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山一湖”到“三大板块” 安徽省构建旅游发展大格局
从发挥“两山一湖”的辐射带动作用到皖南、皖北、皖中“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安徽旅游由点及面,构建发展大格局。
1979年7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健步登上黄山,发出了“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这饱含希冀的话语激发了安徽兴旅的热情和决心,作为安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宣言永留史册。
30年来,安徽省结合实际,制定了不同的旅游发展战略。初期,提出了“适应新形势,建立大旅游”的战略,黄山、九华山等地旅游业率先启动和发展。随后,以“打好黄山牌”为主抓手,将黄山作为安徽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进行重点建设。在旅游业初见规模之时,省政府不失时机地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决定实施“抓‘两山一湖’,促旅游发展,带全省经济”的产业发展战略。
在“两山一湖”的辐射带动下,安徽旅游呈现勃勃生机。然而,在区域发展上,长期存在的“南热中温北冷”格局导致我省旅游业很难形成集群效应,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例一直不高。2006年,安徽省调整旅游发展思路,积极打造新旅游圈,着力构建“三大板块”,即大皖南国际性旅游区、泛巢湖国家级旅游区和新皖北区域性旅游区。在此基础上,还将建设合肥、黄山、芜湖“三大旅游中心城市”,规划建设面向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产品群。
热点地区“二次创业”、温冷地区快马加鞭、产业支点显著增多,安徽旅游的发展步伐铿锵有力。2008年,全省接待游客1.01亿人次,同比增长26.58%;
旅游总收入达到737.12亿元,同比增长27.97%;占全省GDP比重8.31%,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超过了经济学界普遍认可的8%的支柱产业的比重标准。在中部乃至全国,安徽旅游的进步同样明显:2005年,安徽入境游客接待量位列中部第3位,2008年上升至第1位;2005年,安徽入境游客接待量位列全国第18位,2008年上升至第13位;2005年安徽旅游总收入位列全国第18位,2008年上升至第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