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铜小口鼎 口径20.8、通高38、提链长23.8厘米。 弧盖,隆顶,盖面有四个兽形钮,盖面饰二方连续勾连云纹、龙纹、卷云纹和柿蒂纹,纹饰间错以红铜或施加镶嵌物。器身子口略敛,矮直领,溜肩,圆鼓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军队。其长处在于强大的机动力能力和冲击能力。中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
中国古代兵器中科技含量最高的非弩莫属。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弩的记忆却又是最浅的。今人几乎无法说出弩的使用方法,对弩的威力更是知之甚少。其实,历史上汉匈厮杀,宋金对抗,弩的影子都若
-- 裸露出来的古墓棺椁 “这儿陆续发现了16座战国时代的古墓,古墓大多为楠木棺椁,跟郝家坪战国古墓群为同一时期。”昨日,青川县城乔庄中学内的战国古墓群考古发掘现场传出喜讯。
战国至清代社会史略说 陶希圣 余不欲以既定之成见告知诸君,以为诸君之先入主。余欲客观的对中国各时代之生产组织交换方法乃至社会关系政法制度舆思想潮流,寻出其一贯的发达路线,以为诸君之参考。盖社会为一不断
白玉戈 1986年陕西风翔县南指挥村出土。 援长11.7,内长1.7厘米。 和阗白玉质,局部有黑色浸饰。形似青铜戈,锋部略呈三角形,内上有两个小圆孔,胡部近阑处有两个长方形穿并一圆穿,援及胡之边缘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矛,一种长兵器。但是今天,我并不是要讲这件兵器,而是要讲一讲在它身上发现的另一个秘密。在放大镜下,我们看到,在矛的正反两面,中部和骹(qiáo)部,有多处小片的规则花纹。
古战场随想:战国兵数“万”之迷 战国时期的兵数,一直是多为人垢病的。动辄就看见“白起坑杀四十万”,“秦发六十万伐楚”。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国时期的最后六十年中,六国一共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不传,是中国 战国时期 军事 家。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
紫川秀VS李牧 紫川秀用兵灵动飘逸,如天马行空,不着痕迹,善以奇兵建功,而李牧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当然非浪得虚名,用兵好似神来之笔,强如秦国也忌惮三分。 共同之处:用兵如神,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