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养生美食景区情感数码动物美妆装修植物购车手机首饰科普
 
 
野生稻与“雀屎谷”【版纳植物园】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边缘或沼泽地,长着一丛丛或一片片的小禾草,人们习惯地把它们当成一般的小草。 而当它们在抽出的小穗上着生了一些稀疏谷粒时,人们才惊喜地发现,原来是野生稻。我国目前已发现三种野生稻,它...

火耕水耨与刀耕火种【版纳植物园】

在傣语中,“农民”称为“波嗨咪纳”,直译为“山地的父亲、稻田的母亲”或意译为“男人种地、女人种田”,这也许与稻谷的生产分为旱谷和水稻有关吧。在民间的《谷子的来历》的传说中,傣族的先民们发现了“雀屎谷”...

野鸡与家鸡【版纳植物园】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边缘,常可见到一两只灰黄色的小母鸡带领着几只小鸡觅食,而当见到人时,它们便迅速逃进森林,这便是野鸡。而公野鸡的毛色非常艳丽,它们常低飞于林中,啼叫时发出“茶花朵朵”的悦耳鸣声,所以...

驯象与驯牛【版纳植物园】

热带雨林中的各种动物曾是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各族人民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便开始驯养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动物。在各村子中家养的鸡,体重一般不超过1公斤,其大小、体态、毛色...

森林“耕种”与仿生农业【版纳植物园】

作为森林民族的西双版纳各族人民,虽然早就走出了森林,发展农耕,但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资源,就是生产方式也深深打上了森林的烙印。森林“耕种”是各民族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

林海中的村社与铁刀木林【版纳植物园】

尽管傣族有“泡沫随浪漂,傣家人跟着水走”的谚语,但他们都是择林而居,是森林民族。择林而居,他们便可方便地从热带雨林中获得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森林产品,如木材、食物和药物等;择林而居,他们便能实践“刀耕火...

傣家与水【版纳植物园】

傣族既是一个森林民族,又是“跟着水走”、“顺水而行”、“依水而居”以及在历史上“善种水稻”的“水的民族”。以西双版纳而言,虽然气候上湿热多雨,也有著名的“湄公河——澜沧江”贯穿全境,以及有流沙河、罗梭...

文学艺术的民族森林文化【版纳植物园】

西双版纳各民族的文学艺术与其他民族一样,都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的描述,对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情景的再现,对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描绘和对其信仰宗教的敬畏等。各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多样化与其民族的...

刻木记事与树叶信【版纳植物园】

西双版纳在我国古代是包含在被称为“百越”、“金齿”的地域内,包括傣族在内的各个民族,13、14世纪前均无文字。元朝李京《云南志略》就记“金齿百夷,记识无文字,刻木为约”。对于刻木为约,《马可.波罗行记...

贝叶文化【版纳植物园】

傣族是西双版纳各民族中唯一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称为“傣泐文”,它是何时产生、由何人创造的,还不太清楚。元朝时的中国史籍均记载:“金齿百夷,记识无文字,刻木为约”,到了明朝的《百夷传》则云:“无中国文字,...

澜沧江与大象【版纳植物园】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从滇西北流经滇南,横贯西双版纳,注入老、缅边界以后,称为湄公河,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而入南海,成为著名的“亚洲多瑙河”。澜沧江是傣名的汉译,“澜”是百万,“沧”是大象...

景洪与孔雀【版纳植物园】

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这一名字的由来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传说在远古时,傣族的首领追猎一头金鹿,在一个早晨,金鹿在这个地方消失了。首领发现了这里的土地平坦、肥沃而把他的部落迁移至此。“景”是城...

森林与赞哈【版纳植物园】

西双版纳傣族称歌手为“赞哈”,他(她)们可能是职业歌手,也可能是业余歌手。每逢婚丧、贺新房和祭祀时,都要请赞哈唱歌,有的是祝福、有的是赞词、有的是叙事等。赞哈产生的年代十分悠久,可能有上千年的历史,它...

花卉树木与情歌【版纳植物园】

“食、色,人之大欲”,这是很早以前孔夫子对人类基本特性的高度概括。人类历史上对于情欲有一个由群婚到对婚的重要转变,对于这一转变,在傣族文学作品的《配偶歌》有:“听啊!大家听着,雀成双,鸟成对,草会开花...

宗教信仰的民族森林文化【版纳植物园】

西双版纳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包含了原来在本土产生的世俗原始多神教和后来传入的小乘佛教。信奉原始多神教的是这里的所有民族,当他们的发展处于幼年时期时,生产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贫乏,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

大青树与神树【版纳植物园】

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原始民族,他们以采撷植物的果实、块根、嫩枝叶等为生,即使在近代,森林植物的采撷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补充。在与森林的长期相处中,人们对一些大树具有深刻而奇妙的感觉。为什么它们能比灌木...

菩提树与佛树【版纳植物园】

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布朗族村社,菩提树(Ficus religiosa)是最常见的树木之一。据考察与考证,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原来是没有这种树的,它是随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在古代,景洪以及西双版纳被中原...

