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隐蔽巨峰——迦舒布鲁姆Ⅰ峰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迦舒布鲁姆Ⅰ峰,海拔8068米,在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中位居第十一,简称“G1”。它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的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线上,北侧属于中国新疆,南侧属巴控克什米尔,地理坐标为东经76·42度,北纬35·43度。

“迦舒布鲁姆”,当地巴尔蒂语的意思为“美丽的山峰”。迦舒布鲁姆Ⅰ峰又叫“K5”,意思是喀喇昆仑山脉上的第五座独立主峰,它同时又是喀喇昆仑山脉的第二高峰。因为所处的位置山高谷深,不易被发现,所以又有“隐蔽的山峰”之称。

这座山峰山势陡峭,地形复杂,攀登难度很大。特别是山区气候恶劣,好天气周期短,成为登山过程中最难逾越的障碍。1892年,英国探险家维·马丁·康韦在探险中首次发现了迦舒布鲁姆Ⅰ峰,并收集了观测资料、照片和测量勘察数据,将它取名为“隐蔽的山峰”。

1934年和1936年,曾有两支外国登山队先后到这里攀登,都因暴风雪而中断。1958年7月5日,美国的彼得·舍宁和安迪·坎夫曼两人登顶成功,实现了人类对这一“隐蔽巨峰”的首登。1975年后,越来越多的探险队再次来到这里,尝试从不同的路线攀登,并相继获得成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攀登迦舒布鲁姆Ⅰ峰的商业登山活动趋于频繁。1995年6月30日,成立两年多的“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来到迦峰大本营,8名主力队员先后在7月10日和11日分两组登上海拔8034米的迦舒布鲁姆Ⅱ峰,但在19日攀登到海拔6900米的迦舒布鲁姆Ⅰ峰二号营地时,遭遇两天两夜的大雪,队伍只能撤回大本营休整。此后,山区连降5天5夜的大雪,攀登行动宣告终止。在2005年的第二次攀登活动中,探险队在巴北部山区乘车途中突遇滚石,主力队员仁那不幸牺牲,边巴扎西头部受重伤,攀登行动被迫中断。

今年是西藏14座高峰探险队第三次攀登G1,选择西北壁传统路线向上攀登,将建立3个高山营地,参加攀登的主力队员有次仁多吉(攀登队长)、边巴扎西、洛则以及仁那的妻子吉吉。探险队成员还包括3名中方高山协作人员边巴扎西、边巴顿珠和索朗扎西,4名巴方高山协作人员尼萨、纳赛尔、菲达和达盖,探险队队长桑珠,翻译兼后勤总管普布次仁,随队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薛文献,巴基斯坦联络官贝拉上尉,以及3名当地炊事人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