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猪八戒背媳妇 下图:高跷 “秧歌”是一种用锣鼓、唢呐伴奏,将舞蹈、歌唱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秧歌有很多角色,早年多是男扮女装。随着时代的发展,女的也参加。男女队身着彩服或带云角装的秧歌服,男
“陕北秧歌”是我国汉族主要民间舞蹈秧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它长期流传在陕北高原的广大地区,又叫“闹秧歌”、“闹社火”、“闹红火”。从广义上讲是陕北春节一切民间文艺活动的总称,狭义则指秧歌队在广场进行的集
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形势异常严峻,陕北兵力对比敌众我寡尤甚。战争初期,毛泽东的本意还是想守住延安,不教胡宗南的军队渡过延河。以此吸引和牵制国民党军的一大战略集团于陕北,从而利于它区作战。毛泽东做了
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形势异常严峻,陕北兵力对比敌众我寡尤甚。战争初期,毛泽东的本意还是想守住延安,不教胡宗南的军队渡过延河。以此吸引和牵制国民党军的一大战略集团于陕北,从而利于它区作战。毛泽东
陕西各地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住宅也不尽相同。在陕北,不管生活条件如何改变,农村人总是喜欢住窑洞。陕北的窑洞种类很多,过去人们普遍住的是土窑洞,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农民盖起了
融会了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龙山文化在我国北方一带历史上曾经存在,但陕西北部一直没有发现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而让学术界焦虑。近日,陕北黄河附近一带发现的4500年前的6处大型史前人类聚落,其丰硕的成果和惊
本文摘自《党史纵横》2007年第3期 口述/刘贵叶整理/栾国康 田惠 (刘贵叶(1909-1986)陕西清涧人,1933年入伍,1934年入党,离休前为沈阳军区后勤营房部处长(副师)) 1936年2月
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婆姨”一词源于佛教 比起普通话来,被认为土得掉渣的各地方言可能更“雅”一些,留有更多远古的印迹。 比如在我的祖籍山东潍坊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把筷子叫做“筷子”,但是却把放筷子的
插队后至今,我有四十年没在窑洞热炕上喝陕北米酒了。 那时,过年日子,夜黑天寒,窑里土炕烧得火热,大锅小锅热气蒸腾,一盏老麻油灯竖在炕中,挑得明亮。灯油稠乎乎的,火苗便也粘,不跳。我和乡亲们围坐炕上,主
泥塑坐化像应是明末清初一名有道高士 一尊全国罕见的明末清初道教真身(肉身)泥塑坐化像日前在我省志丹县马头山上被发现!这是记者25日从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2006年度业务汇报会上获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