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孔庙内,至今仍保存着元、明、清三代的198座进士题名碑,上刻有51624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在每座题名碑的旁边,还有一块解释牌,讲述本座题名碑上的科考趣事和状元故事。其中很多,读来都让人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光彩、最炫耀的一个。是创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延续至元、明、清,长达一千三百年历史。进士第一名为之状元。 “状”取自“投状”,“元”即
在北京孔庙内,至今仍保存着元、明、清三代的198座进士题名碑,上刻有51624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在每座题名碑的旁边,还有一块解释牌,讲述本座题名碑上的科考趣事和状元故事。其中很多,让人啼笑皆
在研究中国古代人才史时,人才成长的阶段性及成才年龄,属于比较重要的问题,迄今学术界尚无明确一致的意见。本文拟以清代读书士子、特别是殿试抡魁者为例,作些探讨。 1. 关于人才成长阶段的划分,心理学家是以
据记载, 康熙 在位期间,仅被正式封有名号的女人就多达55位,而那些私混过的后宫女人则不下三千。有资料称, 康熙 在每次外面巡游、私访时,就经常每到一地广为寻访民间美女,而且有很多女人被带回了他的后宫
核心提示:从隋朝创制到清末废止,中国的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多年,共产生状元600多名。古代的一名读书人要经过大小十几场考试,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奋斗,战胜一批又一批对手,过五关斩六将后才能脱颖而出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光彩、最炫耀的一个。是创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延续至元、明、清,长达一千三百年历史。进士第一名为之状元。 “状”取自“投状”,“元”即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
李翱唯才择佳婿 在封建社会,随着科举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贵族豪门对女儿的婚嫁开始向科举功名转变。每逢礼部放榜日,新科状元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也成了权势人家择婿的主要目标。一些有识之士,在遇到有青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位女将军、女诗人、女政治家,但却只有一位女状元。古代的女人不是不想参加科举,而是因为历朝历代的法律都规定了科举的性别——男,女人考秀才就是犯法,要吃官司,而且弄不好还要砍脑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