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旅游见证绵阳人生活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87年,旅游作为一个“奢侈品”开始摆到了到绵阳人的面前。从那一年起,绵阳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不仅成了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为我市一个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近日,绵阳旅游创始人之一、在旅游市场摸爬滚打了20多载的绵阳国际旅行社老总贾小平向记者历数了绵阳旅游发展史上的变迁。

第一家旅行社在市政府机关挂牌

1 987年8月10日,绵阳第一家旅行社——国营绵州旅行社在市政府外事、旅游办挂牌成立,隶属于外事、旅游办。旅行社全套人马结构为市政府外事、旅游办的两位人员分别兼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其余3名专职人员一位是从当时的市水产公司调来的一名业务副经理,从市农行调过来的贾小平,另一位是从四川外语学院分配来的一名女大学生。

贾小平说,那时在旅行社里他们都是扮尽“生、旦、净、末、丑”的全能“演员”。比如他和那位女大学生,平时是旅行社的社财务人员和内勤人员,一有旅游业务来了,他们就是带团导游,跟车、跑线路,10天半个月奔波在外。而更多时候,他们是则城里城外搞推销的旅游“串串”,全盘承担着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上门宣传促销和上街散发传单,招揽游客的大任。

全国兵工专家开启绵阳旅游处女地

贾小平感慨,那年月的绵阳人没有旅游的经济实力,一般单位职工的工资就几十元一月,他本人当时的工资就是一个月43元,更没有旅游的意识,甚至连旅行社是啥玩意儿都搞不清楚。很多时候,当他们热情满腔地向人家推销一些出游活动时,得到的回答却非常搞笑:“你们旅行社不就是搞住宿服务的嘛,咋个又把人拉出去耍呢!”

搭起的台子没戏唱,旅行社的几号人马每天都坐不住。成天马不停蹄跑机关、蹭企业,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能够招揽一笔旅游业务。

在旅行社挂牌一个多月后的9月下旬,在他们苦苦奔走寻找业务中,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全国兵工会议在朝阳厂召开。于是,他们前去做通工作,终于拉到了旅行社的第一笔生意,组织来绵参加会议的30多名兵工专家们沿江油、平武一带,去南坪、九寨沟七日游。

贾小平说,那时候旅游的含义除了看山看水看日出,基本没有别的娱乐成分。他带团这批专家游客从绵阳尘土飞扬地颠簸10多个小时到了九寨沟,在这个世界级景区也看不到一家宾馆和购物场所,供游客用餐的只有一个食堂,住宿就是以前伐木工人留下的一间屋子里上下铺8个床位规模的大宿舍。旅游存设简陋之极,客人洗脸漱口都要在室外的水沟里去打水来用。

那年旅行社接待的第二笔业务,也是那年最后一笔业务,就是11月份绵阳B超厂举办的一次全国各地学员器材使用培训会而安排的一次旅游活动。在旅行社想方设法联络推荐下,主办方终于同意组织参加培训的650名学员去江油窦团山一日游,旅游价格41元/人,旅行社的毛利润5元/人。

那一年,旅行社整个业务收入不到10万元。

泡菜馒头布衣族 打破绵阳人出游“零”记录

绵阳人自己掏包出去旅游是1988年的下半年,第一拨“耍洋盘”的是绵阳11位退休老人。

贾小平回忆,那一批老人里有退休教师,有企业退休工人,也有离休干部。他们的旅游是首都之旅七日游,旅游价格600元/人。他说,那次旅游可谓是一次印上了鲜明时代特色的土气十足的旅游。没有运动服、运动鞋和运动包,老人们身上穿的是青蓝布衣服,脚上套的一双布鞋或皮鞋。为了节省出游的费用,他们的背包里大都装着馒头和泡菜充当干粮,肩膀上挎个军用水壶装满开水饮用。

这样一群简朴而执着的布衣老人,乘坐两天时间的火车硬座到达首都北京,兴致勃勃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和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圆了他们去看看伟大首都,去看看北京天安门的一生梦想,实现了绵阳人出游的零的突破。

