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陈晓昨日辞职 张大中“义气”接棒
就像外界此前的预测,陈晓昨天离开,张大中接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与陈晓一起退出董事局的还有孙一丁,但他将继续留任国美副总裁职务。 ■张大中接替陈晓掌门国美
昨天国美电器发布公告,任命张大中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李港卫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时,陈晓以私人理由辞去董事局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孙一丁也以私人及家庭理由辞任公司执行董事,但留任公司行政副总裁,也于同日起生效。
据了解,国美电器是昨天下午4时30分在香港召开董事会通过有关决议的。根据国美电器对外提供的新闻资料称,这是公司的正常人事调整,有利于改善国美电器董事会的人员与结构构成,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有利于强化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决策层和管理层分开是对公司发展有利的,是一种监督与制约机制,也是保护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同时国美在公告中对陈晓和孙一丁为公司曾经付出的辛苦与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新任国美电器主席的张大中昨天表示:“国美是优秀的公司,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全体管理团队合作,协助公司把握中国消费市场迅速成长的契机。”他强调自己将倡导规则、责任、道德、友情、人格的管理方式,以维护企业利益为最高目标,保持国美的战略、战术与发展模式和目标,巩固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与地位,使国美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发展,提高全体股东的利益。张大中特别对国美创始人黄光裕进行了评价,称他“在家电行业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战略高度,这是国美未来发展可贵的财富”。同时他希望国美将不再出现发展与管理方向的原则分歧,上下一心、精诚团结。
■张大中出山意在稳定大局
今年已63岁的张大中是中国最早的家电连锁业创立者之一,不过在2007年年底,即将步入60岁的张大中以令人意外的形式果断“退休”——将自己一手栽培起的大中电器以36.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黄光裕。随即张大中也失去了一切消息。
他的名字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则是半年后的2008年5月,当时北京市地税局表彰张大中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5.6亿元,成为国内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多的纳税人,这部分应税收入正是他转让大中电器所得。当时张大中的举动曾引起轰动,不过很多熟悉他的人并不惊讶,“他就是这么一个实诚人,根本不会考虑能不能合理避税!”
张大中果断退出竞争空前激烈的家电连锁行业套现离场,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拿得起,放得下”。事实上,告别大中电器的张大中又创立了私募股权投资的北京大中投资有限公司。他也一直在用出售大中电器获得的巨额资金从事投资。但张大中的投资并不跟风,而是基本都定位于家电业上市公司的投资,在TCL集团和海信电器的增发认购名单中都有他的身影。“他这辈子已经放不下家电了!”有接近张大中的人这样说。
此次张大中重新出山帮助黄光裕料理国美,很多业内人士的第一反应就是“够义气”。其实,做投资生意的张大中远比当年做家电连锁更加轻松。所以并不缺钱的张大中此次重新出山显然不是为了钱,而虽然身为董事局主席,但是张大中非执行董事的身份也注定了他并不会参与太多业务层面的工作。即便权利不是很大,但张大中还是接下这一重任,显然是希望通过自己在业内的地位稳定国美局势,帮助国美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据了解,张大中在家电界的口碑颇佳。有家电企业人士昨天表示,为人平和的张大中在家电圈内的名望要优于黄光裕和陈晓,所以他的出山确实能对目前国美的稳定增分不少。
■国美可能进一步并购扩张
此次新进入国美董事会的李港卫在家电业是个陌生的人,但他在金融圈则资历颇深。李港卫在过去29年一直担任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先后协助30多家公司在中国以及海外成功上市。
业内人士评价,金融专家李港卫的出现将对国美的公司治理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不排除他会为国美未来可能进行的并购扩张发挥作用。
国美变局·内幕
贝恩资本是背后推手?
国美的此次人事变动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在这次变动中,无论是陈晓还是黄光裕显然都做出了不小的让步。
对陈晓而言,虽然外界都认定他离开国美将是迟早的事情,但作为在去年“9·28特别股东大会”上被股东投票留任的董事局主席,他完全有理由再继续留守,到任期结束再提出辞呈体面退出。陈晓在股东会结束不到半年就决意离开,显然是做出了一定让步。
而对于黄光裕,经历了“陈晓争权”的变故后,让“自己人”牢牢掌控国美董事局特别是主席位置的欲望肯定更加迫切。在去年的“9·28特别股东大会”前,他亲自选定了由“自己人”邹晓春接任陈晓的动议,并在去年底成功让邹晓春进入了董事局。不过此次黄光裕并没有把邹晓春扶正,而是由“第三方人士”张大中接任。这显然是黄光裕的一种妥协,而这正是国美电器淡化家族化、继续执行职业经理人的现代公司治理的标志。
