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洛阳(一)老城

五一长假,在洛阳“溜达”了五天,刚刚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把这几天的感受记录下来,也想让大家看看不一样的洛阳。
五月二日晚,乘坐K269次列车,同行的是磐磐,一个生长在洛阳老城的男孩。第二天将近九点到达,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酒店住下,因为是黄金周,又是牡丹花会期间,房价都至少翻了一番,没有在网上订,因为实在都不能满意,于是决定自己找。但只要不是很挑剔,还是能住到店的。我们住的是东周酒店,豪华标准间180元每天,这样的价钱就不能强求什么高档舒适的享受了,有热水可以洗澡,有空调,有电视可以看,交通又方便,也就不在乎它的陈旧了。
安顿好,一阵困意袭来,两人“晕倒”,下午四点多才醒,这就是第一天,但不会觉得失望,因为养精蓄锐才能更好地去感受洛阳。
打车去了老城,十字街,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都很窄,街两边都是仿古建筑,各种幌子随风飘扬。街道是石板铺成的,走进去,仔细看可以发现许多房屋确实是很古老的,据说有的还是明代的。饥肠辘辘的我们在西大街上找到一家很小的铺子,点了馄饨、烫面饺,味道鲜美,洛阳宫啤酒口味醇正,酒足饭饱,才花了不到十块钱。
继续在街中寻觅,看长满荒草的屋顶,看蹲在房檐上沉默的小石兽。走近保存完好的鼓楼,想象曾经这里有过的暮鼓晨钟。在忽而飘起的雨雾中,鼓楼更显得沉寂,仿佛在哭泣,仿佛在诉说千年前这里曾经繁华过也曾经被焚烧过,而现如今,谁还会记得这里曾经的盛世,留下的只有遗憾。
像所有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一样,在街头巷尾,在新建筑的空隙中总能找到历史的痕迹,这里有古时的济世堂,也就是医院,还有一座“文风塔”,塔基已经被当成了小棚子的山墙,但在桐花掩映中,它仍显得巍峨挺拔。
循护城河向东,是潞驿会馆,用现在的解释就是某某地区驻洛阳办事处吧,现在已经改建成博物馆,从宏大的建筑风格可以想象,当时洛阳商贸的繁荣。
走到洛水边,向西望去,是古老与现代的对话。岸边有许多垂钓者,那样的悠闲,就像时间已经定格在黄昏的刹那。
这一路上,磐磐始终拉着我的手,没有太多的言语,我知道,他是想让我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他曾经生长过的地方,我想我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