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礼仪民歌

来源:王朝搜索
 
陕北礼仪民歌

陕北农村,在人与人交往的集体场合,讲究唱民歌。这类民歌,多数为社交礼仪而用,笔者就笼统地把它们称为礼仪民歌,其中主要包括过红白事时唱的民歌,闹秧歌时唱的民歌和喝酒时唱的民歌几大类。 婚嫁仪式

陕北民歌幽默经典----陕北民歌之三

佚名 △ 绵羊山羊分开走,自己的对象自己瞅。 △ 风尘尘不动树梢梢摇,相思病害上好不了。 △ 一棵桃树两条儿根,两条儿身子一条心。 △ 鸡蛋壳壳

榆林文化论坛建言陕北民歌

9月30日,榆林市委宣传部和榆林市文化局联合举办榆林文化论坛,主题为陕北民歌的现状与未来。来自上海、西安等地的著名音乐界人士、榆林市宣传文化系统官员、文化界人士100多人参加了论坛。 榆林是陕

陕北小调的幽默情趣----陕北民歌之二

佚名 当一曲“西北风”挟带着黄土地的雄风刮遍了全国大街小巷的时候,你们是否想过,在陕北民歌里也有着土味十足的幽默。 幽默之情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切幽默都含有欢笑与愁苦。”但在

那方土,那方人,那些歌……----陕北民歌之一

佚名 秦中自古帝王都,浩浩黄河,绵绵渭水,孕育了中华古国灿烂文化。但自盛唐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或南迁,或东移,“长安回望绣成堆”的盛景已是昨日黄花。汉宫内的编钟古乐已被历史的风烟吹尽,而黄土

摸索出对敌战术 彭德怀陕北战场初战三捷

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形势异常严峻,陕北兵力对比敌众我寡尤甚。战争初期,毛泽东的本意还是想守住延安,不教胡宗南的军队渡过延河。以此吸引和牵制国民党军的一大战略集团于陕北,从而利于它区作战。毛泽东

贴身警卫回忆:冒死护送刘志丹遗体回陕北

本文摘自《党史纵横》2007年第3期 口述/刘贵叶整理/栾国康 田惠 (刘贵叶(1909-1986)陕西清涧人,1933年入伍,1934年入党,离休前为沈阳军区后勤营房部处长(副师)) 1936年2月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陕北米酒

插队后至今,我有四十年没在窑洞热炕上喝陕北米酒了。 那时,过年日子,夜黑天寒,窑里土炕烧得火热,大锅小锅热气蒸腾,一盏老麻油灯竖在炕中,挑得明亮。灯油稠乎乎的,火苗便也粘,不跳。我和乡亲们围坐炕上,主

陕北迎新娘、戏姐夫

陕北男女结婚时,迎亲队伍十分壮观,前边有吹鼓手开道,后边有新郎擎酒相送,一行队伍浩浩荡荡踏得山沟里黄土飞扬。崖畔畔,山梁梁,到处是人观看。由于山大沟深,迎亲队伍有时得走两天时间。晚上,还要在途中的村子

陕北民间葬俗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陕北人民,世世代代依靠黄土地为生,死后也长眠于黄土之中。传统葬俗也在陕北各地大同小异地延续着,它是对死者礼仪的习俗。一般老人年逾六十,即开始购置棺材,制作寿衣。棺材俗称“寿木”,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