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恋,江汉月 ——一家三口国庆长假的赣鄂纪行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庐山恋,江汉月

——一家三口国庆长假的赣鄂纪行

[引言]长假匆匆过去了,我们一家三口双卧来去江西和湖北。我的写作和回忆的激情是慢慢涌上来的,现在是述说的时候了,依旧是夹叙夹议的风格,谢谢捧场哦!

[正文]庐山位于江西北部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1996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要领略庐山之美,还须亲临其境。庐山的美是需要细细品味和静静回味的,就象一杯意味绵长的酒,越品越是余香满口,久而弥笃啊!

[我们乘坐K185次(沈阳——深圳)至九江,已是傍晚,在火车站边的格林豪泰酒店住下,标间191元,条件不错,在煌上煌买了只酱鸭(17.5元),味道爽辣,推荐!在超市搞了几罐啤酒,回宾馆庆贺祖国母亲60周年的生日,10月2日早,打的到长途客运站(8元),购庐山的车票15元/人。]

初上庐山,妻儿兴奋异常。我们上车后,乘务员给每人发上一个小塑料袋,不解其意。

九江至庐山36公里,路上看到了网友抨击的酷似白宫的造型的九江人民法院,想想“公仆”们做点事情也不容易,臭鸡蛋和烂柿子作为评价说明草根还在关注你,怕就怕“哀大莫过于心死”。

我们从北路急弛而上,景区将描写庐山的诗句均用广告牌象名片般竖在路边,而且皆是耳熟能详的李太白、苏东坡、陶渊明、周敦颐、白居易之类名流,文化底蕴象山间氤氲的雾气慢慢升腾滚动,萦绕着让你感受到窒息。

一路上山路十八弯,真个是荡气回肠,峰回路转,把妻儿均绕得迷迷糊糊,“沉醉不知归路”了,儿子偷偷地告诉我说,前面那位“美女”拎着盛满黄色浆状物的塑料袋下车,我大骇后,恍然悟出此袋之妙,想品味庐山的美,先遭点上山的罪,呵呵!

庐山门票180元,我认为几乎与抢劫的性质没有区别,用《天下无贼》里黎叔的话讲就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因为里面的景点还有门票,诸如三叠泉51元,美庐别墅25元… …,景区管理者仿佛是做毒品生意出身,可能随时会有牢狱之灾,所以“你就象一个刽子手把我出卖,用刺刀对我狠狠地宰”,与此类旅游行业比肩的还有房地产业,其余涉及民生的此处不容赘述,有点跑题!

既来之,则安之吧!车子将我们送进轱岭——这个山中小城,也是云中小镇,其实我真佩服那个在庐山上开发别墅的英国人(记不住名字了)的慧眼,把高端地产生意做到海拔1000米以上,还带动了九江百年的地区经济,再有后来国共两党的领袖现身说法地做广告,想必他九泉之下也会笑醒的。

漫山的碧绿里散落着红顶绿瓦的别墅,分不清是点缀还是渲染。虽是秋高气爽,但薄薄的云雾弥漫在小镇身边,颇似天上人间的味道,浸在路边梧桐宽大浓荫的凉爽里,我们贪婪地呼吸和享受,时间能停留一下也好!

[网上有名的黄阿姨前来接站,由于她家住满了,所以我们只好住张阿姨家,150元/间,也没还价,黄金周嘛!何况我们对山上的条件也不抱期待。]

从张阿姨家出来便是窑洼街,再沿大林路西行,便到如琴湖,因湖形如琴而得名。真个是:远望山巅,近看碧波;一汪湖水,平静如鉴;湖中兀岛,曲桥漫绕;亭榭临水,花径通幽;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那花径因白居易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起,其实是一个山中公园,园门有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门上为“花径”二字,据说是白老的亲笔。他老人家在此做过江洲司马,所谓的江洲就是今天的九江,同时也留下了动人情愫的《琵琶行》。

