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的二层外边是一圈走廊,虽然阴天灰蒙蒙的,可是倒也算是水天一色。向西眺望,远处是文惠桥,它是一座中承式钢管混凝土轻便拱桥;更远处是柳江大桥,它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全部使用国产高强钢丝的第一座T型悬
这种地方写“游客止步”,那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穿过“游客止步”的门洞,往前是“王氏书房”。 F篇写东林古洞时,提过柳州明代有位著名的进士王启元,在蟠龙山隐居读书著述,不过石洞只是适合于消暑
第三座山峰的植被比前面两座都要好,也许是更靠近柳江,吸收了更多的天地灵气的缘故。 “火炬石”往前是“祥云石”,说的是盘古开天地后,呵气喷嚏积就雨云,死后其中一朵祥云落入人间,化为“帆石”,护佑人间
顶上还有一块像巨大的鱼鳞一样的石头,来的方向看平平无奇,完全没注意到,从另一个方向看事物真是不同呢。 等到了路程直线距离一半的“怡然亭”,也不过是用时40分钟,当然也是因为没有再绕去两座塔的缘故。
柳州是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广西80%的四A级以上风景旅游区全部分布在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公里半径范围内。清澈的柳江象绿玉带一样把市中心环绕成“壶”形的半岛,周边环绕奇特秀美的青山,因此素有“天然大盆景”
蟠龙山越往柳江河的方向走,内容越来越丰富。等到了这座象广西北部民居吊脚楼一样的廊子的时候,就是第三座山峰了。 第三座山峰的开始是三组佛教摩崖石刻,三组石刻间以赭色的十八罗汉造像串连。十八罗汉的造像
但是植物反而生长得更顽强,更茂盛了。 周围的楼盘越来越多,纷纷打着背山面水观瀑布的广告词。 靠着山的房子,只要距离山体的距离得宜,就不会受到滚石的威胁,夏天还可以享受凉爽的山风,几乎可以不用开冷气
蟠龙山是典型的热带喀斯特峰丛,大的石峰边上往往分布着很多的小石峰、石块,小石峰、石块边往往是就着山势而建的小观景台,在这里看山看水,很是惬意。 山石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的裂隙随处可见,最奇怪的是
A篇的google地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蟠龙山是垂直于柳江弧线段的切线,视距比较短。自然的东西没法改变,建筑可以啊。 盘古庙的主朝向不是顺着山势,而是转了一下,朝向其北侧文昌桥方向的直线段江面纵深
大学时代的宿舍楼前小路两旁种满了迎春花,印象中春天来的时候,乱发一般的迎春花枯枝象是一夜间变成一片花海,大家纷纷击掌相庆,终于又把武汉寒冷的冬天送走了。只是现在桃花都已近烂漫了,潭边迎春花才刚刚稀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