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登山日记(四)
2004年5月1日大本营
“队长,那是启孜峰吗?”随着队员的询问,一座雪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不是启孜峰,别急,快到了。”
拉萨到启孜峰的道路并不难走,不到两小时,我们来到了羊八井的一个甜茶馆。三个年纪10岁到14岁的小孩,忙里忙外地打点着生意。“唉,旦愿他们是因为五一放期才来这里的。”我有些自我安慰地嘀咕着。
来到甜茶馆的人群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一伙人喝的洋洋得意,大呼“香甜”。另一伙人很快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呵呵,看来这藏族的甜茶不是谁都能接受的。
汽车在慢慢接近启孜峰,队员们的情绪也越来越热烈,第一次见到雪山的降落伞更是异常兴奋,在颠簸摇晃的大客车内不停地前后移动拍摄着高原的美景。我暗中细心地观察了每个队员,发现的平时怪话不断的四虎子明显沉默了很多,偶尔露出的微笑也带着一丝不适的痕迹。
第二次登山的四虎子到达拉萨后属于“四处流窜”类型的,缺乏一些必要的休息和调整。但凭借他有过一次登山的经历,度过一些暂时性的困难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大本营建在启孜峰山脚下海拔4750米的噶洛寺旁边的一块空地上。一顶军用大帐作为营地的炊事帐篷,十几顶五颜六色的小帐篷散落在它的周围。比我们早到一天的广州登山队由于部分队员高山反应严重,今天没有前往海拔5400的前进营地,仍在这里继续调整。

海拔4750米的启孜峰大本营
“别着急,没有菜了,一会儿就好。”我走进炊事帐篷时,高山厨师正在忙碌。生活在低海拔的人刚进入高原整个身体功能都要有个调整过程。虽然提醒大家午饭不要吃的太多,但队员们的胃口仍超出了我的想象。
到达大本营三小时之后,大多数队员都出现身体的不适应,只有广州的阿凡和钉子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偶是从青藏线一路上来的了,偶的身体早已经适应了。”高高大大的阿凡是这样解释自己的。而钉子据说是用两种“偏方”叠加在一起的结果。
夜宿的帐篷是按照队员各自身体状态的不同分配的,反映大一些的队员帐篷里都有一个教练看守,我与降落伞和大连古莲旅行社的女导游丛剑梅同住在一个帐篷里。
为了满足以搞体验、学文化、研究风情为中心的第三代旅游群体的需求。去年攀登玉珠峰前夕,我就有意开发以体验高原风情、了解登山运动为主题的探险旅游项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落实。
来启孜峰之前,我与大连古莲旅行社进行了较广泛深刻的沟通,在整体的思路上王丽华总经理与我一拍即合,她立刻派遣丛剑梅随登山队一起来西藏进行旅游线路的前期考察。
小丛到拉萨后身体状态就不是很好,午饭后就一直嚷嚷着是上午的甜茶让她有了高山反应,且没有吃晚饭。这是她头一次上高原,今天晚上怕是够这个小姑娘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