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在马背上唱着歌儿迁徙(图)

来源:王朝搜索
 
土尔扈特:在马背上唱着歌儿迁徙(图)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爷爷的草原” 记载渥巴锡东归的图卷 卡尔梅克小女孩在唱歌 东归塔 他们在长途跋涉中遭遇到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俄军的追击围堵、道路的艰险崎岖,沿途缺乏粮秣水草,加以疫病流

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是冲着清朝? 还是明朝?

众所周知,土尔扈特部和准噶尔部,是同宗同源的亲兄弟,土尔扈特部在1628年迁离中国, 当时正值林丹汗被满清追杀, 蒙古 民族面临灭顶之灾, 随后的百年间,准噶尔部被满清彻底杀绝,如果当

清政府对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安置

一七七一年(乾隆三十六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返归祖国,清政府对其安置措施,已有同志撰文论及。近阅有关历史档案,并参阅文献记载,尚有可补叙者,今试述如后。 清政府得知土尔扈特部返归的消息是一七七一年三月

清末土尔扈特蒙古郡王帕勒塔

近十余年来,经过中国蒙古史学家共同努力,卫拉特蒙古史研究,特别是17至18世纪的卫拉特蒙古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于此,在历次蒙古史和卫拉特蒙古史学术讨论会上我曾吁请学者们将研究视点移向17世纪以前

民国初年土尔扈特蒙古亲王帕勒塔

清朝末年,土尔扈特蒙古帕勒塔郡王是驻京蒙古王公中活跃的一员。进入民国后,帕勒塔为北洋政府所器重,加官进爵。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于1912年10月9日颁令嘉奖帕勒塔“以有功大局,业奉大总统令进封亲王”。

土尔扈特蒙古万里回归的启示

一、 难忘的历史场景 乾隆三十六年(1771)夏秋之交,在远离大清帝国*中心北京的伊犁河流域察林河畔和有夏都之称的承德,发生了两件轰动一时、且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一件是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在伊犁河流域

二炮骑兵连实现网上远程教育 马背教员成历史

哨所官兵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参与教育。 3月22日,骑兵连官兵正在执勤巡逻。胡利勇摄 处在E时代的今天,网络进入班排、联通哨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在个别单位

相马盛胤—马背上的勇者 (转帖)

相马盛胤(1529-1601) =300) window.open('/WorldHistory/UploadFiles_5395/200703/200732175746639.jpg');" onl

辽金瓷透露北方游牧民族马背上的生活(图)

辽代三彩器,现藏内蒙古赤峰博物馆 都说赏玉要赏清代玉,鉴瓷当看宋朝瓷。2月5日到5月16日在台北故宫举办的“黄金旺族——内蒙古博物院大辽文物展”,却让我们见识了北方游牧民族独有的玉瓷文化。 由于汉化

中国国家地理:藏羚羊大迁徙

-- 这是一支从三江源保护区赶往五道梁交配地的雄性藏羚羊队伍,每年只在这时才会出现雄性藏羚羊的汇集场面。远处是一群同样赶往交配地的雌性藏羚羊,看到雄羊奔跑出现了,它们停下脚步回头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