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佛国四川行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 . 也许是因为想彻底的发泄一下上半年100多天晚上在定西路上课带来的太多压抑,这次选择四川的仙山佛国-峨眉山作为假日的目标,准备用大汗淋漓的爬山将内心堆积的阴郁排放出来……出发之前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位徒步墨脱一周的户外运动者事后发出的感慨:“在那段徒步的日子里,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心中很是戚戚,希望我这次的爬山之旅也能略微实现一二……

. . 这次行程买的是Ctrip上的自由行PASS,2007年10月1日 在浦东国际机场乘坐川航3U8962上海-成都的航班(11:05 ~14:00)出发,飞机不出意外的晚点了一个多小时,从双流机场出来抵达第一个歇脚点-汉庭快捷酒店(成都武侯店)时已经是超过下午四点了。出了宾馆马不停蹄的赶到第一站金沙遗址博物馆,看看那岁月久远却依旧色彩斑斓的宝石和各种器具,用四川原始社会老祖宗的灿烂文化给此行打底后,再到那声名显赫的杜甫草堂巩固一下自己的人文修养,看看这些深邃幽静的红砖青瓦,这些郁郁葱葱参天的乔木,也许只有这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物质,才能有足够的气势让今朝傲气十足的现代人安静的凝望过去……出了杜甫草堂怎能不去那毗邻武侯祠大名鼎鼎的锦里,那里有着许多中国旅游景点都有的元素:看起来诱人但吃起来实在一般的各种小吃,充满中国色彩娇艳欲滴的大红灯笼,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各色人流,还有那林林总总做工粗劣没有什么地域色彩的小工艺品……

. . 第二天出发真正前往峨嵋,一路上充满了憧憬和期盼……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对峨嵋有更深刻的印象,下午先是去距离峨眉山不到一个小时的乐山做了预热……著名的乐山大佛坐落于乐山城东的岷江、青衣江、大渡灌三江汇流处,是一尊依山凿成、举世无双的巨型石刻弥勒坐佛,通高71米、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脚背宽8.5米。乐山佛作为世界第一大佛,俯视浩荡江流与锦绣红尘已有一千多年。大佛没有给我太大的印象,因为人山人海的旅游人群让人真正的见识了四川作为旅游大省的风范……无论是大佛身边供游人走到佛脚下观光的栈道,还是佛前三江汇聚的江面,满眼望去都是黑压压的人群,我只能在排满长龙的人群身后,无奈的远远观望一下大佛头顶的螺旋罢了……

. . 好在入住的峨眉山大酒店就在峨眉山脚报国寺旁很是方便,泱泱的从乐山回到峨眉山的晚上不甘心在峨眉山博物馆里的买了进山的门票(120¥)走向了山脚的报国寺……报国寺原先是叫会宗堂,伏虎寺曾经叫过龙神堂、药师殿、虎溪精舍,雷音寺明代名观音堂,清初更名解脱庵,光绪年间才叫做雷音……峨眉山现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各个都有一本不小的沿革和来历,让人叹为观止……在雷音寺工作人员打开吱咋木制门闸放我出门的声音伴奏下,我做了当日最后一个出此寺庙的游客……

. . 10月3日8:30左右坐上报国寺至雷洞坪的观光车,开启了行军的序幕……一早云雾蒙蒙的山路上就已经出现交通阻塞,旅游大巴好不容易爬上雷洞坪的停车场附近,因为没有了场地而只能让游客提前下车自己走到接引殿(在那里有直达金顶的索道)。一个多小时气喘吁吁爬到金顶的途中,每次提脚时都觉得肺部氧气的容量实在不足够支持,还好悬浮在空中的雾珠一直环绕在炙热的脸庞边,用不断的喷涂将脸颊的温度略略降下来一二,只觉得身上的T恤湿了又湿,不知道是因为大汗淋漓的汗水呢还是这满山清新的雾珠……

