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首任驻外使节郭嵩焘

来源:王朝搜索
 
近代首任驻外使节郭嵩焘

1874年8月22日,柏郞领导193名成员的远征队,从上海溯江而上,经贵州入云南,沿途得到清政府的“允行”和地方政府的“送护”。担任翻译的是英国公使威妥玛派遣的领事人员马嘉理。1875年2月21日

早期驻外使节对晚清经济变革的贡献述论

在一个旧秩序日趋崩溃的转型社会中,经济变革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较早走向世界的先进中国人行列中的一个突出群体,早期驻外使节的活动远远超越外资范畴,与晚清社会变革紧密相连,且就总体倾向性而言。其认识和作为紧

论早期驻外使节对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与传播

互派常驻使节本是近代国与国交往中的正常现象。但是,1876年以前(尤其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处理中外关系时却坚持奉行所谓天朝体制,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外之间不存在对等性的外交关

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开端述评

清季使节制度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相当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从总体上看,清季使节制度的近代化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从1861年到1875年的尝试阶段;从

近代外国使节觐见清帝问题交涉述论

1858年,英、法、俄、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接着,便依据条约的规定先后向中国派出换约和常驻使节。这些使节来到中国,即向清政府提出觐见清帝呈递国书的要求。围绕觐见清帝问题’,外国使节与清

郭嵩焘:先驱者的悲剧人生

近代中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全方位转型,社会和文化的震荡必然格外强烈,重重矛盾必然格外尖锐。在这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潮中,郭嵩焘时时作为弄潮儿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又不时被大浪抛开,无可奈何地成为

郭嵩焘先驱者的悲剧人生

光 明 书 评 近代中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全方位转型,社会和文化的震荡必然格外强烈,重重矛盾必然格外尖锐。在这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潮中,郭嵩焘时时作为弄潮儿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又不时被大浪抛开

百余年来郭嵩焘研究之回顾

郭嵩筹(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年号玉池老人,学者又称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官至署广东巡抚,兵部左侍郎,兼充出使英国大臣,为晚清著名的*家、思想家、外交家。 郭嵩焘的研究是从

ZT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使节之一——班超

在王莽时期,中国因为陷于改朝换代大混战,无力西顾。西域(新疆)遂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远离中国而去。莎车王国(新疆莎车)雄心勃勃,想乘此机会,用武力统一西域,不断向其他国家攻击。公元四十五年,车师后国(

在张骞之后出使西域的女使节是谁

在张骞之后出使西域的女使节是谁王昭君 西汉的冯嫽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剥夺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力,许多人才都被埋没了;只是在个别情况下,有的妇女才得以施展才干。西汉时的冯嫽就是这样,她几次被朝廷任命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