龙山林及其祭祀【版纳植物园】

包括傣族在内的西双版纳各民族都是森林民族,从古至今,森林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与环境条件,也是他们崇拜的最重要的对象,同时对森林的崇拜也与他们对祖先的崇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在各民族的...

佛教与植物【版纳植物园】

“佛主诞生之树--无忧花”   “佛主圆寂之树--娑罗双”   据佛经介绍,佛主释迦牟尼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于他的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花(Saraca sp.)树下,成...

民族图腾与动植物【版纳植物园】

远古时,原始的民族对某些自然因素或现象不理解,产生恐惧、敬畏,或由于某些突发事件而使他们认定与其有重要的关系,就可能成为该民族的图腾而加以崇拜。西双版纳的各民族都是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的民族,其图腾崇拜...

文身与仿生文化【版纳植物园】

在汉唐以来的古籍中常有对包括西双版纳各民族在内的“百夷”的“文身”描述,其历史久远。在西双版纳各民族中,主要是傣族、布朗族的男子有文身的习俗。他们在腿、胸、背、臂等处,用针刺各种纹饰,涂以蓝靛或胆汁等...

傣族的井塔文化【版纳植物园】

傣族是爱水的民族。村寨一般是傍水而建,寨旁都建有水井,井水除供饮用、洗涤外,也供新年节泼水之用。井旁有宽敞的场地,水井位置多在村头、寨旁,与村寨保持一定距离,修有排水沟,保持井水的卫生。傣族对井台、井...

药膳两用的野草——鱼腥草(Houtuynia cordata Thunb)【版纳植物园】

鱼腥草又名蕺菜、蕺儿根、摘儿根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

滇中奇葩——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 (Fr.)C.Y. Wu ex H.W.Li)【版纳植物园】

滇中有奇葩,高不盈数尺;   碧叶如芭蕉,假茎生荷花。   地涌金莲又名千瓣莲花,为芭蕉科象腿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云南省,四川省也有分布,系我国特产花卉。地涌金莲丛生,植株矮小,一般高1米以下...

绿色世界的“红宝石”,美味的防癌食品——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版纳植物园】

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家里做客,您很容易尝到一种风味独特的番茄酱(傣语叫喃泌麻黑松),当地人则大多用青菜、竹笋或糯米饭蘸着吃,酸辣清香,十分可口。它的做法与众不同:先将番茄放在火炭上烧熟,取出撕去表皮,然后...

独木成舟与赛舟崇龙【版纳植物园】

俗话说“独木不成舟”,这是因为一条船往往要用很多木板拼合而成。然而在西双版纳河流中行驶的船,有很多是由一株树木的大树干经挖凿而成的,有的长达十多米,宽处盈米,可乘十数人或载上千斤的货物,独木竟成舟。独...

吃茶与嚼槟榔【版纳植物园】

茶叶与咖啡、可可并列为世界上三大饮料,喝茶已成为东西方人的时尚,有的已成为一种嗜好,也形成了多种“茶文化”。西双版纳是有名的普洱茶重要产地,历史上就有南糯山、攸乐山、象明和易武等产茶名山。在近代,人们...

有竹就有傣家住【版纳植物园】

人们对竹子十分熟悉,自古以来,中国人爱竹成癖,称松、柏、竹为“岁寒三友”。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宁可吃无肉,不可住无竹”的诗句被广为流传,而他的“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纸,戴者竹冠,其所谓不可一日...

凤凰展翅的竹楼【版纳植物园】

西双版纳傣族村社的房舍是一种木柱的两层干栏式建筑,屋顶覆以茅草或蒲葵的叶片。过去由于它的材料中有很多用竹材,所以一般均把它称为“竹楼”。竹楼的楼上一般用竹片或用木板做墙,住人和起居;还有楼廊及站台,前...

药膳同功的傣医药

我国已故的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曾在西双版纳进行了数十年的植物学研究,他曾说过:“在西双版纳一坐下去,可以压倒三棵药草”。事实正是如此。在这个地区的5000种植物中,可作药用的就有1000多种,已经整...

吃树叶与食花朵【版纳植物园】

对于作为森林民族的西双版纳各民族的先民们,热带雨林是他们获得食物的主要来源。傣族的一则歌谣《充食歌》就描述了那时人们“挖树根、摘树叶、啃芦苇、吃芭蕉花、捞青苔嚼”的情形。时至近代,虽然农耕技术的发展已...

树皮衣与桐布纺织【版纳植物园】

人类在学会织布之前都是披树叶、穿兽皮以御寒,傣族的一首古老民歌《造房歌》就提到“很古的时候……兽皮是人们的衣裳”。西双版纳各民族在什么时候告别了披树叶、穿兽皮的日子很难考证了。虽然有一种说法是,孔明到...

有趣的植物傣名【版纳植物园】

生活在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各族人民,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植物。吃、穿、用等的需要促使人们去主动接触植物,观察它们和探索各种植物的用途。为了交流和一代代传递各种可资利用的植物信息,就需要对所接触的植物进...

