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
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婆姨”一词源于佛教 比起普通话来,被认为土得掉渣的各地方言可能更“雅”一些,留有更多远古的印迹。 比如在我的祖籍山东潍坊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把筷子叫做“筷子”,但是却把放筷子的
明代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新任江西兴国知县海瑞,向江西巡抚吴尧山递交了一份题为《兴国八议》的呈文,就本县的各项政务改革逐一提出主张。其中第八条称:兴国县人口不多,冗官不少,像清军县丞、捕盗主
明代 嘉靖 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新任江西兴国知县海瑞,向江西巡抚吴尧山递交了一份题为《兴国八议》的呈文,就本县的各项政务改革逐一提出主张。其中第八条称:兴国县人口不多,冗官不少,像清军县丞、捕
“拜门”是中国古代官场的陋习,其实质是一种依仗权势而互相拉拢、互相利用的手段,以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目的:拜门者,为自己的仕途找到一把保护伞、一个护身符;被拜者,也可得到一笔价值不菲的横财,并且藉此
百姓,在古代是对有钱有势的贵族的称呼,而不是指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是指那些地位仅次于诸侯的“百姓”。讲得最清楚的是清代的俞正燮,这位通经史百家,擅长考据的学者,在他的《
宋馥香在1月7日《光明日报》上撰文说,西汉武帝时,北击匈奴、南征南越、频频用兵、武功赫赫的“盛世”时期。朝廷内外歌舞升平,议者无不美之。而正是在这一片“盛世”的颂扬声中,中大夫徐乐透过“盛世”的表
《红楼梦》里焦大骂贾府“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通行本在这儿加了一个注:爬灰,公公与儿媳妇私通。但没说为什么爬灰表示这样一种意思。 爬灰也写作扒灰,清人王有光所著《吴下谚联》解释这两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
一名胥吏对人说,官场就像一辆车子,我等吏人好比赶车的人,主官和属官好比骡子,我们鞭子一挥,叫他们向左他们就向左,叫他们向右他们就向右。为什么胥吏把官员视作骡子?为何胥吏敢如此蔑视官员? 在古代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