,如何能够实现自己在美国开飞机的梦想生活。有梦就去追,是她现在生活的信条—因为,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尝试,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原来可以做得到;有些梦想,如果你不去坚持追逐,永远也不知道它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新生活。赵恩净:韩国女机长的飞行奇迹

“一个女人的生命之中,是需要一个特殊事件来打开她的另一扇窗子的。”来自韩国的赵恩净微笑着说:“我很幸运,选择了飞行这样一条大多数女人都不会选择的路。但其实无论以什么方式,只要你坚持,那扇窗子之后,总会有好风景的。”
赵恩净,一位生长在“男权主义”严重的韩国的普通女性,凭借着执着,这个韩国女子完成了自己凌驾云霄之上的奇迹:仅用了七年的时间,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女机长,在她之前,全亚洲也不过只有十余位女性的职业飞行员。
更重要的是,在飞上蓝天之前,她仅仅是一家酒店的总台而已。

与飞机结缘的坎坷路
赵恩净仍可以仔细描绘出改变她命运的那一天:那时的她,在韩国的希尔顿酒店做总台工作。这一天,三名联邦快递的飞行员走进酒店。恩净像往常一样,微笑着准备接待。
但等他们走近前台,居中的机长把帽子一摘,一头金色的长发披泻而下,那种英姿飒爽的姿态,有如全息照片一般,深深地印在恩净心中。那天晚上,对着酒店的镜子,她轻声地说:“我也希望做那么神气、那么有光芒的女性。”所以恩净想,她也应该去学开飞机。
这的确有些像韩剧的浪漫开头,但此后的历程,却并不如电视剧一样容易。毕竟,在韩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女性在职场中的发挥空间并不够大。更何况,恩净想要做的是飞行员。
“朋友都说不可能,但我想总要去试试。”接下来的日子,在希尔顿酒店住过的100多位飞行员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这位总台小姐的“骚扰”:“怎样才可以去学开飞机?”
但在当时的韩国,很少有女飞行员,恩净的年龄也早已超过了航空学院招收学生的标准。但她一直不肯放弃,她听说只要在美国大使馆工作,就可以去美国设在韩国的航空学校学习。于是,她开始向美国大使馆投简历,投了三次都石沉大海。就在恩净差不多要绝望的时候,使馆负责人打来电话:“新任的美国大使夫人急需一名贴身翻译,你能立刻来面试吗?”
很快,恩净辞去了酒店的工作。接下来的新工作中,恩净得到了大使一家的认可。她大胆地向大使夫人提出想去航空学校学习,大使夫人非常支持恩净的想法。
吉祥的天使

终于,2002年1月,恩净开始了在韩国航空学校的学习。三年后,赵恩净起程去美国,开始进行下一阶段训练。即使在美国,当时女飞行员的人数也占不到飞行员总数的十分之一。但是,恩净做到了,很快,全西海岸的飞行学校都知道了,有一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东方女子,想要驾驶全世界最高级的喷气式客机。
她没有回忆飞行培训的艰辛,因为高强度的知识培训、复杂的身体训练,在她看来,都是实现飞行梦想奇迹前的必经之路。当她第一次独立飞上蓝天时,她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感动得想哭,只是后来回忆起来时,她感慨地说:“在云上漂浮的日子,不管是晴是雨,只要一上到高空,突破云层,就都是蓝天,每一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
也正是那个时候,恩净爱上中国。当飞行课程正式告一段落之后,恩净便争取到了来中国发展的机会,她只身来到中国,在泛美航校成为一名教员,之后,她更通过了多轮考试,正式加入吉祥航空。
“那正好是吉祥航空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吉祥航空飞行处的总经理助理张炜星回忆道:“她的英文名叫Angel,公司里大家都叫她安吉,我们都笑称她是吉祥的天使。”
第一次驾驶客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恩净说:“在航空学校时也一直在开模拟机,其实空客320和模拟机没有太大差异,只是大了很多。这都不是什么问题,可是起飞前仍然会紧张,只有回航降落的一刹那,呼一口气,一下轻松了。我特别喜欢那一刻的感觉。”
梦想成真后的重逢

当奇迹真的变成现实之后,恩净也更多地体会到了身为女性机长的乐趣。比如,她来中国以后,上海的航空圈内很快就传开,吉祥航空来了一位韩国女机长。在空中的航程,如果凑巧是她向地面播报飞行情况,ATC(空中管制)或者别的航道的飞行员总忍不住会在电波波段里和她搭讪,问她:“你中国话说得怎么这么好?”说着这些,恩净不由得笑了。就在上一周,两架飞机在相对的方向各自等待起飞,ATC让恩净的飞机先飞,另一架飞机的机长在频道里问:“我们先来,为什么她先飞?”对方理直气壮地回答:“Lady First。”说起这些,恩净开心不已。
2008年5月24日,恩净终于见到了那位引导她走上飞行员道路的女机长。恩净告诉这位自己曾经的偶像这些年来自己的故事,感谢她让自己走上追寻蓝天梦的道路。
2008年5月,是她们的第一次见面,却像是知交故旧的倾心相谈。“我们谈起了很多话题,学习中的逸事,旅行中的见闻等,就像姐妹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