. . 峨眉金顶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最大的佛教朝拜中心之一,也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最富盛名的是四奇:日出、云海、佛光、圣灯。1996年与乐山大佛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金顶海拔3077米,是峨眉游山的终点,也是峨眉山奇景最集中和佛教文化集中体现的地方。2003年自提出建设“中国第一山”的目标后,峨眉山先后投入2亿多元,进行文化景观与配套旅游基础设施的打造。金顶改造工程拆除了影响金顶景观的703电视台、气象站等建筑,重建以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的十方普贤铜像为中心,金殿、银殿、铜殿分布周围的景观,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佛教金属建筑群。金顶上建于唐代的华藏寺高耸于岩顶,因为屋顶为锡瓦所盖元代时又被称为“银顶”,相邻处则是风格平实的卧云庵,所谓云上金顶、天下峨嵋……

. . 在金顶短暂歇息后,开始了下山的跋涉……这天走到万年寺的里程包括:

1、雷洞坪至接引殿: 1.5公里

2、接引殿至金顶: 6 公里

3、金顶至雷洞坪: 7.5公里

4、雷洞坪至洗象池: 7.5公里

5、洗象池至万年寺:10 公里

. . 这些路程总计大概有32.5公里的山路,而且峨眉山的山路是忽高忽低,所以虽然总体是在下山,但屡屡要做爬上山的运动。没走多一会儿就到了金顶附近的猴区,才对捧着矿泉水瓶的猴子赞叹其聪明时,冷不防被2只凶恶的猴子扑上身来啮咬,我被吓得连连惊叫,听到求救声音赶来的工作人员赶紧用竹棒赶走了那2只凶猴子,略带惊讶的问我:“你怎么一个人走山路的啊?你一个人要带根棒子赶猴子的啊!”呜呜,我无奈的看着大腿上被猴子抓破的裤子,还有露出来有着一丝嫣红血迹在上面的乌青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心有余悸的我在路边捡了根树枝继续我的下山之行,遗憾的是聪明的猴子看到我有了防身武器后,就再也没有在我目前出现过半个影子了……晚上19:00左右坐在万年寺停车场上的回程大巴上时,瘫在座位上的我只觉得自己已经耗费掉了最后一丝力气……

. . 10月4日在旅游中心坐上报国寺至万年寺的观光车,继续这行军的步伐……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现在万年寺的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加上原有的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万年寺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常听广浚和尚弹琴。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和《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万年寺的景致非常优美,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白水秋风”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 . 在万年寺拥挤的人群中静静的听了一会儿《大悲咒》后,开始了下山的跋涉……这天走到报国寺的里程包括:

1、万年寺至清音阁:3公里

2、清音阁至伏虎寺:10公里

3、伏虎寺至报国寺:1公里

. . 这14公里的山路,不曾包括我在中峰寺走岔的部分。中午时分我一个人走到中峰寺时,恰好看到一位清秀的小沙弥从寺中走出来,我就懵懵懂懂的跟着他走下了寺庙前的小路,没多久他就在树林中停下脚步打开背袋捧书而读了,而我沿着那条长着杂草的石径继续下去……路越走越滑,灌木丛中挡在路上蜘蛛网越来越多,不知名的飞虫不知何时就冲到面前,心中不由暗暗发慌,但是就此回头也实在是不太甘心。继续走下山,眼前一条小溪挡住了去路,双腿发软、脚下一个踉跄的差点就跌倒山溪中……咳,没得选择的只能原路返回了!在一个小时后连滚带爬满脸尘土的返回到中峰寺下那片树林里的时候,那个小沙弥依旧捧着书静静的站着,我心中暗骂:“知道吗?差点被你害死了回不来了!!!”也许这就是人生命的不确定性吧……

. . 回到成都的最后一天,依旧走马观花的来到了青城山和都江堰,青城山为邛崃山系中的一个环扣。山峰呈形排列,状如城廓。山上林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山”。

. .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排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宝瓶口进水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

. . 这次亲近四川之旅,流汗是主要目的而且达成心愿,很是开心快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