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青山绿水"串联"生态风景线
楼高了,路宽了,街靓了,城大了……再次来到池州,这座屹立在皖江南岸的旅游城市一改往日的小县城框架显露出生态城市的秀丽面容。百荷公园,平天湖休闲广场,古杏花村,百牙塔……这些遍布池州的风景点串联成池州最靓丽的风景线。
印象中,几年前的池州还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框架,城区低矮旧房成片,“断头路”、“坑凹道”到处可见,城市功能设施也是缺东少西。落后而缺乏形象,让人很难把池州与一座旅游城市联系在一起。加快追赶谋崛起、城市发展须跟上!池州发出了城市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更辉煌”的响亮声音。针对城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这个问题,池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开大门经营城市”的发展战略,走城建市场化之路。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土地等资产进行重组、营运,吸引外来资金参与旧城改造,城市建设由此“好戏连台”。据统计,“十五”时期以来,池州主城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6.2亿元:城市路网明显优化,“三纵五横”主骨架初步形成,进入市区的三条主通道均已高标准改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达1.2亿元,现已启用;城市公交从无到有,11条营运线路总长57公里;遍布大街小巷的旱厕被全部消除,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漂亮的旅游公厕。
作为中国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城市建设无所不在体现着厚重的历史,幽远的文化。古杏花村、百牙塔、秀山门等一批历史遗址的改造和复建,使人体会到这个“千载诗人地”厚重的文化底蕴;百荷公园、平天湖休闲广场、齐山森林公园的兴建,使人领略到这个“秀甲江南城”的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风情韵味,由此彰显出池州山为骨架、水为肌肤、生态为根、文化为魂的城市特色。贯穿全城的清溪河,原被市民称为又臭又脏的“龙须沟”,从2003年开始,池州市多渠道筹集资金3亿多元,进行全面治理,使之今日成为城市最靓丽的一道生态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