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区的留坝县,有种独特的拒婚方式——“送蒜苗”。 经人介绍或男女双方自相认识之后,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了解,觉得对方某些方面和自己的要求距离较大,不中意,怕当面直说伤了对方的自尊心,就直接送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婚姻形成的家庭是生动的社会细胞,所以剖析婚姻问题对于认识社会与历史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由于受社会规范制约,婚姻习俗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有特点。根据山西地方志中有关婚俗
贵州镇远报京侗族青年“讨篮”定情后,未婚男女双方的爱情趋于成熟,准备订婚。男家要请一位熟识的老奶奶或老伯妈当“红娘”,去女家说媒,征求姑娘父母的同意。媒人前去说媒所带的礼物很简单,就是用一张棕片包着
典妻制度是人类买卖婚姻的一种,它和娼妓制度一样,都是正式婚姻制度的一种补充。它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汉书?主父偃传》记载:“男子疾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
辽代帝王陵墓群。 敢玩“姐弟恋”娶汉女入宫的耶律阮画像。 契丹风俗中,婚俗是比较重要而独特的一种。辽史中关于“青牛白马”的传说,不仅记录了契丹民族最早的历史起源,而且反映了契丹民族最初的婚姻状况。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那个地方,侗族男青年叫“罗汉”(也泽“勒汉”女青年叫“罗缅”。也译“络缅”,“勒勉”),罗汉和罗缅,长到一定年纪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社交,“行歌坐月”了。 “行歌坐月”
订亲: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订亲的凭据。 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男方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
惠安沿海一些地方曾流行过奇特的婚俗,妇女出嫁三天后即回娘家长住,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忙时到夫家住一两天,直到怀孕了方可长住夫家。住娘家的时间至少有二、三年,最长达20年以上,五、六年七、八年的司空见惯
保安族人结婚时送亲的人二、三十人不等,一般男多女少。送亲开始时;由新娘家族中年龄较大的一名妇女,左手扶新娘,右手托一盘子,盘里盛着五色粮食(不同品种的粮食──一般是麦、豆、玉米、青稞、小米),并掺
按达斡尔族的婚俗,订婚以后,男方要择吉日过礼,即送“察恩特”(彩礼)。察恩特包括猪、酒、糕点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长辈陪礼人送到女方家中。这一天,女方家则要摆设察恩特宴,款待贵客及同家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