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漂流刺激更安全
9月1日实施的 《河南省旅游条例》将“漂流、攀岩、滑翔、滑雪等”定为“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种旅游项目”。
漂流相比攀岩等旅游项目,在河南更为兴盛。6年前,“中原第一漂”鹳河漂流开始运营。如今,河南省的漂流项目大大小小不低于20个。
漂流是否如宣传的那样既“惊险、刺激”又“有惊无险”?“十一”黄金周前,记者对数家漂流景区的安全措施进行了调查。
法规要求 配备专业“保镖”
9月1日,《河南省旅游条例》正式实施,《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新条例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安全,它专门辟出一章规定“旅游安全”。 旧条例规定,旅游经营者必须遵守旅游安全的法规和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旅游安全设施和设备。惊险旅游项目必须符合安全规定和标准。旅游经营者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
新条例第六章“旅游安全”除了以上规定外,还首次明确规定:凡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事宜,旅游经营者要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各景点的危险性区域或者项目,要设立明显的提示或者警示标志;根据相关要求,部分景点需实行游客时段流量控制。
新条例还特别规定:“涉及人身安全的漂流、滑雪、攀岩、滑翔等特种旅游项目应当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并为旅游者购买保险提供服务。”
旅游部门解释,“配备专业人员”通俗地讲就是要为游客配备专业“保镖”。
记者体验 措施全面完善
9月9日中午12时,“中原第一漂”鹳河上陆续出现漂友的身影。他们身着救生衣,由护漂员“撑舵”,进行着12公里的惊险体验。而在售票处,中英文《漂流须知》连续不断地播放着,提醒醉酒者、儿童等不适于漂流。
游客在购票前必须签订《漂流安全合同》,而且每张票都含8万元的人身意外责任保险。记者通过检票处时,安检员仔细检查救生衣是否系牢,并提醒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以免丢失,还特意提醒记者要用皮筋把眼镜固定牢。
一名张姓护漂员担任记者一行4人的船工。他是从水性较好的当地村民中挑选出来的,还通过了中原第一漂旅游集团撑船技术、急救知识的培训和考试。
据了解,中原第一漂每条船乘坐人数规定4~6人,每船一个护漂员,在旺季往往有500多名护漂员不停地工作。
船上有人欲脱掉救生衣,被护船工制止。他说:“有一个人脱救生衣,我会被罚50块钱。”沿途的监视器让他没有辩驳的余地。
沿途不时看到有人兜售玩水工具,也有人在太阳伞下一声不吭。经打听,后者是“中原第一漂”的安全员,在每个急流险滩处都有安全员值班,以及时发现险情。
鹳河漂流公司经理梁博说:“漂流的时候,衣服打湿、掉水、翻船很正常,本身这项水上娱乐活动就是给漂友带来刺激的。”梁博说,鹳河漂流受伤的几率不大,一旦受伤,景区购置的急救车会载着医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伤者送往附近的医院。
鹳河漂流是自然形成的河道,所以必须时刻监控河流水量。梁博说,他们在米坪水文站,在黄沙、长探河安全站都设有专人值班,发现水量异常马上通知公司,公司会立刻决定是否停漂。
据了解,“中原第一漂”营业6年先后投资6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确保在硬件设施方面最大限度保障漂友安全,营业6年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漂流景区 旺季控制人数
除了鹳河漂流,我省有一定影响的还有豫西大峡谷漂流、宝天曼峡谷漂流、淇河漂流、洛河漂流、伊河漂流等。“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原第一漂”鹳河漂流除了采取以上安全措施外,将根据要求控制人流量,根据人流量设置安全员、配备护船工,并且打击倒票等损害游客和景区利益的事情。“漂友不能选择自行漂流,必须有护船工。”梁博说,“候船区正在建设中,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候船区能为待船游客提供休息空间,防止旺季人多的时候发生争船等现象,引发危险。”
宝天曼峡谷漂流旅游公司副总经理赵金星说,为迎接“十一”黄金周,他们正在加强对护漂员的培训,落实各项制度;定车定人,对安全救护车辆进行人员配备;设立投诉中心;安排人员进行沿路巡逻,河道上设立安全救护人员,还准备有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担架等。
宝天曼峡谷漂流全长12.5公里,其中,上码头至中码头8公里的激流勇士漂流区,谢绝60岁以上老人、低于1.4米的儿童漂流。
豫西大峡谷漂流河道对比较危险的地方都进行了改造。豫西大峡谷销售经理袁广利称:“我们这里是两个人一个艇,完全自己划,但是护漂员都在两岸保证他们的安全,密度是每隔50米一个护漂员。”
豫西大峡谷的特色是有160米长的飞龙洞暗河漂流,水流很急,从入口到出来仅需25秒。但是,飞龙洞比游艇宽得不多,工作人员会指导游客做动作,能保证他们顺着水流下去。
袁广利说:“我们的河道短,但是特别刺激,而且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事件。我们给他们配有安全帽、救生衣,工作人员宣布注意事项要花3分钟左右。”
他同时提醒,尽管景区有很完备的安全措施,漂友还是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以便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