忆古思今,一番感慨。虽是长假,但人不是很多,在初秋絮暖的阳光里游荡,令心境多上几分闲适,我们都觉得有些奢侈,如此浪费着时间,体会那份千里迢迢得来的惬意和宁静。

一路来到锦绣谷,山路难走了许多,但我们兴致盎然,斗折蛇行。庐山的植被葱茏,灵秀多水,确实是避暑的好地方,但一年四季韵味各不相同,我们秋日的感觉也是无比畅快和舒爽。

我们脚步轻快地转到仙人洞,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洞的上方黄色“庆祝建国60周年”的横幅提醒着我们,庐山远非世外桃源,的确庐山的飘荡的云里政治气息多些,中国近代和当代的风云变换多次在这山中演绎着,即使现在一把破旧的藤椅和“毛泽东留影处”的牌子以及招揽照相生意的人仿佛是庐山景点的标志,真是领袖伟人的魅力无穷。

御碑亭,当年朱元璋于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奠定明王朝二百年基业,为感谢周颠人的贡献而题词于此,也就是80年代比较前卫的电影《庐山恋》里张瑜和郭凯敏避雨而展开恋情的地方,想想当年一部电影红了演员,火了庐山,影视作品的宣传力度的确不容小觑,比老朱的墨宝还有效益啊!

我们还遇到了野生的猕猴,在路边嬉戏,索要食品,猴子也是靠山吃山呀!走到龙首崖,我们没有继续向石门涧方向下去,因为然后不坐缆车,便有一段极陡的上坡小路,所以我们回头从山间公路走,很平坦,约不多时,就到电站大坝。从大坝边上过去,便是〈西游记〉水帘洞取景地——乌龙潭,几股短促的水流从石缝中挣扎出来泻到深潭里,落差不过2米,却被拍成… …妻更是半信半疑,一句话: I 服了YOU!

从乌龙潭沿山谷道路上行不远即可见三树凌空而立,气势雄伟;因其为古树名木,故人称“三宝树”。三宝树为一棵银杏和两棵柳杉生在一起。银杏又名白果树,因其生长迟缓,祖辈栽种,孙辈才能得果,故又名“公孙树”。此株银杏古老葱郁,高约40米,需4人合抱,树龄约1600年,两株柳杉高耸挺拔,相拥而伴。

[离开三宝树,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爬上芦林大桥,包微型面的20元到美庐,在门口留影,权作“到此一游”。晚上我们回到轱岭,在大名鼎鼎的石牛酒家吃饭,点击链接http://blog.sina.com.cn/u/1272591942看图片,石耳烧仔鸡35元,石鱼爆蛋15元,笋衣烧肉25元,野芹菜炒牛肉丝20元,一瓶庐山啤酒5元,米饭3 元,共计103元,我们一扫而光,之后随便在巷子里找个微型面包司机,60元搞定,预约10月3日送含鄱口看日出,再送三叠泉,五老峰就远眺一下吧,后来证明我们的决策是英明的,否则体力是大问题。回到张阿姨家,我们很快疲倦地睡去,没有去看〈庐山恋〉,一是累了,二是还因为有儿子,不太符合气氛,呵呵!]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这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早上5:45,我们踏着微弱的晨光登上含鄱口,哦!平台上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仿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连上山的石阶上都坐满了人,都远望着五老峰和呈现鱼肚白的天际。等了一会儿,我们偷闲地地去一边去摄“湖光”和“山色”的牌楼,却骤然听到人们开始欢呼起来,待走回到平台时,那圆圆耀眼的红日已从五老峰后跳将出来,在霞光的映染下不断升腾,如同溶化的铁汁般令人眩目,美不胜收。妻埋怨我错过了日出的刹那,但我觉得能看见日出的结果是幸运难得的,我们前些年在黄山、峨眉山辛苦起早都无缘得见,还是儿子有福气,只看一次就得到了。

