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齐鲁--潍坊、蓬莱长岛、威海、青岛(综述及攻略)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气候

山东的内陆是比沿海热的,想当年从泰山上下来,整个脸由白变红,由红变黑,都在一天一夜之间。这次放聪明了,涂了防晒霜,总算黑得不那么明显。五月的山东沿海,如果下雨,是阴冷阴冷的,穿羊毛衫都不少;然而太阳一露脸,那是辣辣的。非把人熬出汗不可。总的说来,出门必须一件短袖一件外套,穿一件早晚会冻死,穿两件中午会热死。不过在熙熙攘攘的街上,挡不住的海风一吹来,往往使人精神一振,那种凉爽的感觉让人毛孔都展开了,抬头看看天空,那么的湛蓝,像孩子的脸那样无暇、清澈,心情就没任何沮丧的理由。交通铁路北上去山东,走中线很方便,去济南的车四字头、快车、特快都有,不过去海岸线的车就相对少了,而直达青岛的就只有K296。如果去曲阜、泰山、济南,那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车次了;而如果要去潍坊、威海、烟台、青岛,那只有2582和K296可选择,这两列车按速度排都是垫底的那种,倒不是时速慢,铁路提速之后,时速都在180Km左右了,但是这2种车都是属于等候避让车种,特别是动车老大的出现,为了和谐,四字头和k字头只好忍气吞声了,曾经在苏州北站等候半个多小时,眼睁睁看着5辆D车嗖嗖而过,才让我们K车进站的......总结下来的是,除非日程紧迫,不然别去挤那两列车,因为非常拥挤,我们在2582上坐过洗手间的台盆儿、热水炉子、还有人把行李搁垃圾桶上的,挤的时候呼吸都困难,还听到门口的MM哀求往里挤一下让她上车的,简直是旧社会......如果时间有宽裕,大可在济南转车,济南发往山东其他各地的车是多如牛毛的,有钱的可以坐D车去青岛,其他车也分别可以去各海岸城市,甚至汽车也是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公路这就要说到山东的公路了,建设得相当成熟,而且沿路风景也不错,上山下坡,一路都舍不得放下相机的--其实拍不出什么美景,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长途汽车没有拉人现象,只是从潍坊到蓬莱的时候,在潍坊汽车站没有直达蓬莱的车,司机说买全票,坐到黄城,会帮着拦车去蓬莱,是免费的。这让我们想到广东无处不在的运猪猡。不过我们用自身证实了山东大汉们还是比较正直的,换车并未多收费,只是说走高速多收每人3元,也无从去追究其真假了。威海到青岛的车是沃尔沃,很宽敞,发放一盒伊利优酸乳和一盒饼干,还提供茶水,当然费用也是相当的,要八十七元。服务员小姐的态度并不好,挺不耐烦的。记忆比较深刻的是青岛的汽车站,分四方汽车站和内蒙古汽车站,其实相距几百米,但又仿佛只有一个出口,让等候的人们找不着北,还有个四方火车站也在不远,问交通协管员,他们都犯晕。内蒙古汽车站那个破呀,真是委屈了我们英姿勃勃的沃尔沃。汽车像颠山路一样歪歪扭扭开进去的,老大说好像真到内蒙古了—_—!!出口只留一个人的缝儿,门口站着出租车拉客、地图小贩...要等个人真的很困难。公交无论在潍坊、威海还是青岛坐公车,感觉就二个字:悠闲。开车的速度是四五十码的感觉,但不会有在等客的感觉,因为他们不会刻意踩刹车,一般晃到十字路口,差不多正好红灯翻绿灯,你才发现其实开的快也得停下等红灯,而我们这边的司机就不会这样了,他宁愿飙到路口才猛的停下,为下一次起步有个领先的地理优势。这些城市都已实行无人售票,所以带足钢镚儿是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投入五元,那么回收四元还不太辛苦,万一手里只有十元,那可有你在车门口守着了。