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楼孙吴简牍

来源:王朝搜索
 
走马楼孙吴简牍

地理位置:走马楼是三国时期吴国简牍的发现地,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年 代:公元22O年~公元237年。发掘年代:1996年。简 介:1996年考古工作者于长沙市走马楼发掘了历代古井50余口。在其

走马楼西汉简牍洗净尘埃 为西汉长沙国王室档案

长沙市简牍博物馆研究员宋少华26日说,2003年在长沙走马楼出土的西汉简牍已于近日完成了清洗和照相工作。经仔细清点,这批总数为1万余枚的西汉简牍,保存较好且有文字的简牍数量为2100枚。 经

孙吴的自耕农经济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历史孙吴统治地区的广阔大致和曹魏差不多,而适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却远远优于曹魏。惟从人口的数量和土地开辟的程度来说,孙吴大大落后于曹魏。正因为如此,所以孙吴统治者自始即以掠夺农业劳动力为国策。如

孙吴的手工业和海外交往

历史吴和魏、蜀一样,富有者穿丝绸,劳动群众穿葛麻。江东的丝织品质量虽逊于蜀、魏,麻葛织品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国志》卷49《士燮传》言:“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交州的细葛既可作为贡

孙吴屯田的兴办时间和地点

历史江南广大地域,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水丰沛,然而人口稀少,可垦地多,农业发展潜力极大。自春秋战国以降,南方经济文化口趋进步。汉末中原战乱,人民大量南移。使孙吴在江南立国获得众多的劳动力和生产技

孙吴屯田的衰落

历史探索孙吴屯田的衰落,首先要从屯田生产者的境遇状况谈起。孙权时*还比较好些,但吴国军民(当然包括屯田兵民)并未免除贫困状态。例如《三国志》卷57《骆统传》载: 是时,征役繁数,重以疫病,民户

太子孙登——孙吴政权的遗恨

在太子之位的二十多年里,孙登上得孙权之欢心,下被天下百姓爱戴,中与朝中大臣和睦相处,其治理国家之能力,在大事小事上皆闪耀着一个明君之光芒。品德无二,能力无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将来都是一位不可

南京发现最大孙吴墓葬

南京市博物馆23日称,南京南郊的上坊孙吴墓是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三国墓葬。这个墓葬首次发现了雕有神兽的巨型覆顶石、兽首形石灯台、虎首状石棺座。 2005年12月22日,南京

中国简牍的世纪综述4

8、山西 山西虽然尚未发现竹木简牍,但1965年出土的5000余件石质《侯马盟书》,与河南《温县盟书》又相辅相成。不仅形制基本相同,而且内容还超出了《温县盟书》。除盟辞外,还有题为《委质》、《纳室》、

中国简牍的世纪综述5

12、安徽 安徽出简牍有二次(1977、1984年),总计约1000余枚。1977年发现了阜阳汉简,1984年发现了马鞍山东吴简。其中以阜阳汉简影响最大。阜阳汉简出自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之墓。夏侯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