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

核心提示
很多旅游城市建设都存在模式化问题,在辖区范围内建设几个景区,让城市包容景区,单纯地以景区来吸引游客。事实证明,这种为了建设旅游城市而人为制造旅游景点的做法,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要。
事实上,摒弃对旅游城市的追求,发展城市旅游,把整个城市当成一个整体的大景区加以经营,赋予城市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魅力,让外来游客体验到别样风情、民俗和文化,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奥运会结束以后,我一定要再回北京看看。”电话那头的刘光辉,语气异常坚定。
几年前,他从北京某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教于焦作市的一所高校。8月8日奥运会开幕以来,他和所有人一样,从不同的电视荧屏上,不仅看到了精彩的比赛项目,而且目睹了多座奥运场馆的身姿,看到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
“最近一年多没有去过北京,水立方、鸟巢到底什么样子还没有见过。听说天更蓝了,空气更好了,也不知好到了什么程度。”刘光辉对未来的这次北京之旅充满了期盼。
按照他的设想,如果真能成行,他将摒弃一切收费的旅游景点,坐公交,乘地铁,钻胡同,赏街景,专看奥运场馆,感受各路媒体反复渲染的市民素质文化的提高。
按照通常的理解,这样出行的刘光辉不是一位“称职”的游客,他的北京之行也算不得完全意义上的旅游,因为他没有将景点作为他的目的地,吸引他的也并非长城、故宫等耳熟能详的各个旅游景区。
但他的确在憧憬一趟城市之旅,这次旅行,他把整个北京的城区当成了自己的目的地,吸引他的是奥运场馆的外观,变化巨大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传说中开放热情的北京市民。
从旅游城市变为城市旅游,也许正是扩大旅游吸引力的方向。
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
1998年12月,国家旅游局命名了首批54个“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06年底,获得这一称号的城市有270个。其中,河南省18座省辖市中的14个和一些县级市已分批获得这一称号,旅游城市在我省乃至全国已经不再神秘。
然而,2005年,60个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总量占全国的70%以上,大部分旅游城市实际上名不副实。
“很多旅游城市建设都存在模式化问题,在辖区范围内建设几个景区,让城市包容景区,单纯地以景区来吸引游客。这在很多旅游城市都是一种常态。”对此,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评论说。
在他看来,这种模式是失败的。“目前,迫切需要强调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转换。不仅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而且要把城市本身作为旅游的中心目的地。”
魏小安认为,发展城市旅游,应该采用城市包容景区的模式,而不是景区压倒城市。城市旅游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他曾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在的多数旅游城市,只是在全力发展景区,觉得开发出一个好景区,这个城市的旅游市场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单讲景区开发容易进入误区,造成近距离重复建设,造成内部的恶性竞争加剧,而城市本身真正有吸引力、真正潜在的东西反而没有挖掘出来。
城市旅游的开封实践
对于全国来讲,今年的旅游业格外沉重;对于开封来讲,却生意盎然。
2008年年初以来,雪灾、地震、洪灾不断,加之油价走高导致旅游成本大幅增加等,使全国旅游业受到严峻的挑战,国内部分城市旅游业收入下滑,部分城市勉强持平。
开封却保持了持续上升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1.7%,旅游收入增长14.9%。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这样的场景:
8月17日上午,郑州汽车北站发出的郑汴公交车,短短十几分钟上满了60多位乘客,这样的公交车,每天从郑州几个车站发出,平均10分钟一班;
17日中午,开封御街古玩城门前,来自新乡市的马先生,开车带着他的老母亲,一股脑儿买了一堆工艺品,包括木制的脸谱、清明上河图等;
17日下午,尽管早过了饭点儿,开封第一楼门前的停车场上依然没有空位,从车牌判断,除了一辆本地车外,其他的车来自商丘、周口、驻马店、郑州、北京等多个地方;
17日傍晚,天刚刚擦黑,鼓楼广场的夜市上,已经人头攒动,各地的口音在那里汇集,而这样的夜市在老城区内比比皆是。
开封发展城市旅游的优势得天独厚:
一道贵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老城墙将古城和新区隔断开来。古城区内,清明上河园的民俗文化、龙亭的皇家园林文化、开封府的府衙文化、相国寺的宗教文化、小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一应俱全,多个湖泊水系连成的庞大水面,有“一城宋韵半城水”之称。
面对如此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牢固树立了‘大旅游、大文化、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集约经营,实现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让开封旅游品牌做得更响、特色做得更优、精品做得更强,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开封的支柱产业。”开封市委书记刘长春说。
对此,开封旅游界资深专家、开封府市场部经理修振明这样理解:“这个思路就是要把旅游城市变成城市旅游。”
打造没有门票的主题公园
但是,刘长春对开封城市旅游的不足非常清楚:“同样接待一位游客,人家在杭州花7元,在郑州花4元,在开封却只花1元。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也就是说,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还很落后,才导致了这种局面,必须改变这一局面。”
因此,开封市一直致力于提升老城区的独特旅游魅力,“我们不跟一些城市比高楼大厦,老城区里面有大量传统的文化资源和优势,这是其他城市不能比的。”刘长春说。
围绕这一独有特点,开封将持续完善综合配套措施,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在未来5年间,开封将把老城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大力实施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完成连接包公湖景区和龙亭湖景区的水系工程,以此带动水系周边餐饮、娱乐业发展;实施开封城墙抢救性保护工程;开发繁塔—禹王台景区,进一步丰富古城旅游产品;办好菊花花展,努力把老城区打造成为没有门票的宋文化主题公园。
“差异构成吸引力。”魏小安说,“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有没有差异性,如果能够推出独特的总体形象,就会形成城市真正的品牌。”
通过差异化的文化挖掘和建设,开封已经走上了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型之路。这条道路对我省其他的众多旅游城市而言,也许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