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
史思明 (一)范阳叛变——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
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的身份是什么?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的身份是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703年~757年)为营州(今辽宁朝阳)人。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本姓康,名阿荦山(一作轧荦山),即战斗的意思。姓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戌边。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
安史之乱是唐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关于这场事件,研究的也非常多,网上的讨论则集中在河北胡化、华夷之辨,唐代军事制度自身的缺陷,穷兵黩武扩张到极点而超过内部承受力引发内乱,
唐朝第七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隆基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擅长八分书﹐多才多艺。垂拱三年(687)封楚王。长寿二年(693)改封临淄郡王。武周长安(701~704)中历官右卫郎将﹑尚辇奉御。
安禄山出身于营州杂胡。他因为残酷地镇压奚、契丹人,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先后出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长期从事民族掠夺战争的安禄山野心极大,他多次到长安,在宫廷和官场活动中,对唐政府的腐败、虚
司马光评价郭子仪“功高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由此就可见其人。如单说军事上,郭子仪戎马一生,80多岁才远离沙场,叛军不过是势大罢了,同样被郭打败,而且就凭郭子仪单身入敌营这
安史之乱是中国社会的分水领,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社会越来越不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皇帝也越来越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加速了封建社会的没落,统治者为了培养听命于自己的奴才进而实行八股取士,闭关锁国等维护自己
安史之乱开始的时间是是什么时候?755年至763年。安禄山造反到史朝义走投无路自杀。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七年之久。755~762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