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鞋A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登山靠的就是这双脚,为它选择一双合宜的鞋子是每个登山者应有的认知。一双适宜的登山鞋不但可以保护您的双脚,甚至可以减少足部疲劳及运动伤害;并增强山野活动能力。由于社会经济力的提升,购买一双登山鞋并不会造成登山者多大的负担,况且鞋子的使用率很高不会造成装备闲置。

登山鞋的多样化有如市面上各型各类的运动鞋,运动比赛的高度竞争己不是一双简单的布鞋可以胜任的,各类运动鞋的设计除了注意运动功能性之诉求外,更重要的是减少运动伤害。而登山鞋亦同,虽然登山可以不必跟别人一较长短,但对于登山安全及运动伤害之预防则是个人切身的问题,所以攀岩要用岩鞋、走溪谷要用溯溪鞋、冰雪地要用双重鞋、一般登山、健行则使用轻型登山鞋或多用途登山鞋。以下仅就传统鞋、轻型鞋及双重鞋作介绍。(岩鞋及溯溪鞋另专篇介绍)

一、传统皮革登山鞋在人造材质的登山鞋推出之前,皮革制登山鞋曾经独霸山林。

传统皮革登山鞋可概略分为重型全硬底及中型半硬底两种,一双好的传统鞋应具有下列特点:

◎高度适中的鞋筒(约13~19公分之间),对于踝关节具有协助支持及保护的功能,使其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易扭伤。过高的鞋筒并不能给予足踝更多的支持作用,反而会过度限制它的活动;过低则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及支持作用。

◎采用Vibram-type鞋底,可增强抓地力使其在滑溜的草地、泥沼地及雪地上不致滑倒。

◎具有中层鞋底设计,可达到吸震及绝缘的效果。

◎具有长短适度的半硬式鞋跟支撑定型铁心(或钢板),定型铁心的长短及硬度必须视鞋子的用途而定,对一般健行、登山、赏雪或岩砾的路面而言,选择一双半长式(半硬底)的鞋子比较适当,因其鞋尖仍可适度弯曲,在行走时比较舒适。而技术性的雪地攀登或艰难的山区路线,则必需选择全长式(全硬底)的鞋子,这种鞋子虽然较不良于行,但当您作前爪攀登(冰攀)或立于窄小的岩石立足点时,它可以大大减轻足部疲劳。

◎鞋底和鞋面必需以最坚固耐久的方式缝合。挪威式缝合法被公认为最坚固耐久的。

鞋缘缝合处的设计愈窄愈好,可以防止立于窄小立足点因负荷过大而弯曲。

◎鞋口要够大,甚至于在鞋子受冻、受潮后仍能穿脱自如。

◎鞋面车缝线尽量减少,以避免雨水渗入。

◎鞋舌和鞋子之间有连接一体成形,可防止水滴或杂物侵入。

◎鞋面较易磨损的部位,如鞋尖、鞋跟需有二或三层皮革或纤维材质。

◎配合冰爪使用的鞋子,其鞋尖脚趾及鞋跟脚踵的部份需有强化设计(镶入半月型衬蕊),可减少由于冰爪带束缚所造成的不适,并适于在硬雪中踢踏出步阶。在一趟登山的旅途中,我们可能遇到碎石坡、岩砾、森林、灌木丛、溪流、沼泽、雪地等多样化的地形,或必须长途跋涉等。于是我们可能需要一双多用途的登山鞋,传统皮革登山鞋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所谓的多用途,大都是在各种互相抵触条件折冲下的产物,这可能会造成每样都有点适合但也可能是每样都不是很适合。

二、轻型登山鞋随着制鞋技术改进逐渐发展出轻型登山鞋,此型鞋子是由皮革、尼龙布(或Gore-tex)等制成,其重量约为传统皮革登山鞋的1/2~1/3(约1。1~1。5公斤),适用于非雪期之一般地形及长程纵走。大致上此种型式的鞋子其鞋面和鞋底是胶合而非缝合,选择轻型鞋时一样要注意鞋筒的高度是否足以保护足踝;鞋尖、鞋跟及易磨损部分有无加强保护设计;是否具有半长式的鞋跟支撑定型铁心、中层底及Vibram-type

