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要陪同太子去赵国邯郸做人质,他担心走后朝廷上的小人会乘机造谣中伤他,所以临走前向魏王进言。他打了一个比方,问魏王如果有人告诉他墟集处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说一个人这样说他不会相信,但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殊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买椟矣,未可谓鬻珠也。 1、故事大意 2、成语 含义本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大意:楚国有个人要
孟子在这里所讲的道理几乎就是他第一次见梁惠王时所说的那一套的翻版,只不过那时主要是针对从政治国问题,这一次却是谈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了。 在孟子看来,和平当然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也非常支持宋牼维护和平的
韩非子写的什么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
韩非.约在公元前280-前233年在世.据<史记·韩非列传>载.非为[韩之诸公子".这个显贵的地位和接近权力中心的生活环境对他思想和学说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生长于深宫之中.不可能与广
韩非子全名是什么?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
求求你了我相知到《韩非,韩非]子》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70.htm?fr=topic
真理就是真理。文中楚人卞和虽一时蒙冤受屈,但他坚持“奉而献之”而不改其忠诚,终使沉冤大白于天下。 一方面,卞和也应该自己剖开岩石,露出玉石。有才能的人应该毛遂自荐,韬光隐晦在一定情况下不仅不受人重视,
历史上叫"老子","孔子",为什么不叫韩子,而叫韩非子?因为他是韩国的公子(韩王的儿子)非,所以多叫韩非子.他应该是姬姓韩氏.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
韩非子全名是什么?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