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遗址在东长安街路南公安部内,为明初鸿胪寺旧址。明代正统七年(1442)建翰林院。清初将翰林院并入内三院,康熙年间定为正三品衙门。清翰林院有登瀛门内堂5楹,堂西为读讲厅,东为编检厅。左廊围门
翰林院是充分体现儒家文化传统、最具中原封建政权特色的中央机构之一。按“翰林”二字取文翰如林、人文荟萃之义,约与“文苑”相仿佛,最早见于西汉扬雄所作《长杨赋》中:“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
历史 转/燕南社区 » 史海钩沉 吴元年(公元1363年)五月,初置翰林国史院,设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从四品),直学士(正
翰林“特元”袁嘉谷 邸永君 袁嘉谷先生(1872—1937)乃晚清云南名士。他早年中进士、入翰林,复应经济试特科并一举夺魁。其后便步入政坛,亲身经历了由清朝到民国的递嬗,并于*、历史、文学、教育、文化
清代后期,在浙江瑞安,出现了一个翰林世家,即黄体芳家族。由于当时科举制度的影响达到顶峰,浙江一带文风颇盛,清代共开112科,状元中有20位为浙江人氏。科举世家、翰林世家随之大量出现,瑞安黄氏便是其中之
当代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宣先生曾云:“殷商甲骨和西域汉简、内阁大库,并称为本(即二十世纪,笔者注)世纪中国学术史三大发现。”列于三大发现首位之殷商甲骨,其发现者则是清末著名翰林王懿荣。而王懿荣成为甲骨文
在旧社会,要当哪个地方的官,在没上任之前,必须得先拜访地方名人和有权有势的人家。否则,你就别想当长。 清末年间,有个到滕县来上任的县官,才十八岁,接到圣旨后,谁也没拜访就来上任。为此滕县的许多名
被发现的翰林墓 新洲邾城街胜英村楼子湾一村民家桃园内,藏着一处墓葬。经考古人员多次考证,其为清嘉庆年间一吴姓墓葬地,距今有210多年。 78岁的吴春发,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他与村民闲谈时,得知楼子湾有座
“翰林鸡”,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职之意。其制作系用整鸡首先腌渍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
在广东佛山南海区丹灶镇沙水村,刘氏祠堂前矗立的旗杆石记载着刘廷镜和刘国珍“父子翰林”的史实。“父子翰林”可体现出当时此地文风之盛。 在新修的刘氏宗祠前,矗立着十余块曾做旗杆石的石碑,虽然历经风雨,屡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