鞋底。

轻型鞋的透气性最好但防水性及耐久性则较逊于传统鞋,为增强防水性可选用Gore-tex轻型登山鞋,或在登山鞋的尼龙布上喷洒「防泼水剂」。此型鞋子在使用上堪称轻便舒适,适应新鞋的时间较短,新购入的鞋子几乎可直接用来从事长程登山纵走。由于以上的各种优点及艳丽的外表,使得轻型登山鞋在许多场合得以超越笨重的传统鞋与防护能力不足的雨鞋,而成为一种较容易被接受的登山鞋。

三、双重鞋双重鞋又称为双层鞋,事实上也真的是两双鞋子套在一起。原先设计供技术性冰攀之用,然而事后发现却有许多喜好冬攀的人也采用它。原来它在雪地上可以对双脚提供绝佳的保暖效果,减少冻伤的发生。最早的双重鞋其内外靴也都是以皮革制造,近年来外靴改采塑料制防水性极佳;因此内靴得以保持干燥达到足部保暖的效果,而且当内靴汗湿时可以取出风干。至于内靴之材质则呈多样化,事实上双重鞋的等级区分大都是取决于内靴的保暖程度。双重鞋的外靴十分坚硬,不会因长年使用而变形。所以在选择时必须非常合脚,否则容易造成危险。

选鞋时要确定鞋子是否压迫脚;并注意在高山地区由于气压的关系脚的尺寸会稍大于平地。另由于双重鞋相当坚硬足踝能活动的空间很小而且保暖效果极佳,并不适合一般登山之用。

四、登山鞋的选择在非雪期的一般山区或健行的场合,相信您不会穿著双重鞋去登山,同样的在雪地上或必须配合冰爪使用的场合,也不能选用轻型鞋。所以选鞋时第一要考虑使用场合,然后再去考虑种类、材质及合脚等问题。穿著不合适的登山鞋,可能使原本很愉快的登山活动变成一种折磨,甚至无法走完全程,故选鞋不可不慎。一双您在店里试穿即不太合适的登山鞋,不要期望买回家穿几次后会变得合脚。不论您采用传统鞋、双重鞋或轻型登山鞋,选定型式后一定要试穿并走一走看看是否能合脚,再好的登山鞋不合脚的宁可不要,千万不要勉强。尤其是进口的登山鞋有很多是属于狭长鞋型(由于欧美人士的脚型大多比东方人狭长),这对大部分的东方人是不适合的。

试穿是选鞋的重点,穿著和登山时相同的袜子去试穿鞋子,且切记如果您打算采用鞋垫或防水袜套之类的东西,也要在套量鞋子时同时使用。穿上鞋子后等待数分钟,使袜子有足够的时间在足部周围压缩,然后感觉是否有缝合或皱折处使脚部不适;和鞋子是否对脚跟腱(阿基里斯腱)造成压迫,一双合适的鞋子,穿起来脚跟和鞋跟刚好吻合,脚趾还有足够活动的空间,而且系紧鞋带站立在15度的斜坡面上脚板往前滑时不会挤压到脚趾。

另一种测试的方法为:脚趾往前顶到鞋尖,脚跟与鞋跟间应尚余有一指幅的空隙。鞋子如果太小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足部冰冷,甚至冻伤;而太大则会因磨擦过度而起水泡。对大多数的人而言,经过一天的活动之后脚会稍为膨胀,所以在傍晚量鞋子最佳。

假如您在选鞋时,遇到一双稍大而一双稍小,则不妨选较大那一双,因为多出来的空间可用厚袜子填补,而且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鞋尖部份向上弯曲,鞋子长度会缩小半号。

