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青岛威海四天五夜游
03年的9月因公曾去过一次青岛,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只是到海边走了走,没有时间细细游历,由此在心中留下了一个引子。今年集团夏季让电放假9天,同事们纷纷出逃,勾起了我对青岛的向往,恰好女友想到威海她外公的老家去看看,因此就定了。虽然两个人都没有自由行的经验,但还是很快就决定了不随团,自己安排行程做主人,网上看了几天驴友们发的帖子,拟了计划和预算,订好机票,就满心欢喜地等待七月末的来临。
N1:上海 - 青岛
30日下午4点多到了虹桥机场,却因为上海暴雨导致许多班机延误,原定晚上6点15分的班机直到9点50分才起航。12点10分坐上机场巴士到海天大酒店(15元/人),跳上出租车直奔凯越青年旅舍(济宁路31号,四方路口,0532-82845450,13589384710)。出发前的两天原委托预定住宿的青岛旅游网告诉我房间没有了,一气之下决定另投他处,在百度上找到凯越,电话联系中他们得知我是在网上找到他们的,表示对网上的朋友会尽力相助,特地腾出一个小房间并马上去装了空调,特价100元。可以到了接待处我却傻眼了,他们以为我不来了,到电话恰逢我在飞机上,于是把房间给别人了。深更半夜他们看我们也实在没办法了,最后让我们两人免费在书房大沙发上对付了一宿,有空调,加了毯子,还算不错,也省掉我们一天的住宿费,嘻嘻。
D1:青岛栈桥及海滨,去威海
31日9点半出门到栈桥,天上飘着小雨,合着海雾,远处氤氲一片。沿着栈桥的长堤走到尽头是一座八角亭,样式很常见。而且楼的底层是XX贝类博物馆等等,大煞风景,感觉青岛相关部门并没有善待这个城市的象征。走下沙滩,才发现栈桥附近的沙滩很糟糕,建筑工地上的沙子都比那里的细,小石子也很多,水绝对称不上篮,而且很多人在拣拾冲上来的海带。看了一会儿,重新上到太平路,向东走。这条路虽然没有上海外滩宽阔,但一边同样是当年殖民者留下的西方建筑,一边是沙滩海湾,而且人行道上遍植碧绿的松树,修剪很精致,映衬着黄铜色的欧式路灯和红色的街面,令人悦目。随后来到鲁迅公园(5元/人),这是网上的朋友推荐的,进去之后觉得绝对物超所值。相比外面的人山人海,里面人迹稀少,草木茂盛,虽然没有沙滩,但土黄色的大石在海浪的冲刷下有另一种风味。出了门坐上Taxi,司机介绍到了河北路上的劈柴院,结果被“劈”地很惨,两个人花了120元,而且老板凶神恶煞,绝非善类,奉劝各位看官千万不要去。
下午2点赶到四方长途汽车站,买了3点去威海的车票,Volvo大巴,78元/人,3个半小时车程。中巴车便宜20元,4个半小时车程。顺便提一下,青岛去威海的高速公路路况很好,觉得比上海周边的好,威海的巴士小姐服务也很好。到威海已经6点半了,Taxi 18元到了威胜大酒店,海滨北路46号,正在市中心,对面就是刘公岛。在旅游码头边上点了海鲜,两个人70元,过后肚子有点意见,于是对海鲜的向往彻底灭绝。
D2:9点半感到长途车站,订了下午4点半回青岛的车票,然后坐Taxi到旅游码头去刘公岛。一路上沿着威海海滨,经过海滨公园和威海公园,虽然没下车,但还是看到风景很好,蓝海绿树,行人数量和青岛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可惜没有时间去走走,不过值得推荐。去刘公岛往返船费40元/人,和快艇环岛游玩费用40元/人捆绑在一起。上了岛坐上环岛的电平车(10元/人),沿路有不少当初北洋水师的上课,训练,休息以及战斗过的遗留建筑,其中一些目前已作他用。有一尊邓世昌和他的爱犬的铜像,可惜司机没有停,只能匆匆地拍照留念了。回到原地,走进甲午海战博物馆,只有描述战争导火索-丰岛海战的宽幅3D电影还算有些新意,其它感觉都一般,不过悲愤之情却不自禁地在心头涌动。刘公岛景色并没有想象中那般优美,不过之后的环岛快艇游览倒是让人精神一振。坐在船围有天棚遮蔽的露天座位上,看着碧蓝的海水被船身劈开,泛起的水花摄人的白,比青岛的海喜人多矣。BTW,码头上有不少摊子卖纪念品,有些不错的贝壳,喜欢的可以仔细挑一挑。从海上回来,在威胜背后的一家韩国烧烤店吃午饭,66元搞定,味道一般。之后到韩国服装城兜了一圈,女友买了不少头花,比上海便宜很多,顺便为家里的JJMM带一点 ^_^
(本来想去荣成的成山头的,中国海岸线的最东点,可惜来回3小时的车程让我们只能作罢,下次……)
8点多到了青岛,又回到凯越,150元标准间,只有公共卫浴,求便宜罢……
同时订了第二天去崂山的一日游,95元/人。
D3:崂山
由于是参加当地的旅游团,因此上午松松垮垮地被拖掉了。在进崂山前远远地看了一下石老人,没感觉。每人交了40元坐索道,从入口处到觅天洞前。上升中,吹着清凉的山风,两侧的大石形状各异,拍拍照还是不错的。觅天洞是两座小山岭间石落形成的,上下各有五层,穿行其中而上,才发觉柔韧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很大的不同就是树少水少,让我们多少有点不适应。晚上回到市区,住进计委疗养院,就在海天大酒店对面。
D4:天主教堂,八大关,第二海水浴场,回家
在青岛市区的日子都有雨,我们冒雨到了浙江路上的天主教堂。建筑外部保存地很好,在庭院中有一尊汉白玉雕成的圣母像,可以细细看一下。教堂内部有些令人失望,可能是由于在文革中受到比较大的破坏,因此墙面和天花板都用白色石灰重新粉过,失却了其应有的年岁感觉。此后做26路回到家乐福解决午饭,同时等雨停。到下午3点多,我们坐公交去八大关,一见之下果然名不虚传。欧式的建筑掩映在生长多年的大树中,海风迎面吹来,一扫先前等待雨停的闷气。从紫荆关路到底就是花石楼,院子外看了看,没兴趣再进去了,不过老蒋选的地方还真是好,正在第二海水浴场的东段,视野开阔的很。
晚上10:35飞机起航前往上海,回家了,有点不舍。
PS:在青岛沿海湾地区住宿和游玩,乘坐公交是很方便的,还可以防止Taxi司机绕圈子。这次感觉青岛的司机多少有些问题,对外地人不老实。另外相比2年前到青岛,我觉得没什么大改变,市政方面的规划和进程有稍慢之嫌,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