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摘要——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自然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

来源:王朝搜索
 
新论摘要——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自然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

齐乌云在《考古》2006年第12期发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自然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一文说,从9个遗址40个孢粉样品的定性分析及前人研究资料中发现,山东沭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古气候有

新论摘要《试论鸡公山文化》

张合荣、罗二虎在《考古》2006年第8期发表《试论鸡公山文化》一文说,鸡公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墓葬分布没有规律,墓向也不相同,墓与墓之间的距离较宽,没有打破关系。遗迹根据残留的柱洞和火塘看应为地面建筑,

新论摘要——《吴城文化的社会形态与文明进程》

彭明瀚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5期发表的《吴城文化的社会形态与文明进程》一文中说:吴城文化是指商时期分布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以西的赣北、赣西北、赣中地区的一支地方青铜文化,既带有浓厚的中原商文化色彩,

新论摘要——《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陶器上的朱书文字略探》

曹建敦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4期发表的《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陶器上的朱书文字略探》一文中说:郑州小双桥遗址内发现有书写于陶器上的朱书文字,从这些文字的字形、笔画、结构等分析,与甲骨文、金文属于同一体

新论摘要——锐角布币面文的释读及其国属

陈隆文在《中原文物》2006年底4期发表的《锐角布币面文的释读及其国属》一文中说:在三晋布币中,有一类平首、锐角、平肩方足布,通称为锐角布币,或称异形布币,该布币面文多记地名,比如“公”、“周”、“垂

新论摘要——《早期鄂豫山间文化交流通道的初步研究》

马保春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5期发表的《早期鄂豫山间文化交流通道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说:今鄂豫陕三省的交界地带,特别是以南阳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是早期中原、荆楚、关中各大区域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二

新论摘要——《小农经济与中国文明的形成及特征——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三》

曹兵武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4期发表的《小农经济与中国文明的形成及特征——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三》一文中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早期中国有东南的水稻和西北的粟黍两个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而

山东炒作中华文化城 挑战国家政策

一位全程参与、并推动了中华文化城项目进程的专家(专家要求匿名)表示,国家发改委早就有明确意见,表示不在国家层面组建中华文化城,要求山东省再行论证。但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仍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快推进中华文

[原创]汉代军事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军事战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节录 既是以词开篇,那就先说两句题外话,回忆下那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传抗战胜利,重庆和谈期

新论摘要——《高祖、亚祖、王父考》

吴镇烽在《考古》2006年第12期发表《高祖、亚祖、王父考》一文说,在商周时期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高祖”只是一种尊称,并不是哪一代先祖的专称。“高”字和“皇”字一样,是对“祖”的一种尊隆之词,周王可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