五、登山鞋的使用正确的使用才能发挥装备应有的功能。登山鞋的使用由鞋带的绑法开始,系鞋带地方一般分为D型环(水平部)及勾扣(垂直部)两部分,这可配合上下坡做两段式绑法。所谓的两段式绑法就是先将鞋带在D型环交叉穿行并适度调整松紧后,先打一个平结固定之;然后鞋带继续交叉穿行勾在勾扣上,最后再打蝴蝶结固定之。

至于勾扣部分鞋带之松紧则视地形而定,上坡应放松以免足踝束缚太大防碍活动;下坡则要绑紧以免脚趾冲挤到鞋尖,造成脚趾黑青。所以穿鞋时系在D型环部分的鞋带只要绑一次就好了而系在勾扣部分的鞋带则视地形做机动性的调整(其实勾扣的设计本来就是要让使用者方便调整鞋带的)。

新购入的登山鞋不应立即穿去从事长程的登山活动,免得万一在山上有任何不适而留下痛苦的回忆,尤其是传统皮革登山鞋及双重鞋更要注意。由于皮革具有记忆性,皮制的新登山鞋大都需要50~100公里的跋涉方能定形,也就是新鞋买来必须先在郊山等短程活动中使用一段时间,让鞋子慢慢完全适合穿它的脚ㄚ子。另外在使用初期鞋舌一定要拉平放正,一段时间后正置的鞋舌便不会再随便跑开,如果初期不去注意则一经定形后再也无法改变其扭曲的样子。

预防重于治疗,对于任何伤害皆然。行进时如果感到脚部有不适的磨擦及灼热感,应立即脱鞋检查以免长水泡而妨碍行动。对于水泡的预防可在较易磨擦的地方先行贴上药用透气胶带;若水泡已生成则可使用「人工皮肤」直接把它贴起来(从前大都是使用消毒过的针予以刺破挤出积水,并留一段线或头发在水泡处,然后再以消炎粉或优碘消毒盖上纱布避免再磨擦)。不合适的袜子也是造成起水泡的原因之一,至于袜子的选择及穿著请参考上期会刊。

另在登山之前一定要记得修剪脚趾甲,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困扰。高温比雨水更容易使皮革受损,被雨淋湿的鞋子千万不要企图用火烤干或太阳晒干,因为皮革是最怕热的,任何我们可以感到微烫的温度即会对皮革造成损害,最好是塞入报纸让它自然阴干就好。另外有些登山鞋的鞋面与鞋底采用胶合的,一经火烤可能造成粘胶劣化使得鞋面与鞋底分开,那就更惨了。

绑腿(或鞋套)是登山鞋的重要附属品,不但可以防止树枝、砂石等杂物落入鞋内,也可以防止雨水及冰雪由鞋口渗入,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收束裤脚,走起路来毫无牵绊轻便十足;另外它也使得袜子及裤脚较不易脏。许多人认为打绑腿会造成脚部闷热而不愿意使用,但衡量其利弊得失仍然是值得使用。目前市面上有Gore-tex材质的绑腿可以改善这些缺点,但价格较为昂贵。

一般而言鞋底较鞋面容易磨破,有些高品质鞋子可以更换鞋底,然而换上新鞋底会使鞋子尺寸稍为缩小。

六、登山鞋的保养经由适当的保养,一双好鞋子可以持续使用多年。鞋子的保养从新鞋开始,当新鞋购入时最好先在鞋缘车缝处涂上线腊并在皮面上涂擦保革油,或在尼龙布上喷「防泼水剂」。而在每次使用之后一定要作清洁及保养的工作。

凡是皮革制品用水洗总是不太好,登山鞋最好也是用刷子清洁就好,如果沾有泥巴应趁泥巴未干之际用少量的清水把泥巴刷掉,用水清洗后请记得将报纸塞入鞋内,并置于通风处自然阴干。不要在高温处烘烤或存放鞋子,这不但会损及皮革并且会对鞋缘缝合处和鞋底接合处造成伤害。阴干后的鞋子应立即以保革油作保养,以免皮革过于干燥而龟裂,失去其柔韧性或甚至缩短其寿命。