衣食住行的民族森林文化【版纳植物园】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分布有约五千种的高等植物和六七百种的脊椎动物,它们分别占我国动植物种类的1/6和1/4。云南是闻名于世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而西双版纳则可以誉为这个王国的王冠。自从人类在地球...

异常丰富的物种【版纳植物园】

热带雨林是我们地球上最繁茂的森林植被,她具有最丰富的物种组成,最为复杂的层次结构,最为多样的群落外貌,最为奇特的生命现象,因而也就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为宝贵的生态系统。 五彩芋(白叶) 五...

层层叠叠的家族【版纳植物园】

踏进热带雨林,那种遮天蔽日,光线幽暗仿佛使人进入混沌开初的原古时代,惊恐之觉油然而起,这就是探险家们的记述。   热带雨林是一种原始的植被类型,未受到地质历史时期冰川的影响。热带地区长期气候和环境的...

板状根与地面根【版纳植物园】

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执行上述的功能,根系总是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并与附近的植物展开了空间与...

玄妙的支柱根【版纳植物园】

在热带雨林中穿行,常会被一些从空中骤然垂下的柱状根所吸引,或是被斜伸入土的根枝所绊倒。这些根从树枝杆上长出,向下悬垂于空中或植入土中,或者是从树木茎杆基部生出斜伸入土,它们叫支柱根。在潮湿林地,特别是...

残酷的绞杀者【版纳植物园】

俗话说的“独木不成林”有它深奥的哲理。然而,在高温、多湿的热带雨林里,却出现了“独树成林”的奇特景观。能够形成“独树成林”奇观的,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是一种叫大青树(Ficus altissima...

五彩缤纷的空中花园【版纳植物园】

“空中花园”也称“树冠花园”,这是指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具有很多种类的附生的和攀援的植物。此类“花园”出现在具潮湿环境的一切森林中。热带雨林由于具有既潮湿又高温的环境条件,所以树冠上的附生和攀援植物种类特...

雨林巨叶【版纳植物园】

有些热带雨林林下的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叶子,如芭蕉(Musa.sapientum.Linn.)、海芋(Aglaonema macrorrhiza Linn.Schott)、箭根薯(Tacca chant...

红叶现象【版纳植物园】

不论什么时候,从空中俯看热带雨林,你都会发现在茫茫绿海中点缀着撮撮红色在阳光下闪灼,那并不是花朵,而是红色的树叶。在季节性热带雨林,老叶脱落,新叶萌生的时节,片片红色映衬在绿海之中非常醒目。...

老茎生花与结果【版纳植物园】

在温带和寒带地区生活的人,他们看惯了树木的花开在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枝条上,果子也是如此。一进入热带雨林,他们便很快发现,这里的情况异常,一簇簇的花、一串串的果是开在或结在树木的大枝桠、粗大的树干上,有的...

沧海桑田的见证【版纳植物园】

在远古时,西双版纳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由于地质史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古地中海西退,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谁能见证?地质结构、古生物的研究结果能够见证,这对于科学来说是证据确凿的。但这些证据都是...

飞舞的巨藤【版纳植物园】

藤本植物是一类需要其他植物或岩石或特殊地上物支撑、扶摇而上,以获得阳光的攀援植物,遍布于地球陆地的大部分地区。以藤本植物的质地而言,它们可以被分为草质藤本植物和木质藤本植物,温带地区分布的主要是草质藤...

开花结果一次的树木【版纳植物园】

植物学家根据植物寿命长短对其分类,把在一年中完成其生命周期的植物称为一年生植物,在两年中完成其生命周期的称为二年生植物,而在三年以上的称为多年生植物。对于木本植物,不管是灌木、藤本或乔木,几乎都是多年...

树与虫相依为命【版纳植物园】

植物花朵中的花蜜或花粉为各种昆虫提供美味的食物,而昆虫则在觅食的过程中为植物授粉,这是生物界的一种互惠关系。对于这种关系,很多植物和昆虫都不是专一的,即一种植物的花可以为多种昆虫提供食物,而一种昆虫也...

雨林巨人——望天树(Shorea chinensis (Wang Hsie) H. Zhu)【版纳植物园】

走进茫茫无际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于映入眼帘的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木大树,初临其境者一定会为它们的高度而惊讶不已的。情不自禁中,也许你会问,这雨林中到底什么树最高?可以告诉你,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上千...

雄伟壮观的板根——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 R.Br)【版纳植物园】

板根现象是热带雨林里乔木最突出的一个特征,也是早期被欧洲探险家们描绘得最为神秘玄妙的部分,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通常在树杆的基部延伸出一些翼状结构,形如板墙,这就叫板根。大的板根达10多米高,延伸10...

充满魔力的绿色食品——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C.Koch)【版纳植物园】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泛称,又名磨芋、鬼芋、鬼头、花莲杆、蛇六谷等,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我国为原产地之一,四川、湖北、云南、贵州、陕西、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山区均有分布。魔芋种类很多,据统...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