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的正、副职:到底谁怕谁(图)

来源:王朝搜索
 
古代官场的正、副职:到底谁怕谁

明代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新任江西兴国知县海瑞,向江西巡抚吴尧山递交了一份题为《兴国八议》的呈文,就本县的各项政务改革逐一提出主张。其中第八条称:兴国县人口不多,冗官不少,像清军县丞、捕盗主

中国古代官场上的“正、副职”:到底谁怕谁?

明代 嘉靖 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新任江西兴国知县海瑞,向江西巡抚吴尧山递交了一份题为《兴国八议》的呈文,就本县的各项政务改革逐一提出主张。其中第八条称:兴国县人口不多,冗官不少,像清军县丞、捕

古代官场的正、副职:到底谁怕谁(图)

明代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新任江西兴国知县海瑞,向江西巡抚吴尧山递交了一份题为《兴国八议》的呈文,就本县的各项政务改革逐一提出主张。其中第八条称:兴国县人口不多,冗官不少,像清军县丞、捕盗

古代官场上“正、副职”的精彩较量

明代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新任江西兴国知县海瑞,向江西巡抚吴尧山递交了一份题为《兴国八议》的呈文,就本县的各项政务改革逐一提出主张。其中第八条称:兴国县人口不多,冗官不少,像清军县丞、捕

第18章 从小夹板固定谈中医古代的正骨科

从小夹板固定谈中医古代的正骨科(一) 在现代骨折治疗学上,对于骨折的处理,有一派人主张“完全休息,绝对固定”,为了要做到固定与制动,他们用石膏在患肢外面把骨折上下关节都包裹固定起来。对于前臂尺、桡骨

古代官场陋习“拜门”之谜

“拜门”是中国古代官场的陋习,其实质是一种依仗权势而互相拉拢、互相利用的手段,以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目的:拜门者,为自己的仕途找到一把保护伞、一个护身符;被拜者,也可得到一笔价值不菲的横财,并且藉此

古代官场年龄潜规则:为何官员在年龄上造假?(图)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

小吏视官员为骡子:古代官场怪现象

一名胥吏对人说,官场就像一辆车子,我等吏人好比赶车的人,主官和属官好比骡子,我们鞭子一挥,叫他们向左他们就向左,叫他们向右他们就向右。为什么胥吏把官员视作骡子?为何胥吏敢如此蔑视官员? 在古代官场,“

古代官场年龄潜规则:官员年龄上做“假账”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

古代文人官场多失意:谢灵运密谋造反被处死

广州日报 屈子行吟图。(资料图片) 初唐四杰(资料图片) 文章摘自《广州日报》2010年9月2日 魏文帝曹丕: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唐朝裴行俭:士之致远者 当先器识而后才艺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