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喀什噶尔(一)
上次去喀什已是2001年的事了,今天故地重游,仍然免不了激动。
为了结省时间,交通工具选择了飞机,乌鲁木齐每天有四、五班直飞喀什的航班,有南航和海航两家公司,因此即时当天买票也可以拿到打折的,我买到的是八折票(好像是960含50元建设费)
下午6点半正点起飞,飞机是波音757,只是空姐不漂亮而且很懒,起飞时放在她身边的报纸和废纸袋掉到地上,她居然视而不见,直到飞机飞平也不见她拾起,飞了一个小时后,她才极不情愿的拾起来,而且整个飞机上的空姐外语水平一塌糊涂,对老外只会说“I`m sorry”,其余时间对老外的询问均是哑然一笑。
舷窗外大地没有一点生气,全是灰黄的沙丘,只是临近终点时像海市蜃楼般出现了一大片绿洲,田地、农舍隐在其中,和周围荒芜的戈壁相比,真像世外桃园,而喀什就在这世外之中。
机场不大,仅有我们一架到港航班,沿着笔直宽阔的道路,直抵棉麻公司招待所,安顿好后和国哥开始游览市区了。喀什很繁华,维族人很多,我们遇见的都是友善的,其实他们的蛮气除了和民族性格有关,也与受教育程度有很大联系。已到9月下旬,喀什的气温却比北疆热出不少,天总是灰蒙蒙的,因为处在沙漠边缘浮尘的困扰总是无法解决。
我们直奔艾提尕尔清真寺,这里正在整修周围环境,已经大体竣工,虽然也是充满民族特色,却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没有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我大发感叹,国哥却说人们也有追求住新房子的权利,谁说不是呢,可这种拆了新建的模式我却不敢苟同。
好在周围一些古老的巷子却还保留着原貌,只是在兴建下水道和自来水道的工程,小巷两边全是商铺,地毯、铜器、小吃、刀具等等应有尽有,各色人等混在其中,踏起厚厚的尘土,我和国哥也在里面自得其乐。
第二天中午我们打车到了喀什棉纺厂著名的阿不都克里木拌面(也叫下岗拌面),上次来时因为时间安排的太紧没有吃到,回来看到网路上频繁的推荐后悔不迭,今天我到要尝尝到底有什么可以让那么多朋友留恋忘返。
我们要了大份,40元,类似于大盘鸡的硕大盘子,里面是西红柿、豇豆和羊肉炒的菜,色泽就已经非常诱人了,而他们的拉面拉的很棒,软硬刚好,口感很强韧,吃到嘴里十分有嚼头,还有烤的流油黄灿灿的羊肉串,别提有多香了,老板还给我们上了一盘西瓜和伽师瓜,那个甜呀,一辈子也忘不了,总之一句话,好吃极了,果然名不虚传。来这里吃的人很多,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当地人,大多数开着车来的,坐在我们旁边的还有两位瑞士老外,他们刚从红其拉甫下来,被帕米尔高原的风景吸引,说和他们美丽的国家不相上下,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和国哥去口岸的信心(因为从喀什到口岸全程400多公里全线大修,路况一塌糊涂,我们曾一度打算放弃)
吃完饭,我们打着饱嗝来到农贸市场,也不知偶的丽丽从哪里吃到了巴楚蘑菇,说非常好吃,让我一定给她带些。我们没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巴楚菇,这是一种自然的蘑菇,生长在巴楚附近的胡杨林中,其貌不扬,价格却有130元/斤,闻起来有一股酸臭味,比较了好几家,买了两斤,我和国哥各自带回。
喀什附近有很多果园,里面有各种果树,环境幽静又可以品尝美食,我和国哥下午饭就这么排定了。我们去了城西的西域果园,这里好像刚开业不久,环境很美,还圈养了黄羊和火鸡,果园里有一幢几乎全手工建成(雕刻)的房子,非常美,所有的廊柱和吊顶全部为手工雕刻而成,是我见过最美的伊斯兰风格的房子。这里的服务生训练有素,过路时见到客人五米外就停下,待客人全部通过后才穿过,永远都是一个手揣盘子,另一支手则背在背后。
这里有点菜和自助,一位60元,有纯正的维族歌舞表演,让人乐在其中,唯一不太好的是音乐声音大太,吵得我和国哥几乎只是各自吃饭,没力气大吼着交流。
晚上又去了夜市,我也不知我怎么像个小猪那么能吃,两个人又吃了酸奶、烤肉,肚子撑的快爆炸了,因为明天启程上帕米尔高原了,买了些吃的回宾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