据知情人士昨天向记者透露,此次让陈晓和黄光裕二人都做出如此让步的重要推手,正是国美的第二大股东贝恩资本。作为投资者,贝恩自然希望国美能够稳定、业务能够发展,这样才能获得更丰厚的投资回报。而让不稳定因素陈晓尽早退出,同时让国美确保完善的治理结构自然也就成为贝恩资本努力的方向。从目前来看,此次国美的人事调整基本兼顾了这两点。现在看来,张大中以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出任国美主席,显然也有着黄光裕的考量——张大中只是行政领袖,但不涉足业务——这既是公司治理的进步,也对黄光裕的利益相对更加安全。而作为早已决意退出家电连锁享受生活的张大中显然也没有很在意黄光裕究竟给没给自己实权,他更多的心思应该是“帮黄光裕一个忙”。同时张大中也得以借此机会对外界有人对他当年把大中卖给黄光裕是因为“干不过黄光裕”而正个名。
国美变局·故事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三面旗帜,张大中、黄光裕和陈晓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三人之间分分合合、有恩有怨。
家电连锁三人行:有恩也有怨
张大中VS黄光裕:不计前嫌帮小弟一把
张大中对黄光裕一直有种长辈对晚辈的欣赏。
张大中与黄光裕的关系在2007年的并购中进一步加深。当时大中电器一直在与苏宁接洽收购事宜,临快签约前,黄光裕突然给出了比苏宁多4亿元的收购价码。对此张大中征询了苏宁的意见,“如果你们也出到同样的价格,我还是优先卖给你们。”但据称当时被苏宁回绝,张大中与黄光裕成交。此后张大中表示,“就喜欢黄光裕这种大气、痛快。”
去年黄光裕与陈晓决裂后,一度传出张大中出资援手黄光裕的消息。对此张大中一直不予置评。但从此次张大中接受黄光裕邀请临危受命看,作为局外人的张大中始终在关注着国美,而且愿意帮黄光裕一把。
不过据称唯有一件事曾成为张大中与黄光裕之间的芥蒂。那是在张大中执掌大中的时候,发现自己颇为信任的一位高管在为国美方面提供商业情报,这让张大中相当恼火。一向平和的张大中甚至打算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此事。然后就在当天众多记者都已赶到发布会现场后,大中电器突然宣布会议取消,让人们一头雾水。据知情人士事后透露,当时黄光裕亲自给张大中打了电话,请他不要将此事公开,最终张大中同意了。
张大中VS陈晓:为黄光裕翻脸
张大中与陈晓的交情并不算浅。2002年年底,面对国美、苏宁的全国范围扩张,作为北京、上海两地最大区域性家电连锁掌门人的张大中和陈晓曾共同发起了一个区域家电连锁联盟组织“中永通泰”,目的就是联手抗击国美、苏宁。尽管后来中永通泰自然瓦解,但张大中和陈晓当初显然还是颇有交情。
2005年,陈晓开始带领永乐走出上海布局全国。永乐进京之初,陈晓亲自求援张大中。看中义气的张大中二话不说全力支持陈晓进京发展,当时永乐在北京的办公地点都是张大中无偿提供的。据传随后永乐在北京开的几家门店中还有张大中主动让出的好位置。当年底,这两家当时位居中国第三和第四位的家电连锁巨头通过股权置换实现合并。
然而张大中与陈晓的宿怨也正是由此产生。然而两大巨头刚刚庆贺过合并,张大中就察觉到陈晓背着自己又在和黄光裕密谈合作。对此张大中立即提出了解约要求,并愿意原封不动退回陈晓交付的1.5亿元定金。然而此事没有得到陈晓的回应。受制于签约条款,张大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此后国美收购永乐成功。此时距张大中与陈晓结盟仅仅3个月。
这时张大中终于与陈晓撕破脸,大中电器决定没收永乐的1.5亿元定金并将此事提交仲裁机构。这一事件使一向平和的张大中对陈晓相当愤怒。有消息称,在国美谋求收购大中时,黄光裕曾带着陈晓见张大中,但张大中当时只见黄光裕而拒见陈晓,足见两人隔阂之深。
黄光裕VS陈晓:恩恩怨怨何时了
黄光裕与陈晓的关系最具戏剧性,短短五年间他们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再到分手。曾经是竞争对手的黄光裕和陈晓,因2006年的一纸资本并购而成为合作者。陈晓出人意料地欣然出任新国美集团的总裁,开始为黄光裕打工。自从陈晓进入国美后,黄光裕本人就从公司事务性工作中逐渐抽身且很少公开露面,国美的对外事务基本由陈晓负责。但“并没有实权、很憋屈”是外界很多人对陈晓总裁的评价。后来还有传言称陈晓曾经打算从国美辞职,但恰逢2008年年底黄光裕事发就耽搁了。黄光裕出事后,刚进入国美两年的陈晓紧急出任了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成为国美的新掌门人。
然而仅时过一年多,陈晓与黄光裕就公开出现裂痕,陈晓对外宣称要致力于国美的“去黄(光裕)化”,而黄光裕则以大股东身份否决了陈晓引入外来资本进入国美的决议。随后黄陈二人矛盾日益尖锐彻底为敌。
国美变局·观察
中国家电连锁为何缺乏新掌门?
年过六十的张大中在“放下”家电连锁行业三年后再度出山,虽然这其中有张大中对黄光裕的仗义情分,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则是:中国家电连锁后继乏人。
无论是黄光裕、陈晓、张大中,还是苏宁的张近东,其实他们都已是在上一个时代创造行业奇迹的风云人物。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已经开始出现掌门人层面的断层。换句话说近十年来没有再出现过这样的人才。这里所说的掌门人并非纯粹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不仅要有职业经理人的才干,还要有掌门人的气势。
其实,中国家电连锁后继乏人,与这个行业的特征大有关系。由于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始终没有沿袭国外的行业模式,所以就决定了它是一个没有教科书、要摸索着前进的行业。当前在中国家电连锁行业,朋友、义气、面子还占据了很大成分,掌门人的情商甚至要大于智商。这也是外资家电巨头的专业化运作在中国市场吃不开的关键。但也正是因此,在老一代掌门人的气势下,新一代掌门人久久难以确立,最终导致这个圈子里能做掌门人的就是这些人,所以黄光裕不得不两次把国美托付给自己昔日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