如果山东可以实现全省公交一卡通就好了,到任何一个城市就买一张卡,投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里有个题外话,好像各地群众都比较喜欢纸币而摈弃钢镚儿,纸币比较容易折旧,所以手上那些绿色的一元常常是脏兮兮软塌塌的,时间久了还容易和旧的十元混淆。曾经在湖南问过当地人,为何不喜欢硬币,回答说太重,容易掉......至今我不能理解。潍坊的公交车已经实现GPS导航自动报站系统的覆盖,潍坊的车不多,但足够跑遍全程,还有一辆环城的16路。车上乘客很少,但车绝不少,不会让人久等。威海的公交线路更多,但一个缺点是站名多以企业名而非路名命名--可能公交公司会有这方面的收入。本来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大企业还算稳定,小企业或许已经改朝换代。于是常常出现报的站名和路边指示牌甚至车上的路线图不符,让人云里雾里。而到了青岛,无论外地客还是当地人都说青岛的公交四通八达,看看地图也有上百条之多线路。只是这些城市共同的问题是公交末班车太早结束,青岛10点已经没什么公交在运营了,威海是八点左右,潍坊有些车七点不到就停开了,这让想一次玩尽兴的游客以及习惯夜生活的游客均很沮丧。那么剩余的选择只有出租车了,几个城市的起步价在5-7元不等。只不过当我们打算四五点去看日出的时候,都没有把握能在清晨的街道上看到出租车的身影。威海的路灯很人性化,灯柱上除朝马路的一边顶端安装路灯以外,在朝人行道的内侧,离路面几米的地方还有人行道路灯,省去了材料、多出了地面空间,很值得借鉴。马路像潍坊和威海这种新型的城市,会让人感叹于其马路的宽阔和整洁,马路多为双向八车道,中间有绿化带隔离。人行道基本上都铺有彩色地砖,这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的优势了。通讯火车一路南上,途径许多城市都能收到中国联通和移动发来的欢迎短信,附带了对城市几个词的简介,很有特色,至今不舍得删,有些气象台发来天气预报很实用。收录几条可爱的短信提示:-最实用的提示:“江苏联通欢迎您,温馨提示:出门在外,给家人打个电话。”-最扼要的介绍-“尊敬的用户:欢迎您来到人杰地灵之地-安徽。”-最详尽的说明-“欢迎来到山东省淄博市,这里是齐国故都,这里有蒲松龄故居,这里是丝路旱码头,这里有古老的大染坊,这里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这里有热情好客的淄博人!”-最工整的对句-“济宁:今夜到明天,晴到多云,15到30度。艳阳高照暖风吹,天干物燥多喝水。”-最简单的知识-“今夜到明天,晴...明日立夏,意为春季结束,夏季开始,气温将显著增高,雷雨增多。”-最朴素的妙语-“烟台今天多云间阴,有阵雨或雷阵雨...阴晴平常事,风雨自然景,电波传短信,都是关怀情。”山东各地打国内长途,费用在每分钟0.2-0.3元之间,现在习惯出门打公用电话了,手机打长途相对昂贵得多。人语言书上攻略写着说山东人说普通话,沟通没问题,其实并非如此。东北人说的才是普通话,山东话其实很难懂,其实他们只是在四声上有他们不同的发音,但组合在一起,又速度很快,一句话就把人给搞晕了。有一次在威海的荣成吃饭,饭毕老板娘问我:“咸不咸?”但她发的是第一声,我听成“鲜不鲜?”我猛点头,她很诧异,我看她的表情以为自己听错了,于是她又重复,我听还是“鲜”,两个人像外国人一样比划,晕的很。在我听来,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基本上当地人的话都比较难懂,所以如果要问路,尽量问年轻人,他们的普通话比较标准。

