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才是硬道理--飞鹰闲话谈户外背包[组图]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闲话背包,也就想哪儿算哪儿了,先说说自己用过的背包。

仔细算来,从老妈给自己缝制的牛仔背包到现在的OSPREY、DD背包,各品牌各类型的大中小型背包和挎包用了不下百个,品牌有INWAY、BIGPACK、K2、BLACKYAK、CERROTORRE、BLACKDIAMOND、ACME、DD、OSPREY、垂直极限、始祖鸟、PUERLAND、ANEMAQEN、SALEWA、MHW、FERRINO、KAILAS、LE-MONT、Lafuma、MOUNTAINSMITH、Trilobite、VauDe、军包等等。种类上有重型包、轻型大包、中小型包、驮包、胸包、臂包、臀包等。

先回顾下历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大包,应该还是1994年的时候,那时候迷上摄影,为了去嵩山拍片子,老妈用便宜的牛仔布料帮我缝了一个超大的背包,按容量来算我估计在80L左右,没有背负,没有腰带,肩带也只是一层布。那个时候,装得满满的,其中有一半是各种摄影器材(大概3台相机5、6个镜头和三脚架),整个景区内,就我一个人傻傻的背着大包到处跑,那叫一个累啊,索道上播着屠洪钢的《霸王别姬》,搞得我现在一听到这首歌,脑海里马上回忆起当时的景象。那时候年轻,体能好,这么重的包也能挺得住,要是换了现在,估计用不了半小时就嗝屁了。

第二个包,是2001年的事儿了,当时为了去西藏,从二叔那里讨来一个专业的背包(据说是从香港买来的)大概55L左右。后来才明白,这个包也只能算是半专业的,没有睡袋仓的隔层,背负是塑料支架的,但当时对我来讲已经是很好的东西了。这个包陪我第一次走进西藏,也伴我开始了最初的野营生涯。

第三个包,军包,91温区携行具。这玩意儿,对于没钱身体好又喜欢露营的朋友来讲是个好东西,正品一百多仿货几十元的价格,可以买一个这么大的家伙还是很爽的。只有一个倒U型背架,背着也是超级不舒服,呵呵。

第四个包,K2,那是2002年了,我开始在南阳组织户外活动,帮朋友也帮自己团购了几个K2的包回来,这个包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户外大背包。70L,那时候刚开始玩,喜欢把个包塞得满满的,然后再外挂很多帐篷、水壶、军铲什么的,搞得自己很酷一样,一队人出去活动时,走在去车站的路上很是拉风。当然现在回想起来,很傻傻的。

在南阳的一年多时间里,除了K2的包,还背了INWAY、LEMONT的大包,那个时候,BP的价格对我来说还是很难接受。

2003年,我来到北京三夫公司工作,从那时候开始,因为工作的原因,开始大量接触各种品牌、各种类型的包,从04年至07年,是我换包最频繁的时间,看到好包就买进(反正进货价也不会太贵),最多时自己宿舍里曾经同时有7、8个大包。这一段时间,因为不断的使用,各个品牌之间有相互的对比,也拆了很多包(感谢三夫以前的同事们,在店里经常拆包来研究让我学到了很多),加上一些品牌商的培训,使我很快对包有了较深的了解。

在这一段时间,BLACKDIAMOND、CERROTORRE和OSPREY的包给我很好的印象,而在今年的德国ISPO上,看到BLACKDIAMOND和OSPREY的新款,感觉很用心,设计和用料方面也有很多进步,相信这两个品牌的包会在今后几年内越做越好。始祖鸟、DD、GG这几个当时共认的一线品牌,反倒没有给我太多感觉,其中有一段时间很多人狂收DD的包(因为被收购快成绝版),我也不能免俗。偶尔在宿舍和同事一起骚包玩。

对于单款,比较喜欢有三款包:

重型包中首推OSPREY的08新款氩气,这款包是我背过大包中背负性能最好的,后来和几位专业设计背包的朋友一起研究过它,都认为它的背负设计出众,并且不容易模仿(K2曾抄过它一款,但只是徒具一个外表而已),我曾在一次活动中,用它再加了另一个生病的队友背包,两个包捆在一起后重量差不多接近60KG,在重心不偏离的情况下背着还能步伐挺快(重心偏掉就不行了,因为太重人都站不稳),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左右。

轻型徙步包,是我一直很喜欢的CERROTORRE老款GECKO,这款包撇开背负不谈,在其它的设计和细节考虑方面做得很好,溶合了很多其它品牌背包的细节优点。背负系统把拉链拉开即可调节。A字形腰带减轻重量同时,不会硌到骨头,向前收紧的腰带调节方式非常方便。腰带上自带小包一个,放置相机等小物品会很方便。睡袋仓的檐盖部分采用了弹力材料,即使包里装得再满也可以轻松打开仓门。肩带的设计巧妙的避开了人体生理上胸部突起的位置。两侧的拉链可以让你随时方便的到到包内任何位置的物品。外挂带扣在下部包带上,不会随意乱飘。内部支撑的超轻铝材最大限度减轻了包的自重。两侧上部收缩带双扣设计,可携带我的双板。胸带扣即使戴着厚厚的手套也可以很方便捏开这款包我一直用了3年,是跟着我最久的一个包。