我们到达三叠泉景区时,还没有人,我们没有坐缆车,选择步行,空灵的山谷里只有落叶的簌簌声,潺潺的流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我们的脚步声,心情超爽!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顺着溪水一路下来,缆车不时从头上飞过,到了检票口游人多了起来,后面的路程是极陡的下山路,汗水瞬间滑出皮肤而滴落,小腿不由自主地痉挛了,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同路还有旅游团的朋友们和挑山工,性质不同的是前者往返一次,后者往返N次,而我们不用返回了!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飞泻而下。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隐约直垂,一倾而下;二叠婉转弯曲,飞花碎玉;三叠散开如帘,直入潭中。

站在观瀑亭,抬头仰望,三叠泉如白发魔女展开的长发,随风飘逸;似顽皮的孩子在山崖上连续地翻着筋斗,跌落下来,虽没有气势磅礴,但却婉约倾转,若清秀修长的女子般令人怜爱。

此时我们也乏了,于是我们一阵拍照后就补充给养,看看时间才8:45,我们就迤俪而下,奔庐山东门而来,一路上看着艰苦向上的人们,心里舒坦,想想陪我们下来再爬回去的团友们,悲壮之至,向他们致敬!

9:45,我们跋涉至东门,儿子没有喊累,没有叫苦,穿着汗水浸透印有加菲猫图案的砍袖背心,肥硕的样子,我可爱的“加菲”,为你自豪!

他比去年国庆的重庆贵州之行还要优秀许多,念此我感慨良多,对于他这都是一种磨砺,一种记忆,路上遇到挑山工时,我提醒他及时让路,他似乎懂了尊重,乖巧地站在闪到一边,用怜悯的目光望着,其实对于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更多的体现是点点滴滴的生活换来沧海桑田的改变,行者无疆,大爱无疆啊!

虽然离开了庐山,但我们的“庐山恋”才刚刚开始,这份恋情也许会陪着我们走过一生一世,变成夹在我们生命之书里的美丽书签。

[在庐山东门我们包辆车直达九江长途汽车站,50元的国庆价格,时间就是最重要的,购到武汉的车票,80元/人,全程高速,11:00发车,15:00抵汉口新华路汽车站]

[在庐山东门我们包辆车直达九江长途汽车站,50元的国庆价格,时间就是最重要的,购到武汉的车票,80元/人,全程高速,11:00发车,15:00抵汉口新华路汽车站]

一路上,同行的有个小女孩在前面的座位上,看着妻儿,不时地用湖北话说:“有哥哥,有姐姐!”,如此重复数遍,起初不解,后经品味,不得了哇!妻忙说:“童言无忌”,一副得意之相。

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得名,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因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得“江城”之美名。此外,“两江三镇”的独特布局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地与商业重镇。

车进武昌,我蓦然发现一栋高层的露台从上至下,一面面鲜艳的国旗赫然悬挂,震撼无比,被武汉人民的爱国热情所感染。

武汉,我们来了!

刚下长途汽车,妻就狂奔到路边的精武鸭脖,弄上8元的鸭颈,在嘴里体味一下电影《生活秀》大陶红举刀狂剁的场景。其实武汉满地都是周黑鸭,鸭颈、鸭翅的味道美不胜收,后来比较还是周黑鸭的麻辣过瘾,吃得儿子暴饮矿泉水,但还是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汶川精神。

[我们进住锦江之星六渡桥店,152元/标间,国庆时节上涨到207元的价格,我们则按预订时的折扣,爽!]

