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酒店:奢华/度假/商务酒店分界不清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9-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那些国际酒店品牌最初进来的时候,占领市场,占领尽可能大面积的市场,一家酒店往往就在满足政治会议、商务交流以及外宾旅游等各种不同类别的需要。因此,从一开始,它们并未拿出自己集团在全球的各种不同品牌进来,它们需要的是中国人知道它的一个品牌(例如,喜达屋集团的喜来登),而不是分得那么清楚的这个是奢华,这个是商务,这个是度假。

在起初进来的阶段,国际品牌占据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这多是四星、五星的高端酒店,现在则在二线城市铺开了经济型酒店,例如雅高的Ibis在成都、天津的门店,更为重要的是当本土的如家快捷等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成熟起来时,普通商务客人已经被纳入了一个细分市场,因此高端商务酒店也就被重新提起。这是商务酒店近年来被再次提起的基本背景。

1不商务的酒店是怎样的酒店

月薪千元的服务生怎能照料年薪百万的人的需求

●陶均(男,公司管理人员):

酒店服务方面,我并不认为北京的商务酒店是专业或成熟的。在我参加的众多商务活动中,麦克风不出声音或者投影仪无端卡住的情况并不是一两回了,有些情况发生时甚至是美国的某个州长在台上做商务推荐。

酒店业,尤其是高端商务酒店其实是中国最迅速全球标准化的一个产业,因为它的业主和管理方实施的是分离管理的模式,我们走进去的很多酒店(例如长城便是喜达屋集团在管理),其管理方都是国际著名的酒店集团。但是管理层实现了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服务就能全球标准化,酒店产品的最终实现便是最基层的服务人员与客人面对面的接触。据我所知,大部分五星商务酒店的服务人员的工资在1000元-2000元之间,你怎么可能让一个月薪1000多元的人去理解和照料一个年薪上百万的人的需求呢?因此,商务酒店强调各自硬件设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改变和竞争的是他们最基层的服务人员的待遇、培训和日常管理。

五星级酒店一度旅行团小旗招展

●魏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与休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