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唢呐

来源:王朝搜索
 
陕北唢呐

陕北唢呐音色浑厚宏亮,配以长号,演奏很有气魄。 特点是筒长、头大,不同于关中琐呐的竹节形。由于是艺人自己制作的,演奏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故一般艺人喜欢用自己的唢呐,好的艺人会演奏百十多种曲牌,一

子长唢呐

子长唢呐杆粗碗大,其音乐特点是粗犷、奔放、热烈、明快、舒展、宏厚,旋律清晰,刚柔相济、委婉动听,且具有纯朴、优美、浓郁的陕北风味。 唢呐曲牌多为上声性雅乐调式,其中雅宫、雅徵调式较为多见。传统吹奏

摸索出对敌战术 彭德怀陕北战场初战三捷

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形势异常严峻,陕北兵力对比敌众我寡尤甚。战争初期,毛泽东的本意还是想守住延安,不教胡宗南的军队渡过延河。以此吸引和牵制国民党军的一大战略集团于陕北,从而利于它区作战。毛泽东

贴身警卫回忆:冒死护送刘志丹遗体回陕北

本文摘自《党史纵横》2007年第3期 口述/刘贵叶整理/栾国康 田惠 (刘贵叶(1909-1986)陕西清涧人,1933年入伍,1934年入党,离休前为沈阳军区后勤营房部处长(副师)) 1936年2月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陕北米酒

插队后至今,我有四十年没在窑洞热炕上喝陕北米酒了。 那时,过年日子,夜黑天寒,窑里土炕烧得火热,大锅小锅热气蒸腾,一盏老麻油灯竖在炕中,挑得明亮。灯油稠乎乎的,火苗便也粘,不跳。我和乡亲们围坐炕上,主

那方土,那方人,那些歌……----陕北民歌之一

佚名 秦中自古帝王都,浩浩黄河,绵绵渭水,孕育了中华古国灿烂文化。但自盛唐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或南迁,或东移,“长安回望绣成堆”的盛景已是昨日黄花。汉宫内的编钟古乐已被历史的风烟吹尽,而黄土

陕北迎新娘、戏姐夫

陕北男女结婚时,迎亲队伍十分壮观,前边有吹鼓手开道,后边有新郎擎酒相送,一行队伍浩浩荡荡踏得山沟里黄土飞扬。崖畔畔,山梁梁,到处是人观看。由于山大沟深,迎亲队伍有时得走两天时间。晚上,还要在途中的村子

陕北民间葬俗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陕北人民,世世代代依靠黄土地为生,死后也长眠于黄土之中。传统葬俗也在陕北各地大同小异地延续着,它是对死者礼仪的习俗。一般老人年逾六十,即开始购置棺材,制作寿衣。棺材俗称“寿木”,以

陕北小吃简介

陕北风味小吃种类繁多,由于黄土高原土地宽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农、林、土特产品丰富多样,生长期长,营样积累丰富,口味甚佳。经过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积累和创新,风味小吃各式各样,营养丰富,食者

陕北的“闹春”

陕北高原的榆林地区,在春节“闹春”的日子里,除了闻名遐迩的扭秧歌之外,还有诸多带有塞上风情的中小型民间艺术活动,使节日氛围愈演愈浓,红红火火。 陕北的秧歌不同于关中、陕南。在表演前,便有“热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