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故里”打造“龙腾虎啸”战略腹地
一条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与一个神奇的城市连在一起。
古时,这里是富甲天下的徽商故里,是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发祥地;当今,这里见证了中国现代旅游的发展壮大,成为中部崛起大潮中新经济的制高点。
因旅游而生动,因文化而浪漫,因生态而精彩。这神奇的地方,就是被誉为“天上人间”的黄山市。
无论是流光溢彩的古徽州,还是继往开来的新黄山,神奇始终伴随着世人的目光。黄山市正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弘扬徽州文化,重振徽商雄风,大力推进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全力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生态大市、文化大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在安徽率先崛起,打造皖浙赣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力争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圈“龙腾虎啸”的战略腹地。
美丽“金三角”创业新高地
黄山市位于皖浙赣毗邻地市的“几何中心”,东邻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山川秀美,物产丰饶,素有“绿色金三角”之誉。这里生态条件一流,环境容量很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大气质量和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一类标准,是全国13个一类大气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这里物产资源丰富,驰名品牌众多,既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红、屯绿、黄山贡菊、徽墨、歙砚等名特产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原产地,也是华东木竹、蚕桑、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其中境内茶叶“三证”认证面积居全国之首;这里水能和矿藏资源丰富,萤石、蛇纹石、瓷土、膨润土的储量均占安徽省70%以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黄山市区位优越,与长三角地相接、人相亲、文相通,自古以来经济文化互动频繁。近年来,黄山市以构建交通大网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融入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网的“九射一环”高速公路网建设,初步形成了东到上海、南接福州、西至南昌、北连合肥的“3小时高速交通圈”。同时,进一步完善铁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争取黄山航空口岸早日对外开放,力争开工建设皖赣铁路复线工程,谋划黄山至杭州、金华、千岛湖、铜陵的城际铁路建设工程,全面提升集散和换乘能力,使黄山市成为闽浙赣皖毗邻地区最大的立体交通枢纽。
资源、环境、区位等优势的高度融合,造就了一方投资的热土、致富的沃土和创业的乐土,而先后荣获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等多项殊荣,更使黄山市迅速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成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近年来,黄山市以推进大跨越发展、加快构建和谐黄山为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东向发展,着眼于构建旅游主导性和工业支撑性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加快发展旅游、工业、农村三大经济,全力推进园区、项目、城镇和新农村四大建设,突出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的园区经济体系,坚定不移地走区域集中和产业集聚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使黄山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经济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高地和大跨越发展的增长极,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到黄山旅游、到黄山投资越来越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的理想选择。
厚重“徽文化”核心竞争力
黄山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孕育了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全国三大地方显学的徽文化,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众多领域都涌现了一批杰出的领军人物,对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徽文化发轫于秦初,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涵盖思想学术领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教育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平民化、兼容性、乡土性、儒家化和扩张性的鲜明特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黄山市围绕文化大市建设规划,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状元文化等品牌效应,大力发展以徽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形成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旅游新格局。据有关方面对40多个国家百家旅行商的问卷调查,因为对古徽州人文资源的认可而组团前往黄山的比例达到65%,而黄山市今年“五一”黄金周的统计资料显示,以徽文化为内核的乡村旅游接待量已占全市旅游总接待量的60%以上,这说明该市长期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正发生结构性的重大变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催生了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文化新产业。近年来,黄山市重视和加强徽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历史遗产的保护抢救、研究挖掘和开发利用,组织了40多支文艺创作、表演队伍,挖掘、整理、编排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又具观赏性、参与性的戏曲和民俗节目100多个,使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整理和开发后“复活”,成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文化作为软实力,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竞争的背后实际上还是文化竞争,软实力甚至比硬实力的作用更重要。近年来,黄山市不遗余力传承和弘扬“徽骆驼”精神,大力组织实施全民创业行动;传承和弘扬开拓开放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传承和弘扬“和合”精神,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传承和弘扬尊师重教精神,加快科教兴市步伐;传承和弘扬创新创造精神,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快建设徽州文化博物馆、市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给厚重的文化积淀注入新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使之成为构建和谐黄山、加快率先崛起的长效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战略新品牌崛起“发动机”
黄山市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两处遗产地的省辖市,黄山风景区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旅游区,旅游资源密度之丰、品位之高、种类之全举世罕见。去年,黄山市接待了安徽省近70%的入境游客和近20%的国内游客,并成为安徽省唯一的全国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一举跻身全国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
“黄山是安徽的窗口,也应该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一个制高点。”近年来,黄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把黄山建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全面掀起黄山旅游创业第三次高潮,全力打造“古徽州、新黄山”两大品牌,占据区域特色发展的制高点。
——“古徽州”品牌。她是华夏文明的缩影、儒家文化的代表,是人们追寻逝去的家园、体验先民原真生活方式的最后一方圣土;她是中国画里乡村、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是人们融入田园牧歌般的生态环境,享受休闲时光和修身养性的天堂;她是中国特色的商业百科全书、全球儒商的精神家园,是人们置身古风醇厚的人文氛围,体验博大的中华商业文明的宝地。
——“新黄山”品牌。她是东方山水文化的众山之王,黄山代表着山岳风景与东方文化完美融合的最高境界,太平湖与新安江水系展示着别样的江南山水文明,这里将是融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王国;她是全球最适合人类生活的福地,天生丽质的自然生态、便捷舒适的交通条件、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构成悠然的休闲环境、雅致的城市环境、和谐的创业环境和诗意的人居环境;她是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中国新经济的战略腹地,对接“长江龙”,呼应“珠江虎”,“龙腾虎啸”将使这里服务产业发达、文化产业先锐、循环经济活跃,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际旅游高端城市呼之欲出。
“梦里仙境古徽州,人间仙境新黄山”。两大品牌的无缝对接、比翼双飞,将使黄山厚积薄发,步入了能量加速释放的新阶段,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并最终造就一个魅力四射的东方风景文化之都、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经济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