晚上去寻找网上查好的亢龙太子酒轩,结果没有地图的我们彻底成了无头的苍蝇,一阵的问路,结果是南辕北辙,但在汉正街里逡巡却可以领略武汉的俗,后来饥肠辘轳的我们决定去江汉路步行街,江汉路位于汉口江岸与江汉两区之间,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随处可见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现在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在江汉路的万达广场,我们吃上具有一定意义的晚餐,晒晒中秋团圆饭帐单:水煎包4元,绿豆汤1元,米酒2元,热干面3元,章鱼小丸子3元,泡沫红茶3元,婆婆卤煮4元,芒果霸王冰12元]

酒足饭饱后一家三口踱在江汉路上,我蓦然抬头看见那一轮中秋的圆月,暖暖的,黄黄的,渗透着温馨,给了我一刹那的感动,看着兴奋的妻儿也让我在异乡的街道上体会到团圆的味道,也让我记住那江汉如影随形的月光。

[10月4日晨,我们打的到武汉关码头8.5元,乘轮渡去武昌1.5元/人]

武汉的“吃”有名的,素有“户部巷过早,吉庆街宵夜”之说,所谓“过早”,就是吃早点,但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东倚解放路,西临长江南岸,是一条长约150米的百年老巷,曾因清代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

户部巷是历史悠久,声名远扬,小吃云集,人声鼎沸。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便是赖以生存的食店。满眼看去,豆皮,烧梅,米酒,糯米鸡,热干面,糊汤粉,糯米包油条,奶油炸香蕉,牛肉枯炒豆丝,… …,这是我们一家饕餮必须必的去处,在那油腻的巷子里挪动步子,睁大眸子,放开肚子,一番风卷残云,真不知胃里填充的什么,心情也是美好得一塌糊涂。

[从户部巷出来,乘14路公交到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昌东湖之滨,馆藏还是很吸引人的,其中尤以曾侯乙编钟、元代青花四爱梅瓶、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盖骨、吴王夫差矛、二十八宿天文图等藏品为稀世珍宝,象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自是不肯错过。

我们刚刚下车,就发现人流一字长蛇地排开,几百米长,嗬!黄金周参观博物馆,人民群众的素质很高嘛!排进长长的队伍,为了提前预热,也算是消磨时光吧!我在给儿子眉飞色舞讲了一番吴越恩怨后,满以为经过美人计,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等等一系列正面历史诉说的浸润后… …,于是问儿子:“如果有机会你是选择做夫差还是做勾践呢?”儿子“斩钉截铁”地说;“做夫差,我把勾践杀了,不给他卧薪尝胆的机会。”令我瞠目结舌,我说:算你狠!呵呵!

篇幅所限,我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1965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上面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剑的主要成分为铜,出土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完全隔绝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用于祭祀或宴饮。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钟上都有错金铭文,“曾侯乙作持”,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既美观又实用。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这套编钟深埋地下二千四百余年,至今仍能演奏乐曲,音律准确,音色优美。

湖北省博物馆消耗了我们近一天的时间,但在古老的楚韵里行走,神交古人的风采,实在是我的偏好,但愿平生览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味母亲的千年历史,若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10月5日早起打的(8.5元)去武汉关轮渡码头,结果雾大停航,于是返身做公交1元/人到古琴台下,再打的5.5元到归元寺,归元寺香火券20元,在门前的甜食馆过早,汤包6元,豆皮2份6元,热干面2元,绿豆汤1元,豆浆1元,饱!]

在归元寺的门口,我们有幸目睹制作武汉小吃—豆皮的全过程,儿子已经记录在他的文章里,我也浪费笔墨赘诉一二:豆皮其实与豆制品无关,首先在锅里摊一张圆圆大大、色泽金黄的鸡蛋饼,再将蒸熟的糯米饭均匀地摊放在上面,然后撒上浸满油香的熟笋丁、熟肉丁,把饼翻将过来,煎上个把分钟,待糯米完全粘在鸡蛋饼上,就用刀象割豆腐样纵横两向切开,于是一块块喷香的豆皮就放在口水四溢的食客面前了,说的不如吃的好,呵呵!