超轻款,BD的SPHYNX,这包其实不是徙步包,设计是为攀岩、攀冰来的,但因为重量轻我一直把它当做超轻的徙步包来使用,而且背负时一直感觉不错,装下两三天的野营装备足够。

很多朋友谈背包的时候,总是讲GG的包多好多好、DD的包设计不错、始祖鸟是顶级。但很少谈及怎么好,好包该用在什么环境,怎么打包合理,怎么调节背着舒服……我一直都觉得一款好包,一定要会用、用对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见过领队教新人把背包的腰带系在腰上的,见过很多的朋友把防雨罩当托运袋来保护背包的,也见过很多人的背包没调好背负系统说不舒服的……要想打中靶心,不光枪要好,也得会正确的瞄准才行。

说到这里,忽然想到这段时间有朋友问我的问题,插入一段。一朋友想买包,QQ上直接就问我,‘CERROTORRE的DELTA65好还是GECKO65好?’这样的问题经常遇到,比如有人拿OSPREY的氩气和ATHER做比较来选择。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包,一类是重型包自重大背负能力强,另一类是轻型包自重比较轻。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自重、不同的背负能力,需要看你需求是什么,而且又是同一品牌,根本无法去讲哪个更好。就好比问手枪和步枪哪个好一样,如果你说手枪好,那我就拿步枪跟你到山上去打一杖试试;如果你说步枪好,那我拿手枪和你在屋里对射比比快。每种装备,都有它的设计用途,在不同的类型装备中,是无法互相比较的。

对于背包,其实不光是背包,包括帐篷、睡袋、服装或鞋等等其它装备,每一款都有设计师对它独特的理解。要想用好一款包,用对一款包,就一定要能理解设计师的意图。这款包是为什么环境设计的?不同的细节部位为什么这样设计?很多新手希望能一包走天下,不是不可以,但肯定不合适。以前玩摄影的时候,自己总是挑28-200以上大变焦比的镜头,希望一镜走天下,那时候前辈们总是告诉我分开买镜头成像才比较好,可惜我当时不懂。

不同的包针对的环境不同,针对的负重能力不同,针对的人体形不同,在设计上都会有差别。同样,一些细节的设计也是设计师在考虑运动时需要来的(不包括国内只会抄不会设计的产品),在使用时,或者说在购买前要考虑好这些设计是不是符合你自己的使用习惯,这一点很重要。从理论上来讲,我认为除了只会抄不懂设计的装备以外,没有不好的装备,只有用不好的装备!顶级品牌的装备,就算你不会用,不知道该怎么用,一样是中庸;而一个普通品牌的产品,如果你充分理解设计师的理念,按照正确的方式去使用,一样可以发挥最大功能。所谓拈花飞叶亦可伤人,未必非要刀剑出鞘。重复我以前说过的一句话:装备永远都只是装备,人才是主体,发挥人的能动性远远比买一个顶级装备要好。

今年春节,有幸去德国参观了ISPO展会,今后几年内背包的发展趋势个人认为会有两个特点:一是金属扣件的使用会越来越多,看到很多品牌都在使用铝合金的扣件来代替传统的塑料扣件。二是包形上可能会出现较多的上大下小的大型包,从背包负重时装填的角度来讲,重量是靠近背包上部的近身位置比较好,也许是为了这个理念而出现的趋势吧。

看到照片,忽然想起来我的胸包。很早的时候,我就喜欢把水壶挂在包的肩带上使用,一是为了方便拿取,二是想将背包的重量在前面平衡一点儿(后来知道新西兰的ARRN背包是这样的设计理念)。但是在使用时因为水壶无法固定总是晃来晃去,极度不便也消耗体力。直到05年时,同事帮我买回来一个DD的胸包,一段时间里我对它是极度的钟爱,除了水壶还可以放些随手拿的小物品,非常的方便。我始终认为背包出行时,无论大小都只用一个包,绝不会另外再加腰包或是小包让自己麻烦,所以这个胸包在满足了我这方面的要求。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喜欢这类的产品,所以市场上没有什么更多的选择。

一直都喜欢轻量化,一物多用,看到国外有些背包的背垫是用防潮垫塞在里面用的,到营地后拿出来就是个睡垫,很是有趣。等闲下来的时候自己也做一个这样的东西玩玩。

给新人问买包时的建议:

无论是问多么专家的老驴,在包和鞋的选择上,最好还是自己去试一下才好,因为这两样装备,只有你的背和你的脚趾头会告诉你合不合适,别人不可能告诉你。

老驴、领队、专家的建议,永远都是他自己在使用这个产品时的感受,别人用着好的包和鞋,未必能适合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