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大洋红色旅游“红”起来
闽中司令部旧址位于涵江区大洋乡,是闽中革命的摇篮圣地,解放前系南方八省十五块红色游击区之一。作为我市红色旅游最具代表性的乡镇,大洋乡从“优化设施、弘扬精神、构建长廊”三个方面有效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全力推动红色旅游“红”起来。
优化设施,旅游产业“红”起来
3月下旬以来,大洋乡机关干部人人义务上山自找自挖樟树或楠木,义务种在闽中司令部旧址新扩建的广场游步道两侧,并在树上挂牌认养。截止4月13日,乡干部共种下103棵樟树、95棵楠木,人均3棵。
与此同时,全乡18个村党支部发动在家的596名党员,分期分批义务投工投劳,积极为闽中司令部旧址扩建广场平整土地,目前共平整了57亩崎岖不平的小山丘。
红色旅游是一项产业,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一次新的机遇。去年下半年以来,大洋乡兴起新一轮红色旅游项目攻坚高潮,经过科学规划,把红色旅游和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相结合,和闽中革命历史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并迅速付诸实施。经多方筹资110多万元,对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进行大规模扩建和全面装修,新建司令部大门、停车场、游步道等配套设施,占地面积由原先的80亩扩大到300亩;并对3个陈列室进行重新布展。
连日来,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老区群众纷纷加入投工投劳行列,主动拆迁民房、果树和坟墓,保证了司令部旧址扩建工程顺利施工。目前,新大门主体工程和新辟的1200平方米休闲广场已经完工,进入装修阶段;新铺设的长1100米的游步道也已完工,4座休息亭的主体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与闽中司令部旧址改扩建工程相配套的大江线大洋段公路,也在群众支持下加快进度,力争在“五一”节前实现通车。作为红色旅游第二条大通道,大江线建成后将缩短大洋至福厦公路通车时间20分钟。
为迎接五一黄金周,大洋乡主动融入全省、全市旅游格局,特别是承接、借力“福州旅游圈”,发展福州、永泰、莆田等地到大洋景区的旅游班车和固定班线,不断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据悉,目前该乡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红色旅游景点。
挖掘内涵,让红色精神“红”起来
“红军纪律要严明,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4月份以来,乡文化站长陈梓笛和吴清钱等义务讲解员一起,为20多人业余导游教唱闽中司令部自编的《红军纪律歌》,为他们讲解导游词解说技巧,以便他们在黄金周中能从容娴熟地提供导游服务。
作为福建省十佳德育基地之一,闽中司令部旧址在壮大“红色旅游”产业的同时,注意挖掘革命内涵,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今年,大洋乡自觉把闽中司令部旧址纳入全省红色旅游开发计划盘子,并制定出“走一趟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饭、扮演一个红军角色、参加一次野战演习、唱一首红军歌、看一部红军电影”的“六个一”红色旅游规划,力图把“红色旅游”和继承“红旗不倒”的闽中革命精神结合起来,让红色精神也“红”起来。目前,“六个一”规划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并将在“五一”黄金周时付诸实施。
这些天,吴清钱、郭克绍等一批老党员,主动协助闽中党史材料收集服务小组上省城、走莆田,频繁走访老红军、老干部,到有关档案馆查阅闽中革命的文字资料、图片;而且深入大洋的每一个村庄,广泛搜集散落在民间的红军文物80多件,并详细记录邱延灶等游击队员回忆亲身经历的战斗历程。“开展好‘红色旅游’,既能发展老区经济,又能发扬革命传统精神。”今年已74岁的“红小鬼”吴清钱认为,要努力实现产业和精神的兼顾、双赢。
以“红”带“绿”,串起旅游长廊
拥有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等6大自然景观的大洋乡,也是我市主要的生态旅游集中区。为增加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大洋乡把“红色”旅游资源与山水风光的生态保护和“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既丰富“红色旅游”内容,又让游客在感受“红色”旅游的同时体验到旅游的愉悦感,从而实现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格局。
为提升旅游项目成效,该乡注意把“红色”、“绿色”旅游资源串成一条旅游长廊。当前,大洋乡全力打响“以闽中司令部旧址德育为龙头、以永兴岩游山、灯炉寨玩水为两翼”的三大旅游品牌。同时,依托三大景点,加强与周边南岭原始次生林峡谷区、兔洋生态农业旅游区等景区、景点的顺利对接,发挥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修学等综合功能,已经形成一条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3公里的旅游长廊,并实现无障碍联结。
五一前夕,大洋乡也加大了“以红带绿”旅游长廊的推介宣传力度,除在漳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大作宣传外,还参加各种旅游博览会,分发精美宣传画册,并将邀请百家旅行社代表参加“五一旅游”发布会,为即将到来的黄金周进行“预热加温”。据悉,黄金周期间,将有福州、厦门和闽南等地的100多个旅游团队两万多游客会到“旅游长廊”休闲旅游。 (姚金粦 王琼萍 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