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
孙中山先生因为曾遇到“黄祸”论的挑战和困扰,对这样一种西方舆论显然有所考虑。无论是从他对于此类问题的正面回答中,还是从他在外交、内政方针的制订上,都可以看出他对“黄祸”论的斗争策略和严正立场
武昌首义胜利后,清政府反扑,孙中山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 与其说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不如说孙中山让出大总统乃是牵着袁世凯鼻子走由他赶走皇帝实现共和的一个妙招?军事实力远不如袁世凯,中山先生那时候连自
蒋介石年轻时是跟着当时上海滩的流氓大亨黄金荣的,是黄金荣的门下弟子,黄金荣曾资助过孙先生的革命事业,王金荣看出蒋介石将来定非等闲之辈,就将蒋介石介绍给了孙中山,后深得孙中山的信任与器重,在孙中山革命事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这不仅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反
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 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是推翻帝国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一、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的现实针对性民国初年,革命党内部许多人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革命方略以及各种革命和建设的主张为“空谈”、“空言”,认为孙中山“理想太高”,对其理想不接受、不信仰、不奉
观看孙中山纪录片后的一些感想和对孙中山做评价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
19岁时的孙中山孙文(1866.11.12~1925.3.12),字德明,号日新、逸仙。因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世称“中山先生”。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
李鸿章作为晚清封建官僚,尽管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但他在任期间,以“练兵制器”为核心,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