归元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湖北四大佛教禅寺之一,寺内的建筑、佛教经典以及各种佛像历经“文革”浩劫而完整保留了下来,实为不易。其中尤以罗汉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罗汉为显著特色,1850年,归元寺僧及民间工匠历九个寒暑塑成,雕塑艺术之高为国内所独有,到归元寺数罗汉现已成为武汉民间的一种习俗。

数罗汉,是归元寺的招牌,我们也不能免俗,各自随意找一尊罗汉开始,按自己的年龄数去,默默记下,出门花10元请那张罗汉帖,于是我得了四句偈语,最后那句是“无私奉献保安康”,唉!不如同行的两位命运好啊!

寺内梵音缭绕,佛香袅袅,人不很多,给我印象较深有两处。一是放生池里的乌龟多如牛毛,据说最大的有百岁之上,堪称龟中“长老”,大大小小,或摆动着笨重的身体在浊水里游荡,或伸直脖颈懒懒地在石台上晒着太阳,好不惬意的样子,羡煞人也!二是藏经阁前一副对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我和妻读了数遍,细细体味,奥妙无穷,领悟人生,通透无比。

[在归元寺乘401路2元/人,至东湖磨山,颠簸了1小时左右]

东湖因位于武汉市东郊而得名。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边游人如鲫,河堤上人车交错,湖面宽阔,颇有气势,但没有西湖秀气,“若把东湖比西湖,浓妆艳抹也枉然”,还是气质问题,但愿武汉的朋友不要拍我板砖哦!

妻弄来几个巴掌大小的其貌不扬的小西瓜,可吃上才知道又水灵又甘甜,或许东湖也是如此,改机会再尝吧!

[乘413路至珞珈山]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东郊,巍峨横亘,冈峦连绵,与东湖水色交相辉映,成为一组胜景。山原名为落驾山,珞珈山现在这个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因“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辟山建校的艰难。“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的武汉大学坐落在珞珈山之西部,依山构造,建筑精美。

在武汉,珞珈山就是武大的代名词,我们在“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前留影,这是儿子的必修课。武汉大学环境宜人,比东湖少了很多聒噪,于是我们就在桂花树下的草坪里歇息,享受着绿荫和绿茵,舒缓我们连日奔波的苦楚。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来到了汉口江滩,其实这是个大的公园,江滩公园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到了晚上,灯光璀璨,江风习习,在江滩的留连中,我们终于找到了传说武汉餐饮界的“航母”—亢龙太子酒轩,等座的坐了黑压压一片,倒是有西瓜奉上,服务还是蛮好的,碰巧有婚礼,我们也跟武汉人“俗”一把,

但没有混吃喝,呵呵!

[10月6日,我们重复着打的、轮渡、过早的生活,仿佛我们没有一丝厌倦]

武汉又是一个很平民化的大城市,不同阶层的人都愿意去户部巷吃热干面,到吉庆街啃鸭颈,这是所谓的“俗”。在汉口至武昌的轮渡上,这是感受武汉知名女作家池莉笔墨风情的地方,武汉的气息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推着电动自行车,麻木地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习惯的以舟为车的市井生活。而我们则新奇地观赏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甚至那闷闷的汽笛声都如此的耐听。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它仿佛象一把越王勾践剑平静地放在宽阔的江面,展示它的威武和雄壮,连接着汉阳和武昌的龟蛇二山,横跨万里长江之上。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铁路,可让万吨巨轮通行无阻。

站在桥上眺望四方,大江东去,雾气中矗立着故人西去白云千载的黄鹤楼,你尽可以去寻找“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适应了武汉的大气和俗气时候,我们却要道别离了,悄悄地我们走了,正如我们悄悄地来,带走了记忆,留下了脚印… …

来到武昌火车站,亲眼目睹震撼无比,传说武昌火车站气派的很,名不虚传,据传铁道部长是武汉人,所以… …

我们在肯德基里消磨着最后的武汉时光,总是在离别时要依依不舍,想想但那江汉的圆月依旧还会暖暖地在我们头上烘着,陪伴着我们一生一世,心里便偷偷地笑了… …

圆葱追记于2009年10月22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