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山鹰社甲岗峰登山计划之 甲岗峰资料[组图]
1. 山峰概况
甲岗峰,海拔6444米。系冈底斯山支脉申扎杰岗日山脉主峰,地处东经88.6度,北纬30.8度。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境内。距离申扎县城仅约10公里,在申扎县内可以清晰的看到甲岗峰。申扎县距离日喀则直线距离约185km,公路约300km,一天可以到达。
甲岗峰所在的申扎县不仅经申南公路与南木林县、日喀则市相连,同时也通过省级公路与班戈、那曲相连。那曲有青藏公路与拉萨、安多、格尔木相连,青藏铁路在那曲也有车站。交通相对便利。
申扎县属南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地势较缓,丘陵、高山与盆地相间。丘顶与山地的相对高差一般在300-500米之间。平均海拔为4700-4800米。申扎县城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有邮电、气象、银行、医疗等单位。
2. 气候
甲岗峰所处的申扎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为 2915.5小时。年降水量298.6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两月,且多为阵性降水,很少系统性降水。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104.3天,但基本都在冬春季节,夏季最大风速一般为三四级,盛行风向为西风、西南风。霜期持续天数为279.1天。
甲岗峰地处藏北,气候环境与同处藏北的桑丹康桑峰相类似,但年降水量仅约桑丹康桑地区三分之二左右。北大山鹰社曾经在2000年和2005年两次成功攀登桑丹康桑峰。但是由于距离纳木错比较远,其附近的格仁错水面面积、水量等远不及纳木错,因此受湖泊影响的地区性降水等微气候条件要好于桑丹康桑峰。
3. 进山路线
从拉萨乘汽车沿318国道至日喀则,路程约300公里,正常情况下约需七小时,沿公路向北经南木林县,继续向北沿申南公路可抵达申扎县,从日喀则至申扎县约300公里,大概需要一天时间。从申扎县向西南渡过窝扎藏布江,卡车应可直接到达山脚,建立本营。从申扎县到本营距离约8公里。
甲岗峰进山路线GE图" src="/upload/Image/2007/200707/20070709/20070709144559ydHm.jpg" /
甲岗峰进山路线GE图
4. 地形及攀登路线
我们拟选择甲岗峰东山脊进行攀登,攀登路线从地形图(1:10万)上看如下图:
甲岗峰地区1:10万地形图" src="/upload/Image/2007/200707/20070709/20070709170658oPct.jpg" /
甲岗峰地区1:10万地形图(点击看大图)
甲岗峰实地路线图1" src="/upload/Image/2007/200707/20070709/20070709145937c575.jpg" /
甲岗峰实地路线图1
甲岗峰实地路线图2" src="/upload/Image/2007/200707/20070709/20070709152338qSNT.jpg" /
甲岗峰实地路线图2
以上两张照片拍摄于07年1月,从照片上看具体地形情况与7月份登山时差异不会太大,但雪线位置可能会有所变动,此外,地形图中的C1'因为视角原因在照片中不可见。

攀登路线GE图
分段描述:
大本营(BC):(主要危险:无)
本营选在海拔约4900米的山谷末端洪积扇上。视地形状况可以选择正负100米的范围内。地形为草地或河滩。本营建在谷口有几个优点,一是汽车可以直接到达,交通便利,省去了雇用牦牛的费用,二是海拔不是太高,有利于队员的适应与体力的恢复,三是再往上地形变陡,不利于寻找大面积平地修建本营,四是冰川融水为可以为本营提供生活用水。
大本营至前进营地处:(直线距离:约3km;海拔上升:600m;主要危险:滚石;时间:3小时;通过方式:单独通过)
该段路线地形较简单,基本为10~30度的河谷,采用单独通过的方式从大本营沿河谷、草坡和小段碎石坡爬升可抵达。通过时间约为2.5小时。个别较陡路端可能会发生滚石。控制行军距离,注意观察可以规避。
前进营地(ABC):(主要危险:滚石)
前进营地海拔约5500米,寻找地势较缓,没有落石危险的地方修建,由于大本营离雪线太远,来回行走会消耗大量体力,不利于队员体力恢复和相互接应,因此第一阶段分批将技术装备和高山食品运至前进营地储存可以为第二阶段攀登和技术训练节省体力,前进营地附近应有冰川融水可以补给水源。
前进营地至C1':(直线距离:约2km,海拔上升,400米主要危险:滚石,裂缝;时间:3小时,通过方式:单独+结组+修路)
从前进营地出发,从左侧或右侧(视具体情况而定)爬碎石坡绕过一个约100米高的断崖,步行大约需要3个小时,断崖之上绝大部分地形为坡度10-25度的平缓冰坡或雪坡。碎石坡采用单独通过形式,上雪线后可以开始结组,由于此段路线在冰川末端,可能会有明暗裂缝,采用绕行、插路线旗等形式予以规避,裂缝密集区修路或结组小心通过。
路线中有一个小山脊阻挡住视线,从地形图和googleearth上看翻越山脊之后有小段下降,在山脊后一个平缓的雪坡(冰川)上有需要的话可建立C1'。是否建立C1'由队员身体状况、路线情况和行军速度决定,C1'海拔约5900米,坡度平缓,但西侧有一6392高峰,若有雪崩危险的话应避免建营。
ABC至C1'路段预计修路约100米。
C1'至C1:(直线距离:800m,海拔上升,200米,主要危险:裂缝、滑坠、流雪,时间:2小时,通过方式:结组+修路)
从C1'出发的主要地形为20~40度左右冰坡、雪坡,可能会有暗裂缝。采用结组方式通过,个别较陡或暗裂缝密集地段修路通过。全程路线约1.4公里。七月份的突出特点是积雪较厚,相应要求较高体力。因此要早出发,早通过,以节省体力并防止流雪危险。
C1海拔约6100米,位于主峰东北山脊之下的一片平坦的平台上。为防止落石、流雪等不确定情况给C1造成危险,我们将C1建立在距离山脊一段距离的平台上。此处风会较大,应做好营地的防风固定。若C1处实际条件不太适合建立营地,可能会取消该营地而将C1建在C1'处,由C1'直接冲顶。
C1'至C1预计修路约200米。
C1至顶峰:(直线距离:800m;海拔上升:350米;主要危险:雪崩、裂缝、滑坠和大风,通过方式:修路+结组,遵循通过雪崩危险区的原则(见下文可能危险和应对措施))
本段是本次攀登的难点,海拔高,坡度大,地形相对复杂。
C1位于北东山脊北侧的平台上。路线1为从C2出发上升至北东山脊,沿山脊到达顶峰,路线坡度虽然较大,有雪崩危险,但路线很短(只有大约1km),早起通过并且修路的话安全性较高。
但从07年1月的照片上看在路线上有一条横贯整个雪坡的阴影,怀疑可能为断裂的雪层或是大裂缝,7月份如实际情况无法逾越则选择路线2,即沿平台一直横切至北东山脊绕过裂缝,该路线较长(约两公里),而且山脊上有一段冰岩混合路线,可能需要修路,但该路线坡度很缓,没有雪崩危险,在天气较好的情况下应该能够顺利通过。
该段路线应除雪坡修路的装备外,还应该准备岩钉等装备。2006年成功攀登新疆博格达峰也给通过岩冰混合地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山脊上可能会遇到的冰岩混合地形应该可以顺利通过。山脊行走最大的危险是大风及滑坠。我们采取选择好天气攀登并结组与修路并行的方式予以防范、规避。
从C1到顶峰一段路线预计修路约400米。预计冲顶、下撤总时间为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