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隆文在《中原文物》2006年底4期发表的《锐角布币面文的释读及其国属》一文中说:在三晋布币中,有一类平首、锐角、平肩方足布,通称为锐角布币,或称异形布币,该布币面文多记地名,比如“公”、“周”、“垂
齐乌云在《考古》2006年第12期发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自然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一文说,从9个遗址40个孢粉样品的定性分析及前人研究资料中发现,山东沭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古气候有
曹兵武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4期发表的《小农经济与中国文明的形成及特征——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三》一文中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早期中国有东南的水稻和西北的粟黍两个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而
曹建敦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4期发表的《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陶器上的朱书文字略探》一文中说:郑州小双桥遗址内发现有书写于陶器上的朱书文字,从这些文字的字形、笔画、结构等分析,与甲骨文、金文属于同一体
马保春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5期发表的《早期鄂豫山间文化交流通道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说:今鄂豫陕三省的交界地带,特别是以南阳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是早期中原、荆楚、关中各大区域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二
张合荣、罗二虎在《考古》2006年第8期发表《试论鸡公山文化》一文说,鸡公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墓葬分布没有规律,墓向也不相同,墓与墓之间的距离较宽,没有打破关系。遗迹根据残留的柱洞和火塘看应为地面建筑,
吴镇烽在《考古》2006年第12期发表《高祖、亚祖、王父考》一文说,在商周时期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高祖”只是一种尊称,并不是哪一代先祖的专称。“高”字和“皇”字一样,是对“祖”的一种尊隆之词,周王可以
贾玉英在《唐宋时期“道”“路”制度区划理念变迁论略》(刊于《中州学刊》2006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唐太宗提出了“山川形便”道制区划理念,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打破了这一理念,宋朝出现了“土地形势”
张国硕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6期发表的《晋南“夏墟”考》一文说: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包括夏代晚期的都城皆在豫西地区,晋南地区不存在像安阳殷墟那种都城废址性质的属于夏王朝的都邑故址;文献所记的“
张增午 李向明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6期发表的《河南出土宋代青白瓷及相关问题》一文说:河南发现的宋代青白瓷可分为景德镇类型和河南窑场的产品两类。景德镇类型造型优美,胎质细白,青白釉色泽莹润翠绿