鞋子会渗水之处有鞋口、皮革本身、车缝处。鞋口的渗水可由穿上绑腿来防止。至于皮革及皮面车缝处可用保革油及线腊来达到防水效果。保革油可分为油质与硅腊质两大类,通常油质的保革油渗透性较强,涂太多会造成皮革软化鞋身变形。除非该登山鞋有指定的保革油,否则还是使用硅腊质的保革油较保险而且其防水性亦较佳。涂保革油之前一定要先清洁干净并阴干,如果水分残留在皮革中便涂上保革油,结果水份无法蒸散出来日后皮革可能会发霉腐烂。涂保革油时要用手指慢慢推磨使油脂渗入皮革里,这种工作必须有耐心的重复数次,千万不要为了省事用吹风机加速皮革吸收油脂的速度,请记得高温是皮革的大敌。

对于双重鞋的保养则较简单,只要在使用之后取出内靴以温和性的肥皂和清水洗净、阴干;然后清除或清洗外靴内外之杂物并阴干即可。

七、登山鞋与雨鞋台湾登山的雨鞋文化可谓渊远流长,自然有其特殊的背景。登山鞋与雨鞋间孰优孰劣完全视个人的见解及使用习惯而定。台湾登山启蒙之初,伴随登山前辈出入原始山区的原住民大都穿著雨鞋,其勇猛的形象有时会造成错觉,以为雨鞋很好用,其实我们该想一想他们的脚和我们的脚是不一样的。然而当在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当您在山上连淋七天雨之后;当您所走的路都非常泥泞时,此时与其使用一双不太好的登山鞋还不如使用一双雨鞋,相信您会同意我的看法,因为双脚湿冷不但会加速消耗体力,无形中也会减损登山能力,造成危险。由于雨鞋所具有的方便性、防水性及经济性实在不是一双普通的登山鞋可比拟的,这使得许多登山者起而模仿之。逐渐传开后,造成一股无法阻挡的雨鞋文化。

雨鞋既然有这些优点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用登山鞋呢?这可由登山鞋的结构来解释,前面曾经说明:登山鞋的鞋筒要高以便保护足踝;具有中层底可以吸震及绝缘;鞋底必须使用防滑材质;半硬式或全硬式的鞋底可以减少足部的疲劳;皮革本身即具有透气性;以周详的保养来增强防水性(或选用Gore-tex材质)。这些设计无非都是朝向穿著的舒适性、省力性及对运动伤害的减免,尤其是对运动伤害的减免,可由人体运动力学中的能量反弹来看。若是穿著雨鞋背负重装,则我们往前踏出的每一步其反弹回来的力量都必须由足踝、膝关节及腰椎来吸收,或许您的双脚目前很强壮可以应付自如,但日积月累仍然可能会影响您的登山寿命,如果您穿上一双好的登山鞋情况就不一样了,虽然不敢说可以完全吸收这些反冲力以避免运动伤害,但对于运动伤害之减少绝对是可以肯定的。另外对于误踏兽夹等强大外力侵入之保护,雨鞋显然是不足的。虽然在台湾禁止打猎,但实地上在人迹罕至的山里仍有不少的兽夹在等着您,这也不能不注意。

或许您会认为笔者自己都在穿雨鞋,还劝别人穿登山鞋,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您可能不了解笔者只有在「不背负重装」的情况下才可能穿雨鞋,例如:一天来回的郊山或是在雪地扎营时当拖鞋穿。其实不管您穿什么鞋,除了注意行进路况外,最重要的是不要在背负重装的情况下在山上跑、跳。背负重装跑、跳对脚所造成的伤害相信

很多人都已亲身经历,不用笔者多加解释,只是希望以后大家在登山时都能有所警惕,最后提醒您登山是属于耐力性的活动不必冲不必跳,一步一步走总是会到达目的地的。

注:本文参考Mountaineering;李荣财「登山鞋讲义」;姜礼任「登山鞋讲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