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游记
必须得承认我很懒,去年游的巴厘岛现在才开始动笔。总是觉得既然下一次旅程即将开始,又何必再想着已经过去的旅程呢?结果小梅批评了我,生活的这些经历应该与朋友分享,也应该和未来的自己分享,嗯,虚心接受。等我老的走不动的时候,不再挂念那些身外之物,但我会闭上眼,神游这些美丽的地方。
巴厘岛的海不如塞班那么蓝,甚至比不上海南,但它的风情绝不仅是在水上。独特的印度教文化和西方度假之风的影响让这里成为一个混合体。家家院里供奉的神龛、石雕像日式佛院一样精致,充满禅韵;而海边冲浪的比基尼男女却是另一道秀色可餐的风景。
海神庙独处一岛,海水的潮涨潮落让游人可望不可及,也许神灵就该是这样的,不能解决你实际问题,却能安抚你的心,从这一点来说,神就在你自己内心里。
圣泉庙里奇特太阳神驭双龙的石雕让我领略了印尼人的想象力和工匠的技巧。进圣泉庙得围一条沙龙以示对神的敬意,不知道为什么宗教的发展会认为人的肉体是对神的一种不敬,是为了让人区别于无衣遮体的动物吗?那为什么希腊的神,印度的欢喜佛又是如此“自然”?
乌鲁瓦图断崖、blue point、金巴兰海滩、热带梯田、活火山这些都构成了印尼人文与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内容如此丰富,绝不会让你轻易就进入旅游中常见的审美疲劳。
我们还去玩了waterbom,一个水上乐园,虽然上海也有热带风暴,但这里的设施更刺激,外加有很多身材婀娜的老外。看着一个个老外尖叫着从十几米高的水道滑落,不禁肾上腺素加速分泌。第一跳老公不在身边,享受了自由落体般的滑落和头晕脑胀的旋转后,我觉得不能让他错过这极致的体验。生拉硬拽后终于我们上了高台,当他把眼镜抓在手中时,我们又出发了,在空中尖叫,我发现女人其实比男人更喜欢冒险。
行程中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我早在上海就联系好了那里的旅游代理,准备去阿勇河漂流。说到漂流我不得不提到那对韩国情侣,我们同乘一条皮艇,后来又在2天内相遇了4次,最后一次遇见大家不禁哑然失笑,巴厘岛如此之小啊。韩国妹妹雪白肌肤,让人羡慕,还在我们面前换了衣服,老公故作镇定,心里却无比得意吧。
出发后巨搞笑的是遇到一船人,问我们道“where’re you from?”答曰“shanghai”,他们回到“hi,we’re from taiwan”。
漂流本身波澜不惊,两边的热带风光倒是很旖旎。想起在武夷山的皮漂才真的带劲,在急流的推动下皮艇全靠两船夫的出色技巧在巨石间穿梭,每每觉得要撞了,要翻了,要沉了然后化险为夷,最后在船老大“很容易翻船”的恐吓中从2米高处跌落,感受到夺宝奇兵般的刺激。相比之下,本次漂流真是老少咸宜。
还有不得不说的巴厘岛特色就是spa啦。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功力,我竟说服了老公同去。spa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被人做成了奶油蛋糕。先涂上一层黄的(去角质lulu),拿捏揉搓后又涂上一层白的(真的是酸奶),然后什么什么也搞不清了,反正最后泡完鲜花浴(满池的花瓣),穿着比基尼,在院子里的按摩浴缸里泡着温泉,喝着橙汁,吃着特色小点,真是很享受的。
守着美丽风光的印尼人靠为各路游人提供服务谋生,他们的收入虽然是印尼比较高的,生活却仍喜忧参半。那位为我们开了一天车的老人,用他不流利的英文为我们讲述巴厘岛人的生活,当我们给他5美元的小费时,他激动地不知所以;那位带我们去漂流点的司机小伙,连小学也上不起(在印尼连小学也不是义务教育),却在与游客的接触中学会用英语对话,当他无比羡慕的说上海很好,你们的英语真好时,我们不仅有些感慨。
回来的时候,遇到一群老乡,他们推着一车车的外销中华烟,大声地喧闹,随意地插队,虽然机场管理人员为了日益增多的中国游客学了几句中文“请排队,请站成一排”,但老乡们依然像到了自己的地盘一般兴奋,无视他人的存在。哎,不仅替他们感到惭愧,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过的太自我和忘情了。公共场合是否尊重别人的利益是基本素质的体现,而这还需几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