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专家为保护四合楼院支招
位于省会中山路与公里街交叉口西北角的一座四合楼院(以下简称19号院),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本报8月6日9版曾进行过报道)。8月25日上午,石家庄市召集该市商业、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如何保护这座四合楼院进行探讨。多数专家赞成将四合楼院迁至正太广场进行异地复原。
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高级顾问李文学认为,有人说19号院承载着一定的晋商文化,但晋商文化在石家庄的商业发展中并没起到最主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讲,19号院的历史价值不大;如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号院完全可以迁移到正在建设的正太广场(原名百年广场)进行异地复原,与解放纪念碑、大石桥、正太饭店等一系列历史建筑一起形成石家庄一个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建筑集群。
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曹润亭说:“把19号院迁到正太广场,形成现代商业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两种文化态势,是现代与历史的统一,也是历史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统一。这样成功的例子有很多。”
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树声建议:“搬迁后,可在其原址竖起石碑,铭刻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事件回放 今年6月初,石家庄市文物局在火车站北侧,南大街东侧的拆迁工地上抢救下了一座老建筑,即19号院。据考证,这是石家庄市区现存唯一的四合楼院,为民国早期建筑,原是晋商的一处钱庄,后作为日伪和国民党特务机关驻地,关押和迫害过革命志士,有极大的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