台湾媒体观光采风 绵阳有了首批入境游客

在1989年的冬天,绵阳旅游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批入境游客人——由台湾《联合晚报》、台湾《大世界》国际旅游杂志社的编辑、记者,以及台湾、香港一些旅行社负责人组成的16人旅游采风团。这些媒体人和旅行商们,一路沿着绵阳城区西山公园蒋琬墓、富乐山碑林、梓潼七曲山大庙、翠云廊等三国旅游文化线路进行参观了解,考察踩点,再回台湾和香港进行宣传推介,组织更多游客赴大陆旅游。

绵阳旅行社迎接的第一拨国外游客则是1991年夏天的一个13人的日本游客观光团队。那时的绵阳旅游,基本就是以三国历史文化和古蜀道的磁力吸引着外来客人的眼球。

因为接待和组团境内外旅游业务的需要,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有关规定,1990年,当时的这家绵州旅行社更名为绵阳国际旅行社至今。同年,随着市旅游局的挂牌成立,旅行社有了自己名正言顺的“婆婆”——正式归属于市旅游局。

最“牛”4名钟表匠 绵阳第一拨出境游贵族

在1997年以前,出境旅游对于绵阳老百姓来说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就在这年10月,成立营运了整整10个年头的绵阳国际旅行社,终于有了第一笔出境游业务的记录。贾小平告诉记者,他还清楚记得,这第一批出境游的绵阳“贵族”是当时在临园口一带摆摊设店做生意的4名钟表维修匠。 这最牛四人行的出境游线路是新家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澳门15日游,旅游价格为14800元/人。

贾小平说,当时他简直视这个昂贵的出境游价格为天价,而更为4名钟表匠的这番“豪情壮志”而惊叹。因为这年香港回归祖国,大陆组团游香港正掀起热潮。绵阳国旅也在绵阳的街头大发传单,宣传促销相关出境游。出乎意料,一天,在临园口一带修钟表的4名中年人相邀来到旅行社,联合报名出游,成为绵阳首批出境游客人。那时候戴手表成为一种流行,钟表维修生意较火,利润高,钟表匠收入可观。手上宽余了,出境游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愿望和享受,也是一件能够在生活圈子里大大炫耀的事情。

350名市民包机游港澳轰动全省

至今让贾小平记忆犹新的是,在1999年澳门回归之年,绵阳国际旅行社组织的,由350名老、中、青、少四档市民组成的包机游澳门、香港、泰国的超大团队,当时在全川引起的轰动。这也是绵阳国际旅行社在绵组团的第二个出境游团队。

为了激发更多市民的出游热情,借澳门回归之年涌起的又一波出游热潮,绵阳国际旅行社策划了一个惊人促销行动,就是将当时正常价格为8000多元/人的出游价格,通过包机等手段降低旅游成本后,一下子杀到了4000多元/人的成本价。通过旅行社的大量宣传盒精心组织,这个血本出游价格得到了市民的极大响应,收到了预期效果。而这个大团包机出境游纪录,至今10年还未被打破过。

贾小平说,当年的出境旅游,除了繁琐的签证、登记等手续外,还必须到省卫生防疫站去进行有关传染病预防的疫苗注射才能成行。当时,被绵阳大团出游行动所感动,省卫生防疫站特别抽派了两名医务人员来绵,在临园宾馆内集中为这个大团出游人员进行疫苗注射,方便他们出游。

一年淘金80多亿 展示绵阳旅游速度

经过20年来的市场培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旅游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一项项国家级桂冠,更加彰显了绵阳旅游的魅力与实力。科工旅游、生态旅游、三国文化旅游、李白文化旅游四大主力板块,托起了绵阳旅游的辉煌业绩。据市旅游局统计,截至2007年,全市已有各类旅游企业数以百计。其中国际国内旅行社43家,星级饭店(宾馆)39家,旅游运输公司3家,旅游景区景点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6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2007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33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80.94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客人80465人次,入境游客人涉及了实现外汇收入1618.68万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