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梅里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9-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总有些东西,一想起来,哪怕稍纵即逝,也会令人心跳不已。譬如梅里雪山。

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3座,号称“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高6740米,乃云南第一峰,更有老外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山。每年都有无数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前来绕山朝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转经”。而至今尚无一人能成功登顶的记录,更让梅里显得神秘莫测……

这一组组数据,一件件轶闻,只是听说也足以使人心潮澎湃了。等真正到了丽江,到了香格里拉,才发现无论多么神奇的传说,多么瑰丽的辞藻都无法真正描述出当地人对神山的敬仰之情。梅里,玉龙,白马……提到这一个个充满魔力的雪山之名时,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流露出一种特殊的光彩,从他们眼睛里,你可以看到自豪,激动,幸福,更有虔诚。曾经,在神山的呵护下,他们创造了灿烂的东巴文化,迷人的摩梭风情;如今,神山又从五湖四海为他们带来了无数游客,既让他们了解了外边的世界,又让自己民族的精髓声名远播;未来,他们还会在神山的守护与指引下,继续开辟辉煌的明天。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们对这些神山怀有那般特殊的感情。

刚到丽江,第一眼看到的是三个正在吃饭的小姑娘,就在新城通往大研古镇的一个巷口。她们吃的很普通,穿的也寻常,但脸上的那种快乐却是非凡的。那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无忧无虑,一种只有属于孩子们才会有的纯真笑容。三人同坐在一条长石凳上,边吃,边聊,边笑。吃的不过是街头最寻常的东西,可眼里的满足会让你觉得那一定是世上最美味的食品;说话的声音不大,可脸上的神情会让你觉得那一定是世上最有趣的话题;也许是女孩子的缘故,笑声同样不大,但即便是随风传来的淡淡一阵,也会让你觉得那是世上最动听的音律。这样的场景,在城市里,在那些吃肯德鸡,麦当劳,为父母期望所压,被书本作业所累的孩子身上,很难看到了。于是从那一刻起,我固执的认为,只有这样的童年才算是真正的童年。

在丽江我们住的是自由生活驿站,看到很多游记里面有提过,听说瑜飞和小石头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关于自助游线路的参考,于是我们提前预定了自由的房间。很喜欢自由驿站的院子,很是舒服,房间里面的设施也不错,性价比很高。由于和既定的行程不一样,我们没有参加diy的活动,在瑜飞和石头的帮助下我们约了几个同住在自由的朋友自己包车去梅里。出丽江后的第一站,是拉市海。一片不大不深的湖,一群不多不少的牛。最可喜的是人少,几乎没有什么游客。于是安静,却不是令人窒息的安静,而是一种惬意的静,祥和的静。在这片安静中,你听得到微风溜过青草而带起的沙沙声,听得见卧在岸边的水牛那慵懒而和缓的呼吸声,还能听到湖中小鱼欢快的戏水声,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初始时,云多而厚,水天一色。岸边的那片芦苇,远远望去犹如一道绣在天际的金丝线,而散落其中的民居,便是这金丝上的颗颗明珠了。

雨,终于还是来了。如同一场期待了很久的邂逅,你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可真来了,还是会觉得突然。雨,不大也不小。但绝不会让你产生躲避的冲动。于这湖上,于这雨中,你感到的只有平静,彻头彻尾的平静。雨水所洗刷走的不止是一路的风尘,更有心头的碌碌浮华。雨,无声息的停了。正像那场期待了很久的邂逅,没有激情的拥抱,没有热烈的问候,不过是轻轻的一点头,淡淡的一抹笑。但哪一刻,依然美的无法形容,深深地植入记忆里成为永恒。

雨过天晴,阳光便直射下来。无风时,湖面平滑而清亮,宛如一大块靛蓝色的玉盘横亘于山谷之中;山色葱郁而秀丽,与湖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待到轻风掠过,只见波光粼粼,涟漪微漾,顿时觉得满眼浮光掠影,异彩激荡。伴着远处传来的渔歌,绵长而悠扬,一时间竟真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一路上,年轻的船老大除了偶尔介绍些拉什海的典故,便很少再说话了。最多也就是看着我们这群大呼小叫的游客微笑,平静的一如这池湖水。但他划船时的眼神却又分明写着一种坚韧,屹立船尾的他,所撑起的仿佛不仅仅是一只船,一只仅用来谋生的工具,他是要在这如画的山水间,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上岸后,和一位放马的牧民聊起来,第一句话就让人咋舌,“我已经在这里养了三十多年马了”。在牧民爽朗的笑声和自豪的眼神下,我只有钦佩。都说艰苦的环境才会磨练人的意志,可是在这种湖心撒网捕鱼,湖边牧牛放马,聆听鸟鸣啾啾,放声渔歌阵阵的生活中,在这样安宁祥和的环境里,却同样历练出了这样的坚强,这样的执着,看似奇怪又不奇怪。实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在经过一整天,几百公里的长途跋涉,于傍晚时分,终于到达了坐落于梅里脚下的飞来寺。又熬过了一个漫漫长夜,终于等到了黎明,终于可以去看仰慕已久的神山了。可是梅里,梅里,山如其名,倒也真正是“没理”我们。连续多日的阴雨,厚的快要坠落的云层,除了偶尔在云的罅隙间窥探神山于惊鸿一瞥外,终究是未能看到传说中令人眩目的“日照金山”。

遗憾,又是遗憾。

带着遗憾转身欲回旅馆,却不知何时起,在观景台下坐了位红衣僧人。彼时,天空乍亮,雾气未散,天地都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蓝色中,青山绿草,白塔红袍,远处五色经幡随风缓缓飘舞,天空有几只黑鸟飞过,“呀呀”之声,响彻山谷。一刹那间,人群失去了喧嚣,天地间只有摇经轮的“咔咔”声与僧人低沉的诵经声。那节奏平缓的好像在对神山诉说着自己的心事,整个世界为一种虔诚的氛围所环绕。这一刻,也许很短,也许很长,我只觉得心里似乎抓住了什么……

无法忘记的还有在梅里山下义务修路的两位老奶奶。山路崎岖,不时有碎石滚落,道路很难保证畅通,修路自然成了山区里的一大工程。可修路很苦,义务修路就更难得了。两位老奶奶修路,更是第一次见到。过路的司机都是主动停车,要么问候,要么给她们几元钱。两位老奶奶也不多说话,只是笑笑,手中修路的锄头,却从不停止。修路是义务的,交费是自愿的,如果说梅里雪山是世上最美的山,那么这个“路口”,算不算是世上最美的路口?

同样无法忘记还有爽直幽默的纳西导游。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无数的美景,可是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似乎比美景更多。

是的,就是这群神山脚下的子民,就是他们,用自己特有的风俗,特有的品格,过着一种特殊的生活,一种只有神山下才会有的生活。你只要到了这里,立刻就会爱上这神仙居住的地方,爱上这神仙一般的生活。

所以,梅里,梅里,山如其名,真正是座“美丽”无比又“魅力”十足的神山,关于她的传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笼罩在这神山顶上那太多太多的光环,也不是寄托在这神山身上那太多太多的希望,而是跪拜在这神山脚下那太多太多的虔诚,正是这些虔诚的人们,千百年来不间断的香火,不间断的繁衍,不间断的劳作,才使得雪山永远保持着神一样的青春,神一样的圣洁。

最初想看的,没有看到;最终看到的,没有想到。这是遗憾?还是幸运?

我,又是该遗憾还是该庆幸?

期待我的下一次梅里之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