大多数人都很热情,对于外地人的求助都尽力相助。不过他们不像北京人那么爱侃,一般问什么答什么,不会主动延伸内容。老大是那种出门喜欢和各地群众交流的驴子,坐在车上特别喜欢和四周的乘客瞎掰,如果他和人家搭讪了,倒不会遇到冷场,无论中年的大婶还是年轻的姑娘,都会落落大方地和他交流路线和当地风土人情,路途长,聊得HIGH了,最后还互相留下手机号码,欢迎人家来自己家乡玩--很好笑的,素不相识的路途缘分,再见是猴年马月的事了。山东人话不多,但很爽快,有一次清晨拦出租去汽车站,坐上车习惯性想等司机问乘客去哪儿,或者问客人从哪儿来,玩些什么,给点建议什么的。结果那个山东大哥硬是一声不吭,车还是笃悠悠的速度,有一段路面是正在修的。老大忍不住说,这段路真糟呀,我们要赶汽车呢。司机大哥一听,油门一踩,马上风驰电掣,直到目的地,除解释要付一元燃油费,仍一句闲话都无,彻底佩服。城市里坐车基本上都很空,所以基本上没有挤车、抢座位的现象,可以说文明也是要有条件的。在公交车上看到几个人为一个抱小孩的让座,感觉这是个很文明的城市。做生意的山东人也很直爽,不弯弯肠子,可以提供什么服务都事先说好,不缺斤少两,也不吹嘘夸大。临走前在菜场买了一些黄瓜、西红柿和熟菜,每次跟人说是要带上火车希望装牢固一点的袋子,他们都二话不说套上二个以上的袋子。穿着去之前就得知,威海、青岛都有自己的韩国城服装批发市场,价廉物美,到了那里为了风景也没去疯狂采购。不过从大街小巷的年轻人穿着上可见一斑,彩条衫,小披肩,鱼网袜,泡泡裙,娃娃头鞋......不过令人失望的是,无论色彩还是样式,都仿佛缺少一点起码的审美观。绿色和紫色一起,长袖和超短裙一道,或者大象腿上绑着半截黑色网眼袜,都令人叹息暴殄天物。年纪大的群体也比较喜欢时髦,可常常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缺点,要不穿紧身衣凸显了水桶腰,要不穿横条衫夸大了自己横向的身材......还有一部分群体不修边幅,不说也罢。住宿在网上看到许多文章痛诉长假之弊,说吃不好,玩不好,睡不好,物价飞涨。现在交通方面只要能买到票,价格是不上扬的,门票是规定好淡季和旺季价格的,此外就剩下住宿了。酒店业是靠旅游业过活的,平时价格再低无人问津,也得容许人家在节日里涨价吧。不过驴子的观念向来是吃苦耐来的,从来不去望一眼那些豪华宾馆酒店。此次出游,省钱也就省在住宿上。在黄金周,如果要住酒店,三四星级的即使有钱也未必能入住,。然而出去玩大多时间在外头,早上四点半起床,晚上十点不到不回去,在宾馆所逗留的时间不超过八小时,不就是洗个澡,睡个觉么,图他点热水和一床干净的席梦思,一个晚上几百大洋,值么?其实现在旅游业发达了,找住宿真不是件难事,在山东的各地火车站、汽车站附近,星罗密布的是旅馆招待所。话说回来,山东的家庭旅社、私人招待所和旅馆条件真不咋的,许多没有独立卫生间的也称为标准间,最后在青岛一家旅馆的标准间有了洗浴设施,只是在厕所上方安一个花洒,回去晚了老板娘说没水了,还是得去公用洗浴房解决。商业去城市旅游,本以为不用担心生活用品的采购。不过山东的旅游业使旅馆业发达了,其他却没有跟上。习惯于每天晚上去超市买第二天早饭喝的牛奶,却总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偶尔有个头疼脑热的要寻找药房,也是不知所踪。这点十分让人沮丧。值得赞扬的是景区的冷饮摊买冷饮并不涨价。不知是否国定假日的缘故,除了较大的商场以及和旅游业有关的商店,这些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店家在那几天是以卷帘门面客的,每当走到那些灰灰的门口,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萧条感。如果在旅途中没有带足替换衣服,不用担心。同样品牌的专卖店在中小城市的价格比大城市要便宜,潍坊的真维斯里面有几条八十几元的长裤很是漂亮,而青岛的阿迪达斯和耐克中的商品都在打折,一个大大的ADIDAS旅行拎包才189,好多商品绝对惊喜价。(感觉在做广告)饮食

总结山东的食物,就那么几个关键字:海鲜、水饺、韩国餐馆在每个城市都依然有着肯爷爷和麦叔叔熟悉的身影。当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是要寻找它特有的味道的,海鲜和北方菜是在山东就餐的首选。那些大葱呀蒜苗呀韭菜呀吃起来冲得脑门直发麻,有些醋拌的、芥末拌的凉菜也别有滋味。看明白了吧,这些都是对身体十分有益的佐料,基本上在那里不用碰猪肉鸡肉鸭肉,海鲜量不多却容易吃饱。关键是吃个新鲜,比如在南方很普通的濑尿虾,山东人称虾爬,五月到了产籽季节,拨开雌性虾爬,从头到尾一条红色的籽,肉味鲜美,籽味香浓。还有扇贝、毛蚶、蛤蛎等等......水饺是北方特色,但其实水饺并不如馄饨好吃,因为饺子皮厚,没味儿。打发饱肚子倒是很有效率。山东的水果也是品种繁多,好多叫不上名儿,值得一提的是草莓摊特别多,个大饱满,颜色鲜艳,令人馋涎欲滴。

(潍坊风筝广场)

(蓬莱长岛)

(饕餮海鲜)

(威海九龙公园)

(青岛基督教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