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古阁话“滕王”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这是诗圣杜甫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天旅居阆中时,在《滕王亭子二首》中,对阆中城北滕王阁宏伟建筑的描写,看似写景却是对滕王李元婴在阆中大学兴土木奢侈生活场面进行曲折地揭露与批判。

阆中滕王阁,与南昌滕王阁一样,都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滕王元婴建造供自己作为“宴饮歌舞、狎昵厮养、田猎游玩”的场所。南昌滕王阁由王勃作序而名,阆中滕王阁因杜甫题诗而著,杜甫两次游历阆中时,分别写下了《滕王亭子二首》、《玉台观二首》,描绘了它的豪华气派。

滕王阁位于阆中沙溪场玉台山上,在苍萃欲滴的树荫丛中,滕王阁气势不凡的皇家建筑掩映其间,玉台山石塔矗立,直插云际,伴随着山势上升,嘉陵江和远处的城池也逐渐清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滕王阁,是一座王宫式建筑。楼上楼下24根朱红大立柱,顶着两层檐的大屋顶巍然屹立。在阳光下,绿树掩映着红墙飞檐,一片黄灿铮亮的琉璃瓦,熠熠闪光,宛若金龙盘卧。在这里可以见到历代人对滕王阁的描写,了解滕王阁兴衰历史。

滕王名叫李元婴,唐高祖李渊之子,太宗李世民之弟,高宗李治之叔。因从小受尽宠爱,骄纵失度,屡犯宪章。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由寿州剌史调来隆州(今阆中)接任其兄鲁王灵夔任刺史。其实,这一调动也是对他再一次警告他该收敛自己的言行举止。但是,这个骄奢放纵的王子,并没把侄儿的警告放在眼里。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照皇帝的规格在阆中修建宫殿和高楼,称“阆苑”,为了个人享乐,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供自己游乐厮混。他在阆中五年竟乐而忘归,不思返顺长安。《新唐书》记载了他在阆中的一段劣迹:

滕王贬到阆中仍不遵守法度,而且更加放肆。他的录事参军裴韦劝谏他,话没说完,他抓住头发便打。裴韦只得另想办法报告了高宗皇帝李治,李治也拿这位叔老子没办法。一次大赏亲王时,李治赏给各亲王彩绸五百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李治并随送麻信说:滕叔的钱帛已经很多了,不需要我赏赐,现在给你两车麻,让你做穿钱的绳子。这是李治对他叔叔的委婉劝告。

但是后来也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滕王这些所作所为是他在争夺皇位的激烈政治斗争中采取的“韬晦之计”,使滕王的劣迹有口皆碑,对皇权不感兴趣,而不被朝廷重视,因而躲过了李世民、李治对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在阆中滕王阁,现在还保留着唐代佛塔一座,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有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人们在参观时发现,该塔有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无论朝任何一个方向看,塔身都朝一边倾斜,独特的视觉效果,在文物界和建筑界引起轰动。被称为“唐代斜塔”,经过专家考证,由于此塔建筑艺术珍贵,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此塔为滕王修建,原为三座,是因为他修建此塔作为灵魂的忏悔,以求神灵保佑,积下阴德。但是现在的风水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阆中的风水建筑需要而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