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高价座”空来空去
--

京沪高铁商务车厢空荡荡,二等车厢坐满了人。见习记者刘天麟摄
□本报记者孙华“京沪高铁宁愿一等座与商务座空着,也不降价给平民百姓去坐!”“京沪高铁的‘高级座’果然上座率奇低,这些车厢目前基本是在运椅子……”
京沪高铁开通已一周多了,众乘客在感叹其速度之快的同时,也对价位相对较高的一等座、商务座、观光座的空置表示质疑,不少乘客在微博上发表看法。7月7日,记者搭乘京沪高铁探访,发现乘客们的质疑并非夸张。
【记者探访】一节一等车厢只有3名乘客
7月7日13:06,从上海开往北京的G166次列车,在济南西客站短暂停留上下乘客后,开往下一站———德州东。记者所买的车票是一等座,济南西至德州东80元。记者所在的1车厢内,仅有9名乘客。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另外几节一等座车厢,情况大致相仿。另外,在一节有着20多个座椅的商务座车厢内,上座率也不到三成。记者一连走访了数个二等座车厢,发现车内座位几乎全被坐满。
当天15:37,记者乘坐从北京开往上海的G143次列车,从德州东站出发返回济南西站,这次记者买的是二等座车票,每张40元。记者所在的12车厢内,上座率能达到六成以上。但在一等座或商务座等车厢内,乘客零零落落。其中,在偌大的一节一等座车厢内,仅有3名乘客。记者站在车厢头上,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他们。
【乘客质疑】咋不降价提高上座率
根据京沪高铁票价明细表,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全程票二等座555元、一等座935元、商务座(包括观光座、一等包座)1750元,三者票价相差较大。拿济南至德州这一区间段的票价来说,二等座40元,一等座80元,商务座130元。
记者从乘务人员处了解到,自京沪高铁开通以来,一等座、商务座等“高价座”的上座率一直较低。被问及为何不去一等座或商务座车厢时,乘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李女士称:“那些车厢价格太高啊,一等座近千元,商务座要1750元!”
另外记者了解到,京沪两地之间的普通列车,上座率一直较高。济南火车站售票处人员介绍:“目前正值暑运,不少区间的普通列车票较为紧张。”
对于高铁一等座、商务座大量空闲的现状,不少乘客提出质疑。乘客刘先生表示:“铁路部门应该降低一等座、商务座的票价,提高上座率。”
【铁路部门】火车票价按程序报批
谈及被不少乘客质疑的京沪高铁一等座、商务座票价,7月7日下午,铁道部有关人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火车票票价是根据铁路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来测算的,按照价格法的程序,测算完之后予以报批。”
已公开的相关资料显示,从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到2009年武广高铁、2010年郑西高铁,再到今年的京沪高铁,一直都是铁道部自行定价,然后向相关部门报批。另外,京沪高铁先是传出“8年内收回成本”的说法,而后铁道部又改口为“16年收回投资”。
【学者呼吁】让消费者参与票价制定
早在2010年3月,北京4位律师联名向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发出举报信,建议纠正铁路部门的行为,建议以听证方式决定高铁票价,铁路部门公开高铁的具体成本,让消费者参与到票价制定的博弈中来。对此,媒体评论员张遇哲撰文表示,成本不公开,机制不透明,无论车票定价多少,都难以令消费者信服。尽管铁道部口口声声称“高铁票价是根据铁路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来测算”,但成本却扑朔迷离,其本身是否合理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即使如今“铁老大”已不复当年,但相比公路和航空,铁路依旧在中长距离的旅客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高铁仍属于不完全竞争,铁路部门的相对垄断地位难以撼动,自然也就缺乏开源节流、压缩成本的决心和动力。”
相关线路:济南旅游 北京旅游 德州旅游 上海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